張大春 張燁瑤
摘要: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現代體育課堂教學就是要體現創新,創新教育的根本就是要改變“應試”教學為全面素質教學。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分析了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從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與時俱進、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創新高校體育課堂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堂;模式;問題
1? 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課堂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競技教學思想的作用下,很多高校教師在體育課常常只專注于對運動技術的示范、講解、訓練,很少融入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對新課改中的體育學習要求也很難落到實處,實際教學中浮現出很多問題。
1.1 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顯
高效體育課堂上,師生雙方都是課堂主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長期以來高校課堂上的真實情況是:在嚴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作為唯一主體,以教材內容為中心,主要方式為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跟著學。不可否認,這樣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這樣的課堂,學生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很難產生積極向上、樂于學習的情緒,如此一來,學生極容易產生抗拒情緒,更談不上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了。而且,教師在課堂上總是習慣性的根據學生的共性實施教學,沒有落實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特別是在人數多,體育器材和場地受限的情況下,想要通過體育課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幾乎完全不可能。
1.2 教學方式陳舊且單一
現階段的許多高校體育教師,因授課班級多,教學任務繁重,往往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研究和創新教學方式,常常使用老師教、學生模仿的陳舊方式進行教學。而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中所體現的教學目標是豐富多樣的,僅以這種傳統老套的教學方式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了。
1.3 形式與內容結合不當
不少高校體育教師為了使教學符合新課改的新要求,都在積極創新教學形式,以求通過教學形式的改變為課堂增添新鮮感。但有個別教師為了體現教學形式的創新,在公開課等場合使用一些極其少見的體育器材和輔助工具,這的確可以給人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但因為這些工具普及性不高、操作不便,而且實用性不強,與課堂內容很難聯系起來,更無法真正起到輔助日常教學的作用,是不太適合普通高校課堂的。還有一些教師,為了完成課堂內容,片面追求各種體育動作的標準化以及各種運動技巧的掌握程度,而不重視教學形式的多元化、趣味性,導致學生覺得體育學科只是機械的進行訓練、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即可,忽視了對學生的啟發性思維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
2? 創新高校體育課堂模式的策略
2.1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以學生為根本出發設計教學,既看到學生的共性,也尊重學生的個性。通過了解學生的個人特色和興趣愛好,創造適合其發展的教學課堂環境,以構建和諧的師生情感,促使教學中的每一階段都充滿價值和意義,只有在愉悅、好奇、放松的氛圍中才能使學生的大腦靈活快速的運轉,在大腦的興奮作用下實施教學,才能收獲很好的學習效果。
2.2 教師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與時俱進
新課程改革中強調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必要的體育技能,而且要看到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散發性思維,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體育意識,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熱情,并進而在日常學習中逐漸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了促使學生能得到全方位的綜合性發展,高校大多開設了多項體育課程選項,教師應該根據新課改要求與時俱進,進行創新式的教學,積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以確保實現課程價值,強化學生的身心健康。
2.3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良好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師生間進行有效互動,有助于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以下幾種教學方式是經過教學實踐反復檢驗了的科學性的教學法,現簡要介紹,以供相關工作者參考。
首先,自主探究性教學法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所提出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教學法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再由學生自主探索動作的形成過程,積極自主的尋找糾正錯誤的方式,從而形成對動作技巧的深刻理解。第二,合作性學習法。這種學習法主要通過分組、分層、團體競賽等方式展現,讓學生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增強集體意識和與人協作的綜合能力。第三,拓展式興趣教學法。這種教學法不僅尊重了學生的喜好,而且體現了對課堂知識的延伸,能有效引起學生的好奇感和探索欲望,進而誘導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自主學習。
3結論
體育作為我國高校的必修科目之一,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其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高校各位老師對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創新,只有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才能讓學生的精力真正集中于課堂,才能滿足高校學生體育學習的實際需求,進而才能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利洪.激發大學生上體育課興趣的研究綜述[J].中國校外教育.2017(18)
[2]? 沈洪鈞.淺談體育課堂教學的創新意識[J].科技信息.2009(35)
[3]? 蔡藝.體育課堂教學要注重創新教育[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04)
[4]? 蔣偉,姜麗.淺談創新教育對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9(06)
[5]? 崔強.淺談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 2008(07)
[6]? 甘文貴,陳春梅.現代體育課堂教學重在創新[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8(16)
[7]? 崔巖,崔巍.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創新教育[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
[8]? 陳國強.現代體育課堂教學重在創新[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02)
[9]? 丁敏捷.現代體育課堂教學重在創新[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12)
[10]? 邵正喜,史立峰.淺析創新教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作者簡介:張大春(1972-),男,黑龍江雙城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冰雪體育。
張燁瑤(2000-),女,武漢體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學生。
(作者單位:1.黑河學院體育學院;2.武漢體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