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然

從前,高泥村是個地處西滬港畔、收入相對較差的“貧困村”,村民守著西滬港這個聚寶盆不知該如何利用,除了趕小海,就靠養殖海帶、紫菜過日子,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村子成了省級特色精品村、省3A級景區村、“浙江省網箱養殖第一村”。隨著黃避岙鄉高泥村第二屆大黃魚美食節的舉辦,村里又迎來了一波旅游熱潮,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嘗黃魚、賞荷花、住民宿,體驗著斑斕海岸休閑生活。
短短幾十年,這個不起眼的傳統漁村完成了鄉村振興質變的飛躍。今年6月,高泥村作為全國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會議的參觀點之一,受到了全國各地與會人員的好評。
“漁排說事”說出發展新篇章
西滬港養殖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以一家一戶為主,數量有限,品種單一。現在,全村260余戶村民中從事網箱養殖的超過60%,海水養殖面積達3100多畝。大黃魚、鱸魚養殖已經是高泥村的支柱產業,遠銷韓國、日本等地,僅大黃魚一項年產值就超過1.4億元。2018年,高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大關。
高泥村產業飛速發展的背后有一個大功臣——“漁排說事”。“鄉村振興重在治理有效。”2015年,高泥村的干部們在深化落實“村民說事”的過程中積極融入地方特色。在“茶余飯后上門說、田間地頭現場說、25日定期說”的基礎上,針對村里養殖產業規模大、養殖戶多、作息時間特殊等實際情況,創新開展了“漁排說事”,在碼頭上專門建立了養殖戶“村民說事”點,著力解決養殖戶生產作業當中的實際困難,化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矛盾糾紛,推進科學養殖、生態養殖和規范養殖,打造和諧“海上牧場”。
“以前村民為了追求最大經濟利益,高密度養殖大黃魚,導致養殖水質變差,而且易發傳染病,養殖戶收成好一年差一年。”高泥村黨支部書記朱中華告訴記者,后來經過“漁排說事”,村民科學安排養殖密度,村里全面進行網箱改造,網箱數量雖減少了30%以上,但魚苗成活率卻提高了30%左右,經濟效益不減反增。究其原因是網箱改造后,漁排與漁排間的空間增加,投餌量減少,水體流動增強,水質變好了。

對于“漁排說事”給高泥村養殖業帶來的改變,朱中華一張口就能舉出好幾個例子。“以前養殖戶對死掉的黃魚,大都作隨意丟出網箱處置,對養殖環境造成了污染。后來通過‘漁排說事’,村民們民主討論后,村里出資在碼頭上設立了集裝箱冷庫。養殖戶可以把死魚送到冷庫集中保存,再定時賣給魚粉廠作為飼料原料。這個做法既產生經濟效益,又環保,一舉兩得。”此外,因為漁排漂浮在海面上,碰上臺風等惡劣天氣,相鄰養殖戶經常會出現漁排碰撞、養殖水域交叉等情況。但“漁排說事”的存在,給了大家一個坐下來商量調解的地方,避免產生矛盾糾紛。
近年來,高泥村堅持以黨建引領“村民說事”,充分發揮山海并利、人文資源等優勢,實現了從傳統漁村到“斑斕漁鄉”的華麗轉身。但高泥村人并沒有因此停下發展的腳步,而是持續深入挖掘自身的山海資源,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提升產業結構的多樣性。從大黃魚捕撈體驗到千人黃魚宴,從“紅美人”種植到“滸苔”養殖加工……高泥村運用“漁排說事”,整合民宿、美麗庭院、田園風光和人文歷史四大要素,帶動產業發展,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快了全村致富的步伐。
鄉村治理治出漁村新面貌
高泥村靠山面海,是一個隨處可見漁元素的“藝術漁村”。稻田里“游”著幾尾憨態可掬的木質大黃魚,石墻上是一群群斑斕的魚群,草坪上點綴著魚形環保裝飾,墻壁上繪著彩繪,每家每戶門口都掛著魚形門牌……
“我們根據村莊實際情況,先后進行村牌村標建設,村內巷弄道路、溪坑美化,農戶外墻統一改造,以及350米‘斑斕古道’的修復和新建。同時,還打造了2公里的觀景游步道,新建了黨建公園,創建了30多戶美麗庭院,推動軍港遺址周圍景區化建設。”朱中華介紹道,村里積極開展環境整治、垃圾分類等工作,大力培育文明村風民風,提升村民生活品質,增加村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推行“漁排說事”,以鄉村治理為統領,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為主抓手,高標準建設美麗漁村,打造形成富美和諧的現代漁村。

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也為村里養老提供了經濟基礎。高泥村專門為全村的孤寡老人和低收入老人建造了“幸福養老院”,目前已有16位老人入住。養老院定期組織老人們參與戲劇表演、體檢、出游等活動,老人們只需每月支付350元餐費,就可以在這里過上舒適安逸的晚年生活。
此外,依托寧波市“斑斕海岸”精神文明示范線建設,高泥村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清廉元素,通過將清廉文化、優秀傳統文化與村居建設深度融合,樹文明鄉風,吹清廉村風,助推清廉村居建設和鄉村振興。而運用“漁排說事”等鄉村治理方法打造“清廉村居”,則是高泥村的另一“高招”。朱中華說:“我們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實現倡導節儉之風、弘揚文明新風。”同時,村黨支部還牽頭組織開展“村民共話鄉規民約”“代代傳承家風家訓”等系列活動,不定期開展“荷香雅韻·廉潔清風”廉政書法筆會等,使道德長廊、農村文化禮堂等文化陣地煥發了新的活力。
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一次次的“漁排說事”會開到了村民們的心坎里,大到全村規劃建設,小到自來水收費、垃圾桶管理,都得先過“漁排說事”會的審核關。村民生活的幸福感不斷提升,積極為村里的發展建言獻策。朱中華感慨道,如今“漁排說事”的議題從原先的家長里短,變成了大家所關心的村莊發展。環境好了,人心齊了,未來的高泥充滿希望。近年來,高泥村先后獲評全國“無邪教村”示范村、省級文明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十余年來未發生一起上訪事件,鄰里友愛、守望相助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