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鋒
摘 要:班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除了制度性約束外,一些班級活動的組織可以顯著增強班級凝聚力。主題班隊會活動就是班級管理的一種有效活動形式,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就是很好的活動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生命教育的基礎認知,還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參與進來,使學生多項能力都獲得穩(wěn)定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生;生命教育;主題班隊會
小學階段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如果班隊會課程的組織僅圍繞教師的說教、宣讀等形式來開展,學生對活動主題的接受程度就會非常低。而且如果僅僅站在師者的角度來施教,教師就不能夠很好的接近小的學生心底的心理訴求,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生命教育是一種廣闊宏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開展不僅可以指導學生關注生命本身,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我自己”,都能最終實現“我之為我”的生命價值,即把生命中的愛和亮點全部展現出來。要想真正使生命教育的作用有效彰顯,在班隊會活動的過程中就必須要以生為本,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班隊會活動可以重新散發(fā)活力。
1.主題班隊會的選題設計要小而精
生命教育主題班隊會的設計與實施與教學開展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正式開始課程之前,班主任都需要精心選題,策劃設計,這樣才可以使班隊會層層推進。生命教育主題班隊會的設計不是簡單的表演,而是要讓學生們在演和看的過程中都可以有所思、有所悟,這樣才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畢竟有限,所以在主題班隊會的選題設計方面,班主任要把主題盡量縮小,還要最大限度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才可以給學生較強的代入感。如網絡上有一段幾個學生毆打另外一個弱小學生的視頻,由此引出了“生命教育的溫度”這樣一個討論話題,對于成年人來講這個主題夠文藝,也夠深刻,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這個主題的選擇就過于抽象化,學生不知該如何表達。但是如果教師把主題聚焦到:發(fā)現身邊的精彩生命。學生可以討論的話題則顯著增多,甚至還有學生當堂模仿起來,把自己比作一朵小花,一顆蘑菇,一只小狗,自由自在的小魚等。先讓學生感覺這個主題足夠清晰明了,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覺醒。接著教師可以舉出一個例子,如在路邊遇到一只流浪貓,到底應該怎么處理?是應該給它一點食物,還是置之不理,甚至有的學生會把小貓玩弄于股掌之間,或虐待致死。結合具體的案例,讓孩子自主去覺醒,接著再進行后續(xù)的策劃,主題的推進才能水到渠成。
2.班隊會的推進要注重學生的有效參與
在生命教育班隊會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近距離與學生接觸和互動,尤其是在一些特色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不僅學生可以有很多收獲,班主任也可以近距離觀察學生的參與情況、互動情況、創(chuàng)新能力等,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在班隊會推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與學生的互動情況,不能使學生單純的被動接受,而是要使學生有效參與進來。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隊會組織的過程中要兼顧學生的個性特點,敏銳撲捉學生當下的狀態(tài)。
如親子關系是小學階段比較敏感的一個話題,進入小學之前,由于沒有學習的壓力,可以說大部分家庭中都是母慈子孝,但是自從進入小學之后,很多家庭逐步開始上演親子大戰(zhàn),更有一些脾氣火爆的父母直接大打出手。所以“好好說話行不行”這個班隊會組織的過程中,學生們的發(fā)言可能都會比較踴躍,但是同時有些學生比較沉默,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關注他們是本身比較內向,還是父母的教育使他們走向了自卑甚至自閉呢?所以這個主題班隊會推進的過程中,要兼顧生活性、社會性、教育性這三個方面來引導,不僅要使學生參與進來,還要使學生切實受到啟發(fā),怎樣與父母建立融洽關系,同時班主任可以把一些片段發(fā)給父母,讓父母也能夠有效反思,最終引導學校、家庭、學生都能行動起來,搭建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的豐實舞臺。
3.全面教育使班隊會活動的形式更加豐富
生命教育是一個非常宏大的主題,通過一兩節(jié)課很難順利完成,而且生命教育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可以與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幸福教育等串聯(lián)在一起,因此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可以更加豐富,在班隊會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文字、影片、微視頻、小品、情景劇等形式帶動學生有效參與,使班隊會的活動形式可以進一步豐富。
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對生命教育的理念,選擇一些生活化的切入點,創(chuàng)編一些小品等劇目,在課堂上生動演繹,創(chuàng)新生命教育的學習形式。活動過程中有的學生以“都是朋友惹的禍”為主題創(chuàng)編了一個小品。小品的劇情比較簡單,兩個小朋友比較調皮,在玩鬧過程中大打出手,還使其中一個小朋友受到了傷害,這個時候劇情轉向了另外一幕,雙方家長出現,并激烈爭吵起來。這個時候旁白小朋友的聲音響起,猶記得小時候學唱的那首歌“你拍一,我拍一,天上一架大飛機。小朋友,坐一起,你挨我,我挨你,互敬互愛做游戲。”場上的小朋友也兩兩一起做起來拍手游戲。這樣一個小的場景將生命教育與友誼聯(lián)系在了一起,很好的說明的小學生非常善于學以致用。
總之,班隊會的組織是一個不斷反思、不斷揣摩、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班主任要善于從一次次班隊會實踐過程中,感知、捕捉、洞察、判斷、改善班隊會的選題切入角是否恰當,學生是否有效參與,還需要對各類因子融會貫通,從而科學指導學生共同成長,在生命舞臺上絢麗綻放。
參考文獻:
[1]梁玉清. 淺談小學“生命教育主題班會”序列化的研究與構建[J]. 生活教育, 2017:24.
[2]沈玉云. 讓生命之花在課堂中綻放——生命教育主題班會[J].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11, 02(5):48-49.
[3]辜偉節(jié). 班主任:凸顯班會設計的價值取向[J]. 中小學班主任, 2017(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漳平市德育立項課題《小學生生命教育主題班隊會的設計的研究》(編號:ZPDY201727)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