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實施,高中音樂的教學已日益重要起來。因而,教師如何從課堂的調控藝術促進學生鑒賞民族文化下的音樂藝術性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下的問題著手探討了多媒體技術與師生角色互換創(chuàng)新方法方面的可優(yōu)化途徑,最終筆者圍繞音樂教學教學方法對課堂調控藝術的可性措施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模式;課堂調控藝術
音樂課程的藝術性非常濃厚,它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細胞與藝術涵養(yǎng)頗為重要。教師可以運用課堂調控藝術為學生營造良好藝術氛圍,從而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并提升音樂鑒賞能力。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課堂能夠更好為學生傳播音樂的藝術性與美感,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專業(yè)化藝術人才。近年來,受新課標教育改革的影響,音樂從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即培養(yǎng)學生弘揚音樂文化,促成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1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1.1 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來輔助音樂鑒賞教學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已愈發(fā)的普遍起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課程的教學效率,將其作為輔助教學工具運用于音樂課堂中能夠較大程度簡化教學的流程,為學生擴充更多音樂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然而,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時需要留意信息化教學與板書間的連貫性,以免造成學生在學習時出現思路間斷而不流暢的現象出現。
1.2 轉換師生主導的角色地位,提升學生主體性
在音樂的鑒賞教學中,由于音樂課程的特殊性,音樂教師在鑒賞教學過程中往往更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開展高中音樂課堂鑒賞教學時需要對學生進行較全面的指導,促進學生自然的學習到音樂藝術,通過教師對課堂有效的調控來提升學生品鑒音樂的能力。另外,教師在進行音樂鑒賞教學時,應當更加注重于音樂鑒賞教學的主要內容以及重難點,為學生進行積極有效地講解。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鑒賞教學中增加學生演唱歌曲的時間,通過這種方法,能夠促進學生意識到自身在音樂課堂的主體性,從而認真進行音樂的學習與鑒賞,增強教師對課堂的調控。
2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課堂調控途徑
2.1 促進學生從不同渠道了解音樂文化
在高中音樂的鑒賞教學中,教師應當從不同的渠道幫助學生了解與認知音樂文化。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經典影視中出現過的音頻,音樂的類別可以是旋律強的亦或是韻律優(yōu)美的等等,教師通過課堂的調控將學生在影視中聆聽的音樂進行深入解讀再播放給學生,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對音頻表達的畫面感與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與感悟。學生在存留對電影良好印象的同時能夠通過音樂對經典作品有更深的感觸,從而達到鑒賞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課堂的調控引導學生延展日常接觸音樂的渠道。例如,在學生觀看影視作品時可以留意影視節(jié)目中蘊含的插曲與背景音樂等。當學生發(fā)掘到自己感興趣的音樂作品時可以在私下單獨搜索出來,學生在聆聽時通過聯想到影視作品的途徑也能夠增強視覺與聽覺上的音樂藝術。從而在教師的課堂調控下增強學生音樂的品鑒能力。
2.2增強音樂鑒賞教學與實際生活的相關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逐漸加快,高中音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性正緊密相連著。倘若想要真正實現兩者之間緊密相連的關系,那么教師在開展高中音樂教學時便需要勤于留意日常生活中蘊藏的大量豐富的藝術素材,例如,在婚禮、廣告、聚會以及節(jié)假日時所播放的實用性較強的音樂,或是在餐廳、公共場所播放的背景音樂都是日常生活中最為普遍的音樂素材。教師在為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通過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到的音樂素材為引子促進學生養(yǎng)成在生活中留意音樂藝術的好習慣,從而能過產生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同時,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所涵蓋的音樂類型也能夠有大致的了解,從而增強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故而,教師應當注意在引導學生加強高中音樂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的同時以音樂為途徑加強對實際生活的探索,通過音樂感悟人生。
2.3創(chuàng)新音樂鑒賞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音樂教學所擔負的使命也變得重要起來,倘若教師想要通過良好的課堂調控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那么教師可以從創(chuàng)新性的音樂鑒賞教學方式著手。筆者認為,在教師為學生傳授音樂知識時,應當在為學生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為學生增設音樂藝術的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學生對藝術的審美能力以及個性化發(fā)展。例如,在教師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通過網絡教學設施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良好印象,促進學生產生對音樂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應當營造出輕松愉快、優(yōu)美舒適的授課環(huán)境,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能夠舒緩身心,進而才能夠增強對音樂的鑒賞與品味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踐條件。從而在師生角色互換,增強學生主體性的音樂課堂調控模式下增強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興趣。
2.4 運用問題體驗式的鑒賞教學模式
在高中的音樂鑒賞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問題體驗式的課堂調控方法進行教學。這種課堂調控模式需要教師提前將課堂的音樂教學框架構建起來,如此才能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時為學生構建較豐富的教學情境,從而促進學生產生對音樂鑒賞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事先聆聽經典音樂的方式,而后讓學生自發(fā)性的分享自己在聆聽后對音樂的感悟與體驗。例如,在《黃河大合唱》的教學課程中,教師可以事先將《黃河大合唱》的創(chuàng)作背景告知學生,讓學生對戰(zhàn)爭年代有較清晰的畫面,而后再引導學生帶著想象與體驗聆聽歌曲。在學生有感而發(fā)時便可為學生提供機會,提問學生事先準備的問題,再對音樂作品進行詳細講解。如此一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便將有所提升。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已然在逐步增強,音樂是傳承傳統(tǒng)文化與藝術的重要載體。同時,它是陶冶學生情操的一門藝術。在新課改的改革之下,高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應當進一步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在高中的音樂教程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使學生對中國民族文化音樂藝術的重要性有較深刻的感悟,與此同時,促進學生音樂藝術涵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吳仁培.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有效性的教學探析[J].歌海,2016(2):24-25.
[2] 李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之我見[J].文教資料,2017(16):34.
[3] 杜宏斌.高中音樂鑒賞課《歡樂頌》案例的思考與評析[J].中國音樂教育,2016(3):68-69.
作者簡介:汪劍英,女,(1966-10)漢族,重慶墊江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