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琳 孫應玥 自天
摘 要:大學生進入高校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時間彈性的增大,從被動式的時間適應者,需要迅速轉變成適應高校氛圍的時間管理者。文章從時間利用現狀入手,通過開展線上與線下的雙軌調研,從學生時間管理動力、時間管理障礙、時間管理心理預期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強化時間管理意識、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拓寬時間管理路徑、評估時間管理效果的大學生時間管理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時間管理;研究報告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為讓同學們學會珍惜和利用美好的大學時光,金融學院組織本次“時間去哪了”問卷調查活動,更好地貼近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生活情況,科學地開展教育管理和育人工作。以期真實地了解金融學院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利用狀況,協助學生有效地把握時間,以度過一個無悔的青春。
(二)調研對象與方式
選取金融學院在校42個本科班級作為調研對象,通過采取發放二維碼、網址調研和派發問卷結合個別訪談的方式,共收取問卷380份,其中有效問卷372份,有效問卷率高達98%,隨機訪談學生20余人。
(三)問卷設計思路
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人口統計學信息,第二部分為大學生時間管理意識量表,第三部分為時間管理約束量表。第四部分為時間使用內容及管理預期。
二、金融學院學生時間利用情況
大學生的時間主要由課堂內和課余時間兩大部分構成,由于大學的教育實行大課堂和小課堂穿插制,學生上課有較強的自主性,課堂管理比較寬松,學生可以自主安排課堂上的時間。因此,弄清大學生課堂內的時間去哪了也在我們的研究范疇內。一方面研究學生對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對本學院自身的教學安排的可行性可以做一個滿意度調查。
(一)時間去向分類
為了分析學生的課堂時間去向,我們預先對被調查的372名同學做出了兩個答題假設,首先課堂吸引力不強,其次缺乏興趣。通過設計“無聊的課堂你會做什么”的問題,以不定項選擇的方式,收集學生利用課堂內時間的狀況。
1、課堂上的時間去向
當課堂缺乏吸引力的時候,大學生在課堂上以玩手機、看其他專業書為首選,聊天、發呆和其他成了第二選擇,另外一部分同學也選擇了吃東西、看雜志、睡覺。
2、課余時間去向
金融學院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前三位的是宅在宿舍或睡覺、網絡娛樂和兼職工作。緊隨其后的是外出游玩、專業課程學習和閱讀課外書籍。出乎意料的是,金融學院學生課余時間安排的倒數三位依次為鍛煉身體、戀愛社交和社團活動。
(二)時間利用現狀
1、從性別看時間利用
通過性別的交叉分析,發現在時利用方面,男生的分配最多的是網絡娛樂,女生則為宅在宿舍或睡覺。
2、從年級高低看時間利用
由于本院的課程設置,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大部分時間主要是用來進行專業學習;大學生的戀愛社交的高峰期處于逐漸適應校園生活的二、三年級;而閱讀課外讀物和參加兼職均集中在一、三年級,這體現出大學生課余兼職的一種心理回歸,一年級新生兼職為了“與社會第一次親密接觸”,二年級學生兼職率回落為了“回學校查缺補漏”,三年級學生兼職率最高是為了讓經驗和知識能夠“學以致用”,而四年級學生已經摩拳擦掌“欲闖江湖”,兼職已經不再是首選。
3、從經濟狀況看時間利用
調研發現,金融學院學生的生活費在800元到1000元之間的居多。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每個月的生活費上漲,利用課余時間提升實踐能力和開心隨意安排時間的情況卻分別呈現下滑與上升趨勢,每月生活費在800元以下的學生超過一半把時間利用在提升自己實踐能力上,而每月生活費在1500元以上的學生對時間管理超過一半都是開心隨意,且集中在發展興趣愛好上,反常的是他們幾乎不關注學習充電。只有培養社交能力是對經濟情況敏感度較低的。
三、調查問卷分析
(一)人口統計學信息特征
此次被調查的372名同學中,男生占19.14%、女生占80.86%,而省內學生占了總學生人數的九成以上。其中省內農村與城鎮的學生比例為5:4,省外農村與城鎮的學生比例為2:1。四個年級的填報比例除大四低于10個百分點外,其余三個年級較為平均。
(二)時間管理的動力體系
大學生主動管理時間可以體現在課堂上的自律性、課余時間安排的合理性。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學生曾思考過如何管理好時間,他們的共性體現為均喜歡安排自己的時間,并且認為自己能有計劃的安排好學習與生活。
(三)時間管理的障礙分析
1、自身約束
時間管理的自身約束體現在健康約束、技巧約束、意識約束三個方面。通過調研發現,29.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影響了管理時間的能力;58.97%的學生認為自己缺乏管理時間的技巧;39.1%的學生認為比起時間管理他們更喜歡順其自然的生活。
2、人際約束
時間管理的人際約束體現在學生在大學生活中的親情約束、友情約束、愛情約束三個方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時間管理受到家庭、社交圈的約束,同時,針對這些約束有的放矢的進行指導,也會為大學生的時間管理提高效率。
3、結構約束
金融學院學生的時間管理結構約束體現在學生缺乏時間管理技巧、學生對時間管理的持久度等方面。
(四)金融學院學生時間管理的心理分析
1、時間管理的動因
通過多選的形式觀察學生管理時間的動因發現,學生們管理時間的動機依次是充實大學生活、培養社交能力、培養專業技能、平衡學習、社會與生活、提高表達及工作能力。
2、接受時間管理的方式
通過訪談結合問卷調查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結果,即大學生與父母、師長的互動較低,從時間管理的方法統計中可見,超過七成的學生希望通過自我管理和協同管理的辦法進行,朋輩力量在時間管理的傳遞與影響中顯得尤為重要。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對金融學院學生進行“時間都去哪了”調研,發現金融學院的學生普遍存在時間管理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對時間的管理訴求高,管理能力低,且管理方法匱乏。同時,對時間管理抱有積極樂觀且信任的態度。通過此次調研讓我們看到學生真實的心理訴求,明白了學生時間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也找出了他們堅持時間管理的“攔路虎”,這有助于形成配套的支持方案,幫助學生撥開時間管理的迷霧。
(二)建議
1、強化管理時間的意識,提升時間的“濃度”與“質感”
調研結果顯示,九成的學生認為大學的時間是需要有計劃的管理,這說明大家認同大學生應該學會管理時間,但是其中僅有不到六成的學生表示自己會去管理時間,而三成的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管理時間。這說明大多數學生雖然認識到做好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就有做好時間管理意識和行為。
2、利用TO DO法則,培養管理時間的能力
管理時間的方法可以分為“TO DO”和“NOT TO DO”兩大類?!癟O DO”方法分為設計計劃、協調、控制、自省、組織五個步驟。首先,需要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季度計劃、學期計劃等,有的放矢。
“NOT TO DO”方法主要是幫助學生排除外界干擾,修煉完成計劃的定力。因此,需要制作“不做”清單和劃定生活底線。
3、重視學生群體差異,啟發管理時間的路徑
成功或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或路徑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方法適用的人群不一樣,所以自己的性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
4、強化縱向一體化管理,評估管理時間的效果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其一,學生只進行時間的事前管理,沒有延伸到事后管理,無法正確評估時間管理的效果;其二,學生缺乏時間管理的技巧,時間管理存在“隨意性”、“盲目性”、“想當然”的特點。的評估效果下,才能激發學生管理時間的熱情。
參考文獻:
[1]楊維思,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J],2012(10).
[2]周海霞,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研究述評.時代教育[J],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