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以來教師資格統考全方位實施,師范類體育專業學生也一并加入,對此各高校課程改革大勢所趨。培養目標設定及課程教學更好地實施,為資格考試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這需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執教能力的同時還要拿下資格證考試。評價方式推動著必修課程的實施和改革,完備的評價方式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從中探析更好的評價方式利于教學,針對不足找出合理建議,為學生培養提供幫助。
關鍵詞:教師資格證;體操必修課;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G83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9-050-01
體操是體育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方向必修課,是培養合格體育師資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門知識;本課程主要學習體操的基本知識,掌握體操的基本技術和教學方法;具備從事體操教學的講解、示范等基本技能;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勇于探索的精神,為從事體操相關工作打好基礎。其中以最后的考試為主要的評價手段,此文借此探討課程當中是否增加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學習,同時提高教與學的能力。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整體發展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改革提供有效的建議。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體操必修課的教學評價方式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和學術期刊檢索,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和有關的書籍。
1.2.2調查法
查閱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和體操必修課程大綱。
1.2.3專家訪談法
訪談體操教研室教師及學校體育教研室教師,就體教專業體操普修課評價方式的問題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2結果與分析
2.1教師從業資格新要求解讀
教師資格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必備條件,也是必需要求。考試與認定出現很多紕漏,公信力下滑,含金量不高,要更好地規范從業考試,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提出的教師資格證書定期認定制度,2001年首先在浙江進行試點,慢慢擴散到十幾個省份,直到15年全國統一實行,這體現出社會對教師有了新的要求。
教師是育人的職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信念及實踐。面對現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專業素養要求也很高,所以要不斷提升素養,充實優秀的教師隊伍。
2.2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培養方案分析
隨著國家實行教師資格證國考,對從事體育教育的人員要求越來越高。對此需要微調課程設置,其中各個課程順序要微調整,按照以后教師方向培養。保證課程與考綱模塊對應。增減相對應課程的課時,增加新課程等。體操課作為從事體育教師最基本的課程,可以培養學生教與學的能力、創編徒手操及大課間編排等各方面的能力。
2.3教學評價方式的選擇情況
評價方法能更好地對學生所學進行最終評價。當前教研室針對體育教育專業的評價方式為:
平時成績:該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10%,根據學生出勤率、課堂表現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成績分數以百分計;
理論成績:該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20%,根據學生口試情況進行評定,口試內容根據本學期教學目標來制定,成績分數以百分計;
第一學期:
實踐成績:該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 30%,依據學生實習成績得出最后考核,滿分為100;
技能成績:成績占總成績的40%,根據學生口令、廣播操完成情況進行評定,滿分100,技能成績不合格者不計算總成績。
第二學期:
實踐成績:該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30%,根據學生保護幫助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定,成績分數以百分計;
技能成績:占40%,綜合技術進行評定。滿分100,技能成績不合格者不計算總成績。
從中可以看出評價方式注重最后的理論、平時、實踐、技能成績評定,應增加一項過程中的評價,這樣其一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及興趣,增強課上表現,其二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及各方面的能力,以適應國考時試講這關能順利通過。同時建議理論考試采用以試題庫抽題為基礎的多人命題方式,提高命題的標準化程度,讓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扎實、牢靠;技術考評采用教考分離考核,同時兩到三人為一組,這樣比較公平公正,真正體現學生的實力;動作的保護幫助手法考核采用現場抽取題目后對題目上的技術動作進行講解示范保護幫助手法,能更好地適應面試環節。通過這樣考核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真正成績,且公平公正,不僅可以降低教師主管因素的影響,還可以改變學生在評價中的被動地位。圍繞提高學生教與學的能力所采用的更好方法是教師一直探討和急需解決的。
3小結
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隨著教師資格證國考進行微調,課程順序需調整,同時大綱對應調整,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同時體操普修課增加課上平時的考核評價,將過程性評價放入最后的成績評定當中。理論成績以試題庫形式展現,增加理論基礎。考試實行比賽形式的教考分離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展示公平的成績。評價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讓學生參與進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
參考文獻:
[1]劉寧.構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評價體系的新思路[J].運動.2013(9): 87-88.
[2]高慧慧.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改革剖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5(13):148-152.
作者簡介:
孫海亮(1987.2-),男,滿族,研究生,助教,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