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冰壺運動的特點,探討了冰壺運動員營養特點、營養和膳食的作用、冰壺運動員賽前、賽中和賽后營養需求和膳食補充特征。
關鍵詞:冰壺;運動員;營養需求;膳食補充
中圖分類號:G862.6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9-058-01
1冰壺運動項目的特點
從冰壺項目的規律特點來看:
1.1賽程緊湊。一般情況下,一天2場,場與場間隔只有2小時。有時24小時內要進行4場比賽;
1.2要求運動員精力高度集中。冰壺一場比賽需要打10 局兩個半小時的比賽;
1.3是對力量、速度、耐力、體能和意志品質的嚴峻考驗。從物質和能量代謝的角度來說,冰壺比賽以有氧代謝為主,是接近體能類的耐力性項目,運動員消耗的能量很大。據統計每場比賽每名運動員需要將20kg 的冰壺投擲到40米以外的大本營中至少20次,期間還要進行高強度的擦冰至少80次。
2冰壺運動營養特點
2.1蛋白質。蛋白質與人體運動能力有密切關系。在我國飲食結構中,人體所需蛋白質大部分來源于谷物,約60%-70%的蛋白質來自主食。若大米和黃玉米(配比為2:1)混合食用,生理價值可上升為71。若小麥同奶粉(配比為2:1)混合食用,小麥的生理價值可由67提高到83。另外,葷素食品搭配食用,也有助于彌補動物性蛋白中蛋氨酸和胱氨酸之不足,使其有更高的人體消化吸收率。
2.2脂肪。人體對于脂肪的實際需要量并不高,一般認為每天50克就足夠了。膳食中的脂肪不宜過多,平時應注意多食低脂肪食物,少食肥肉、奶油及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物。
2.3糖。糖又稱為碳水化合物。在進行冰壺運動前,體質弱者可適當吃一些糖,可以節省體內糖原和防止低血糖,從而可減輕延遲疲勞的發生,有利于提高訓練效果。
2.4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和正常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一般情況下,人體所需的維生素主要應由食物供給,在食物供給充分的情況下,不必另外補充維生素制劑。
2.5礦物質。人體內礦物質元素種類很多,其中含量較多的有鈣、鎂、鉀、鈉、磷、硫、氯等,其他如鐵、碘、砸、鋅等含量較少,稱為“微量元素”。人體在物質代謝中每天都有一定的礦物質從各種途徑排出體外,因而必須從食物中得到補充。
2.6水。水是機體的重要成分,水占人體重的60%-70%,出汗較多時,需水量增加,能量消耗與需水量成正比,多消耗1千卡熱能,需增加水1毫升。
3冰壺運動員營養和膳食的作用
(1)滿足能量需求。及時地補充能源物質,可以及時增加運動員的能量儲備;(2)緩解疲勞。及時補充含糖飲料,可以預防運動員低血糖的出現,延緩運動員中樞疲勞的發生;(3)恢復機能。及時補充營養物質,有利于維持運動員心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4)提高免疫力。及時合理地為運動員補充營養物質,提高運動員的免疫機能;(5)增強力量。及時合理補充富含特定營養素的食品和運動補劑,能激發運動員的運動能力。
4冰壺運動員賽前、賽中和賽后營養需求和膳食補充特征
4.1賽前營養需求與膳食補充
一是科學性。要遵循運動營養的科學原理,賽前10天(營養調整期)的營養尤為重要。賽前十天營養的任務主要是使運動員保持適宜體重,增加體內維生素儲備、堿儲備及糖原儲備。二是合理性。進膳時間安排要按賽程要求,以逐步適應比賽時的飲食安排。適當減少蛋白質和脂肪等酸性食物的攝入保持適宜的體重和體脂。食物的體積要小,重量為輕,量不要大,以七成飽為宜。食用平時已習慣的和喜愛的食物,不宜換食新的食物或改變飲食習慣和進餐時間。三是多樣性。食物要易消化吸收,不要含粗纖維多或易產氣的食物,如芹菜、韭菜、大豆等。以高糖、低脂、低蛋白質為主,可適當增加脂肪比例。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堿性食物,增加維生素的供給量,尤其是維生素B、維生素C和維生素A。無機鹽的供應要充分,應多吃些牛、羊肉,魚類,補充適量的鉀鹽。四是適時性。賽前補糖應避開在賽前15-45min補糖。賽前服用維生素C,其用量為15-200mg,并在賽前30-40分時服用。賽前一餐應在比賽開始前2.5h以前完成。賽前30min內進餐會出現胃腸部脹滿感而影響比賽。賽前一餐不宜服用咖啡、濃茶和含酒精的飲料。比賽前半天可一次性服用維生素E2oo一300毫克,比賽前30一40分鐘,可一次性服用維生素C200一300毫克,以利于成績的提高,但平時不能亂用。比賽時間較長,可食用糖以節省體內糖原和防止低血糖,可減輕和減緩疲勞的發展。
4.2賽中營養需求與膳食補充
一是限食物。比賽當日運動員處于高緊張狀態,消化功能減弱,這時所用食物要求體積小,營養豐富,便于吸收,蛋白質、脂肪含量少,糖的含量高。耐力、力量項目可適當增加脂肪,以免使血糖過早下降。注意不吃產氣性與纖維素多的食物,食物含水量要適宜。食物以含碳水化合物為主,并含各種營養素的流質或半流質膳食為宜。二是限進食。不能空腹參加比賽。飯后3一4小時胃已基本排空,在飯后1.5一2.5小時之后參加劇烈比賽為宜。三是限能量。賽前一餐并不是比賽時能量的主要來源,攝入的熱量為500一1000為宜,以不防礙機體代謝為目的。四是限飲料。適當補充營養性飲料,為運動員提供水分和葡萄糖、無機鹽、維生素和天然果汁。不能一次太多,溫度在13℃一20℃為宜。
4.3賽后營養需求與膳食補充
一是補熱量。大強度比賽后服用 100-150g 葡萄糖,對血糖的恢復和減少血乳酸有一定作用。二是補鹽水。每小時飲水不能超過1升,每次150一200毫升為宜,間隔15分鐘左右。三是補能量。多吃水果與蔬菜,保持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與無機鹽、脂肪等。
參考文獻:
[1]于洋,孫大鳴,范秀彬.速度滑冰運動員的飲食與營養[J].運動醫學 冰零運動.1996(2).
[2]武文龍.運動營養與運動員運動能力的關系分析[J].運動.2013.4(63).
[3]李凌姝,錢軍,王駿,陸中玉.編著:冰壺入門與教學實踐[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8).
作者簡介:
柳悅(1997—),女,湖北人,本科在讀,學生,研究方向:冰壺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