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娛人致趣體現在娛人與致趣兩方面。探究健身健美運動的娛人致趣的興趣點,可以促進人們對健身健美的了解,增加參與度。健身健美娛人致趣的興趣點在于鍛煉過程中呼吸與動作的配合,自我的不斷突破;鍛煉后自信心的提高,自我需求的滿足,自如致趣。
關鍵詞:娛人;致趣;健身健美
中圖分類號:G883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9-113-01
1問題的提出
國家對于健身越來越重視,頒布了各種政策與文件,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格局”,產業總規模要達到3萬億元。2017年11月20日在上海舉辦的《2017上海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大秀》,這是維多利亞的秘密第一次在中國舉辦時尚秀。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推廣和社會的外在驅動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健身,健身俱樂部的數量和參與健身的人數不斷增加,健身開始走向大眾化。健身健美為什么可以吸引這么多的參與者?為什么健身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快速發展?健身健美的娛人致趣的興趣點又在哪?這些問題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探討健身健美的娛人和致趣兩方面。
2健身健美的娛人表現
2.1增強運動系統的能力
人體的運動系統主要有骨骼、關節和肌肉組成。長期參加鍛煉、可以增強體質、促進健康,這是所有體育項目共有的特點。健身健美運動中的力量訓練可以促進骨密度的增長,防止骨質疏松,延緩衰老,增強運動能力。
2.2塑造完美體形
現在人們常說好身材要“穿衣顯瘦,脫衣有肉”說明人們的審美觀念已經發生轉變,不再以瘦為美。目前人們都認為男生的八塊腹肌、麒麟臂,女生的馬甲線、人魚線就是完美身材。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在通過健身后形體上都會發生改變。健身健美運動可以塑造最完美的身材,男性通過大重量少次數的鍛煉方法使肌肉變得線條分明,體格健美。女性通過小重量多次數的訓練方法使肌肉更加纖長,達到減脂塑性的效果,更加凸顯女性的曲線美。
2.3改善身體姿態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電腦,低頭族隨處可見。造成了圓肩駝背的人越來越多,這不僅影響了人的美觀還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圓肩也稱作含胸,可以通過對胸部肌肉的拉伸和背部肌肉的激活、訓練來改善圓肩。同時通過鍛煉還可以改善骨盆的前后傾等不良等問題,讓人們看起來更加精神飽滿有氣質,健身健美可以塑造體形,改善不良體態。
3健身健美娛人致趣之興趣點
“致趣”可以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著手。生理快適源自那些直接的運動刺激,所引起的快適感覺具有即時性,但它是一切運動快樂與愉悅的生理基礎;而運動的心理快樂和精神愉悅乃是在生理快適感覺不斷積累的基礎上添加了認知和情感成分,使生理快適發生了向精神愉悅升華的本質變化,也是體育運動項目“趣味性”研究的意義所在,操舞類運動“韻律與節奏之間的恰和”;競速滑動類運動“平衡自如與滑行馳騁”。以上研究成果都在闡釋“桔酸梨甜”的研究理論,都是“于簡單的規則與規律之中產生永恒的新穎與新奇”。健身健美運動之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有其獨特的魅力,其魅力在于內在美與外在美相一致,心理與生理上和諧,自如致趣。
3.1自我需求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需要產生興趣,需要是興趣最好的老師,當人們有需求時就會產生興趣。通過健身可以改善體態,減脂塑形,塑造完美身材,增強肌肉力量,滿足人們對健、力、美的審美,滿足自我對體形的要求。
3.2促進心理健康
健身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還可以促進心理健康。魏俊民等人對不同專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研究,發現體育類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好。健身與其他項目相比,不僅可以愉悅身心,緩解壓力,而且還需要飲食和鍛煉互相配合,更加考驗健身者的意志力,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對參與者的心理訓練,例如拒絕各種美食,飲品等。越自律越自由,這就是健身致趣所在:自如致趣。
3.3重拾自信
隨著全民健身的提出,越來越多的人對健身有了新的認識。健身健美運動的動作、器械、訓練方法多元化,器械鍛煉和有氧訓練相結合可以達到很好的減脂目的,所以受到大眾的喜愛。人們通過鍛煉不僅可以改變身材還可以重拾自信,享受健身帶來的樂趣,從而變得更加自信。
3.4突破自我
健身是不斷突破的過程,只有不斷提高心肺功能力、柔韌、平衡、增長力量,不斷地突破自己才會獲得想要的結果。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何嘗不是一種突破呢?破繭成蝶,“羽化升仙”,我想健身也是如此,只有不斷突破自己才會登上成功的高峰。
4小結
健身健美運動同其他運動項目一樣可以強身健體、增強體質,但每個運動項目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就像都是水果,梨子和橘子的味道卻不相同。健身健美運動可以減脂塑形、改善體態、促進身心健康。筆者認為健身健美娛人致趣的興趣點在于鍛煉的過程中動作與呼吸的配合,自我的不斷突破,鍛煉后自信心的提高,自我需求的滿足,自如致趣。
參考文獻:
[1]安洪波.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健美運動發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2]王冬月.核心力量訓練與人體形態美的塑造[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06):81-83.
[3]包蕊,李杰凱.舞蹈運動娛人之舞趣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06):123-127.
[4]李杰凱.從“運動制勝”到“運動致趣”向俗回轉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01):78-82.
[5]魏俊民,蔡睿.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03):75-76.
作者簡介:
劉敏(1995.6.22—),男,陜西省漢中市,沈陽體育學院。專業:體育教育訓練學,器械健身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