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05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9-141-01
1前言
肥胖在我們現階段社會已然發展成了熱門話題,它不僅影響人們的形體美,造成心理負擔,而且常會引發各種疾病,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有學者指出,脂肪過多會影響生理功能,加重心臟的負擔,大約有26種疾病與肥胖有關(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1]肥胖對兒童的危害更大,有人研究表明單純性肥胖兒童其智商與正常兒童相同,但社會適應能力降低,肥胖還能造成兒童性發育障礙。所謂減肥是指減掉身體的脂肪成分,而不是減掉體內的水分和肌肉等瘦體重。一些超重和肥胖者為了達到快速減肥的目的,盲目運用各種方法,這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減肥效果還有可能對自身健康造成額外傷害[2]。
2目前流行的減肥方法
2.1節食減肥法
節食減肥就是低熱量均衡飲食,減掉的不僅是體內的脂肪,還有瘦體重。一些人急于求成,認為過度節食會使他們在短時間內達到減肥的目的。可是研究表明,過分節食減肥影響智力。其次過分節食減肥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3]。
2.2醫療減肥法
醫療減肥法主要包括藥物減肥法、手術減肥法、利用減肥器具減肥等。藥物減肥法利用藥物來抑制食欲和消化,通過消耗人體水分和能量,達到減輕體質量的目的。這種減肥法傷害人的體質和體力。目前應用的手術減肥法主要有截腸、抽脂。手術減肥雖然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減肥的目的,但術后可能出現皮膚皺褶、腫脹等,并可能并發感染、皮膚壞死等,恢復期較長。利用醫療設備可立刻減輕體質量,但減少的是水分而非脂肪[4]。
2.3運動減肥法
運動減肥法的作用主要在于調節代謝功能,增強脂肪消耗,促進脂肪分解。人體在運動時,大量肌肉參加活動,而肌肉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其能量來源主要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大量的研究認為理想而有效的減體質量的方法是:適量的運動加上適當的控制飲食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5]。
2.3.1運動減肥處方的制定
美國運動生理學家莫爾豪斯認為,在1周內減體質量不應超過0.45kg,否則不能真正長久地減肥。1g脂肪的熱量約為? ? ? ? ?29.30kJ,0.45kg脂肪可以產生13185kJ的熱量。平均每天要多消耗1883.6kJ,消耗這些熱量的最佳方法:每天減少752.4kJ熱量的食物,再用運動多消耗1128.6kJ的熱量[6]。
運動減肥處方有4個構成要素:
合理的運動強度:在運動處方中要求達到個人的“最適運動心率”,計算如下:最大心率(次/min)=220-年齡(歲);心力儲備=最大心率-安靜心率;最適運動心率=心力儲備×75%+安靜心率。適宜的運動項目:運動減肥主要是以中等強度、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為主,輔以力量性運動及球類運動等,可以根據肥胖者的體質和個人愛好選擇運動項目。合理的運動時間:運動持續時間與運動強度相互影響,增加強度則運動時間會減短,反之負荷減小時則可以持續運動更久,持續時間可用距離或能量消耗來代表。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建議每天以中等強度持續練習30-60min,每次活動能量消耗為300kcal(1kcal=4.185kJ)左右。合理的運動頻率:日本愛知大學運動醫療中心發現,運動強度為60%-80%,每次運動150min,每周至少運動3次或者5-7次才會取得運動減肥的良好效果。
2.3.2運動減肥的營養支持
雖然專家們一致認為減肥的關鍵在于運動,但科學的飲食也是不容忽視的。提倡科學節食與運動相結合,這會使減肥取得更佳的效果。減肥是應當限制膳食的總能量,而不僅是限制脂肪的攝入,減肥期間應適當增加蛋白質、低糖和適量脂肪。[7]正常情況下,碳水化合物比例為55%-60%,脂肪為20%-25%,蛋白質大約為15%-20%,重量比為4:1:1,在減肥期間也要保持營養素的攝入比例。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會使體內的代謝不完全而產生一定量的酮體,酮體能抑制饑餓感,另外酮體的分解也會消耗能量。減少糖的攝入,可以減少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減少脂肪的合成,使糖原的貯存減少,促進運動是脂肪動員,減少脂肪貯存。攝入適量的脂肪能夠抑制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進機體的脂肪利用。脂肪還會使人產生飽腹感,使減肥者易接受低熱量的膳食而不覺得饑餓難耐。減少食物的攝取使人會導致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不足,因此還要食用一定量的水果來補充機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8]。
3結論
目前的運動減肥處方,主要偏重于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控制及運動項目的選擇;且側重點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處方的實施過程中,往往忽視營養支持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減體質量與減瘦體重混淆,導致營養供給不足、減肥效果不明顯,甚至影響身體的健康水平。減肥期間應適當增加蛋白質、低糖和適量的脂肪。在運動減肥處方的實施過程中,要因人而異,區別對待,提倡科學節食與運動相結合,要加強營養支持。
參考文獻:
[1]董燕燕,等.單純性肥胖兒童智商及社會適應能力調查[J].河南醫藥信息.2002.10(1):13-14.
[2]張曉玲.肥胖癥的體育康復[J].四川體育科學.1994.(3):8-10.
[3]吳南屏.青春發育期女孩不宜減肥[J].中國健康月刊.1999.(5):23.
[4]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承認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試行)[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5]劉一平.肥胖與運動減肥研究進展[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3.
[6]李明.醫藥減肥與運動健身減肥的科學性分析[J].長治學院學報.2008.25
[7]張伏炎.針灸治療外籍人士肥胖癥20例[J].浙江中醫雜志.2000.(7):
[8]張力.我用針灸給德國人減肥[J].浙江中醫雜志.2000.(7):304.
作者簡介:
田百川(1995.12.30—),男,學歷:在讀研究生,單位:四川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