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體育與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國內也逐漸出現智體園這類體育加科技的“試水”創新工廠,可以體現當今我國對體育產業、對體育與科技融合新思路的重視,其實當今國內外體育與科技的融合現象并不少見,已經一定程度上呈現在我們身邊,例如賽場上對球員身體狀態監控的科技運動設備,為我們在屏幕上呈現賽場內外的直播相關設備,運動員傷病康復醫療設備,還有體育明星們為電子科技產品代言等等,都可以體現出體育與科技融合的產物在悄無聲息地走進我們生活中。
關鍵詞:體育;科技;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9-142-01
我國是世界一流的體育大國、體育強國,體育與科技的融合是國內外體育界持續關注的長久性話題,常見的科技融入像咱們在電視轉播中看到能夠提高運動速度的鯊魚皮泳衣,拳擊格斗、擊劍運動員的慢放計分技術,網球、羽毛球、足球比賽中輔助裁判的鷹眼設備等。現階段我國國內也開始引用一些科技設備來輔助監控運動員的身體狀態、場上能力,有助于教練員、專家在選拔運動員時可以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
1體育科技對社會的作用
體育作為第三產業,與其他基礎產業的模式、結構都有不同程度的區別,當今體育本身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群眾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和貢獻,體育既是人類文明的實際產物,同時也是能夠容納其他種類繁多體育周邊強有力的載體。體育首先是一種文化。當文化形成了文化資源,體育資源變成體育產品,才可以面向媒體、教練團隊、學校、運動員、體育大眾等等,體育文化是由長時間的環境渲染、傳承、沉淀出來的,有了濃厚的體育文化,才會孕育出穩固的體育資源,在體育資源相對穩固后開發出的體育產品更容易讓大眾所接受認可。體育科技作為載體中最新穎的一角,現階段還沒有完全滲透到大眾生活中來,至少現階段還未被大多數人群所熟知,認可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影響。體育跨界融合意味著只有清楚了體育的價值,才能幫助關聯產業增值,才能更好地將體育+科技、體育+校園、體育+旅游融合起來。
2科技對職業體育的作用
2.1隨著英超2015/16賽季開始,球員可以佩戴可穿戴的科技設備來比賽。一些球隊的核心球員在比賽中佩戴了設備來記錄身體數據,這種儀器不僅可以獲取球員的心率等基本身體數據,還能記錄球員的跑動距離、轉身次數以及瞬時加速度。這些數據賽后都會存放到數據庫中,并和之前訓練、比賽的數據進行對比,來從科學的角度評估球員的身體狀態。
2.2隨著時間的推移,采集的數據也就越來越多,無論是足球、田徑、游泳、球類、格斗類項目,最后擺在教練們面前的就是一個可視化的大數據集。有了專業的數據分析,教練們可以不用再主觀地評估運動員的狀態好壞,而可以依靠更客觀更科學的數據,就如同足球中護腿板,減阻力泳衣的問世一樣,這些科技設備也會為這些運動項目帶來一場革命。結合了這些數據記錄,教練們就可以更好地分析比賽的走勢。這類技術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科學地評估球員的身體狀況。在比賽或備賽期,運動員們身體上擔負著巨大的壓力。如果沒有處理好這些負擔,運動員很可能就會受傷或者狀態全無。合理的運動負荷和更科學的訓練安排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運動員受傷的概率。這可以讓教練知道何時才是讓傷員復出比賽的最佳時機。有了這些數據的輔助,運動員什么時期適合上場比賽,什么時候需要控制比賽場上時間,這些就再也不需要臨場教練員賭博式的決定了。很多運動員根據個人意志品質的強弱并不能客觀地完全解讀自己的身體狀況,更不能透過真實情況看清自己身體的內在安全隱患,有了這類科技手段的支持后,會盡最大的限度延長運動員的運動生涯。
3科技對個別體育項目的優勢與局限性
幾乎所有運動都依賴于大數據的分析,板球、橄欖球、籃球、網球、冰球甚至皮劃艇都將可穿戴式數據采集系統引到訓練和比賽之中。國際板球冠軍杯比賽中,一些擊球手就在他們的帽檐上安裝了數據采集器。對擊球角度和出球速度的采集,成功地顯示出了每位擊球手的強項和弱項。但不是所有的項目都是像板球這樣可以完美利用科技設備而且做到完全不干擾比賽正常進行,像格斗、摔跤、籃球、足球、橄欖球等等這些項目由于對抗中碰撞過于激烈,這樣會在比賽中很難避免一些可穿戴設備的不穩定性,以及對穿戴部位或設備材質原因導致的運動員受傷、不適應等情況,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設備也會不斷更新,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不會太遙遠。
總之,如今科技賦予體育的機會還有很多,通過新穎科技吸引來更多的體育愛好者的市場還很大,體育場館智能化還待開發與普及,通過科技運動帶來科學訓練、效率提高,通過更科學的運動方式提升運動成績,改善機體運動規律,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數據功能指標。體育的主體是人,科技手段從服務人到服務體育,只要方向合理,本質不偏離,就值得我們去關注去探索。
參考文獻:
[1]楊斌.大數據環境下校園足球運動員選材模式的構建[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8(07):39-41.
[2]隗金水.運動員選材的選育結合理論與實證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3.
[3]宋景茂.國外運動員選材情況介紹[J].湖北體育科技.1988(01):68-79+93.
[4]王蒲.運動競賽理論與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7:9
[5]鄧運龍.運動員科學選材現狀與展望[J].四川體育科學.2001(04):23-25.
作者簡介:
李澤威(1992—),男,蒙古族,內蒙古通遼市人,碩士研究生,單位: 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體育教學專業,研究方向:足球教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