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繼勛
摘 要:總結冬小麥田間管理技術,包括冬前管理、越冬管理、早春管理、中后期管理等方面內容,以為冬小季麥高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冬小麥;田間管理;科學肥水;凍害;技術路線
田間管理是冬小麥高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在于根據小麥生產期間氣候、苗情變化及時采取措施,小麥獲得高產。目前,冬小麥進入拔節孕穗期,正是加強田間管理,構建合理群體的關鍵時期。針對今年冬小麥苗情特點,春季田間管理的技術路線是:突出“早”字,立足“防”字,以"一促四防”(促弱苗、防春旱、防凍害、防病蟲、防早衰)為重點,因地因苗,分類指導,科學運籌肥水,構建合理群體,搭好豐產架子。
我們春季管理的具體做法是:促弱轉壯,控旺保穩,合理運籌水肥,狠抓春季化除,抗旱防凍減災,構建合理群體,促穗足、増粒多、爭粒重,
1、促控結合,分類管理
促控結合,分類管理。針對不同的苗情長勢,要做到因地制直,促控結合,分類管理,肥水調控。旺長苗以控為主。對無脫肥現象的旺苗,早春鎮壓蹲苗,避免春季過多分蘗,拔節期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對有脫肥現象的旺苗,結合起身期澆水,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早春返青后對旺畝鎮壓,及時控旺轉壯。三類苗以促為主。春季追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于返青期5厘米地溫穩定在5C左右時追肥澆水,畝施尿素8-10公斤和適量的磷酸二銨;第二次于拔節期進行,畝施尿素5-7公斤,提高成穗率,促進小花發育,増加穗粒數。對葉色和生長正常的晚播委田,要控制早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和土壊透氣性而影響麥苗生長。二類苗促控結合。地力水平一般的二類麥田,起身初期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較高的二類麥田,起身中期追肥澆水。一類苗控促結合。起身期噴施調節劑,縮短基部節間,控制植株旺長,防止生育后期倒伏。拔節期追肥澆水,畝追尿素15公斤。
2、鎮壓劃鋤,澆水保墑
早春鎮壓能壓碎土塊,彌封裂縫,提墑效果顯著,有助于根系吸收養分和水分,是早春培育春季壯苗的有效措施。對于吊根苗和耕種粗放、坷垃較多、秸稈還田導致土壤暄松的地塊,可在早春土壤化凍后進行鎮壓。鎮壓器具提倡選用自走式鎮壓機,以提高鎮壓效率和鎮壓效果。播后澆“蒙頭水”或澆越冬水時間過早地塊發生板結裂縫現象,春季跑墑較多,要于土壤解凍后及早精細劃鋤一遍,保墑增溫,促根噴發和下扎。早春鎮壓和劃鋤要結合起來,一般是先鎮壓后劃鋤,以達到上松下實、提墑保墑増溫的效果。
3、防控病蟲,化學除草
雜草發生密度較大的地塊要及時進行化學除草,有效控制雜草危害。要強化春季化學除草。在春季日均溫穩定通過8℃以后.選擇睛好天氣,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根據田間雜草種類,選擇對路除草劑,及時進行化除,并嚴格按照使用濃度、適宜時期和技術操作規程操作,以免發生藥害。要做好赤霉病、紋枯病、蚜蟲、麥蜘蛛、吸漿蟲等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指導農民科學選藥、安全用藥,早防早治,統防統治。
4、鎮壓提墑,適時追肥
因苗確定春季追肥澆水時間早晚,是調控群體發展,確保適宜苗穗數的主要措施。對有水澆條件的早地麥,要將鎮壓提墑作為春季麥田管理的重點措施,提高小麥抗旱能力。早春土壤返漿或下雨后,用化肥耬施入氮肥,一般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對底肥沒施磷肥的配施磷酸二銨。
5、預防晚春凍害,及時補救
密切關注天氣変化,在降溫之前及時灌水,改善士壤墑情,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幅,防御早春凍害。凍害發生后,要及時追施適量氮素化肥,然后澆水,促進受凍小麥恢復生長。
6、密切關注氣候變化,預防晚春凍害
小麥起身撥節階段的晚春凍害對產量品質影響很大。預防晚春凍害的最有效措施是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起身拔節階段若有最低氣溫零度以下的強寒流發生,要在來臨前搶時澆水,緩和近地面空氣溫度的急劇下降,有效預防由倒春寒強寒流引發的晚春凍害。
一旦發生晚春凍害,要及早采取減災技術措施。一是追肥澆水,結合澆水畝補施尿素10-12公斤,促受凍麥苗盡快恢復生長,保未受凍分蘗成穗,彌補主莖或大蘗的損失,減輕畝穗數下降幅度;二是葉面噴施植物細胞膜穩態劑、復硝酚鈉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中、小分葉的迅速生長和潛伏芽的快發,力爭多成穗。
7 小麥后期保健
為獲得高產,要注意小麥后期保健。小麥后期指抽穗開花到灌漿成熟,是籽粒形成和決定粒重的主要階段。小麥開花以后,根、莖、葉的生長基本停止,轉入生殖器官的發育,光合產物主要流向籽粒。因此,主攻目標是養根護葉,防止早衰或貪青,延長上部葉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力爭粒大、粒飽,創造高產。一是防澇防漬,小麥生育后期氣溫高,雨水多或因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濕度過大,加之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小麥極易窒息死亡,如果喪失吸水能力,也會發生生理干旱,形成高溫逼熟,灌漿落黃不好,粒重降低,清溝排漬一定要貫徹始終。二是注意葉面噴肥,抽穗開花以后,植株早已封行,對于缺肥麥田,多用葉面噴肥,不僅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且效率可達90%以上。能夠有效增加粒重,提高產量。三是注意防治病蟲,結合噴肥,突出抓好“一噴三防”。四是噴施802,能增強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提高抗旱、抗病能力,延緩植株衰老,增強后勁,增加結實率和粒重[4]。方法是在小麥孕穗至灌漿期,用802溶液2 000~3 000倍液750 kg/hm2連續噴灑2~3次,7~10 d噴1次。
參考文獻:
[1] 陳傳哲.小麥高產創建配套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10(7):89-90.
[2] 趙鵬海,黃國強.試述影響小麥高產穩產的因素[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0(17):138.
[3] 曹翀.關于靈臺縣冬小麥高產創建活動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0(1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