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琦
摘 要: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對公共圖書館等事業單位理事會組建事宜的提出,十九大也開始關注我國各省市的公共圖書館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并將理事會作為結構組織的核心。本文主要對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現狀;措施
事業單位的改革和發展使得管理模式發生重大的改變,公共圖書館作為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管理模式上也不斷的創新和研究,當前各大省市公共圖書館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開始被重視起來。從公共圖書館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情況來看,為了更好的吸納社會資本,提升社會監督力量和服務質量,促進圖書館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對當前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并探尋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現狀分析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對事業單位理事會組建政策的提出,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在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已經開始步入正軌,并開展了積極的嘗試和推廣,而這項工作的開展中最大的特點是對外部治理的引入。通過對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現狀的分析可知,當前其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圖書館的定位不明
公共圖書館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后,政府與圖書館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圖書館的管理不再完全受制于政府,而是采取法人管理制度。但是從具體的落實情況來看,當地政府與圖書館的定位仍然不明,在公共圖書館的管理中仍然存在政府的主導。本應該屬于契約關系的政府與公共圖書館,仍然具有明顯的隸屬關系,導致政事難以分開,管辦難以分離。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已經建立了理事會,但是理事會的決策地位卻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部分公共圖書館的理事會甚至淪為咨詢機構。同時還有一些理事會雖然在成立時的定位為決策機構,但是在后來的管理過程中,政府仍然是主導。此外,還有部分公共圖書館采用雙軌制管理方式,一方面采用法人治理結構模式,另一方面政府主導的管理方式仍然存在,針對圖書館各方面的管理主要由上級主管部門決定。
(二)理事會的職責劃分不明
從理論上來說,公共圖書館理事會的職責劃分需要具有統一的標準,但是從當前公共圖書館的運行情況來看,理事會的職責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導致理事會成員在公共圖書館決策中的表決成為一種形式。比如在理事會中存在政府方面的代表,這些人員在表決的過程中不可能不考慮政府的立場,或者只從圖書館的角度進行考慮,因此這部分人在表決的過程中往往采用不發言、不表態的態度,導致理事會成員的表決作用無法發揮[1]。同時從社會代表的理事會成員方面來看,由于行業以及專業知識的限制,導致表決的過程中提供的建議缺乏合理性。此外,從當前的理事會制度來看,很多需要由理事會決議的內容,由于政府配套改革制度的落實不徹底,導致理事會決議成為一種形式化的內容。而且我國當前并未設置專門的理事會方面的培訓機構和專業,導致理事會成員無法確定如何才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理事會成員。
(三)公共圖書館的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動力不足
公共圖書館實施法人治理結構改革不僅需要政府的配合,放下對圖書館監管的權利,同時也需要圖書館管理層能夠轉變傳統的管理觀念。在法人治理結構實施前,對于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層人員任免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門的決定,同時在公共圖書館的重大事項以及發展規劃方面也完全由政府相關部門管理和下達命令。但是在實施法人治理結構后,需要組建由政府、社會以及圖書館三方代表構成的理事會。而政府與理事會不再是隸屬關系,而是一種委托關系,管理層的任免以及圖書館的重大決策等都需要通過理事會進行決定,導致管理層的職權范圍縮小,因此公共圖書館內部對理事會的建立動力不足[2]。同時由于理事會屬于外部機構,因此在公共圖書館的決策中會代表公共利益以及讀者利益,導致圖書館傳統的封閉管理狀態破壞,因此公共圖書館管理人員對法人治理結構并不期待。
二、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的措施
(一)強調法人治理結構立法
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并非短時間可以完成,而且在推進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專門的法律約束和指引,這也要求我國必須要加強對法人治理結構的立法。雖然我國在2008年已經針對公共圖書館的管理進行立法,但是法律的出臺和落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結合我國的國情、社情進行逐步推進和實施。同時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針對法人治理結構的含義,理事會的權限等內容進行明確,理清理事會在公共圖書館中的角色、地位,為法人治理結構的推行奠定基礎。此外,完善地方法規,確定理事會的性質,并對政府、理事會以及圖書館的職權進行明確的劃分。聘請專業的人士擔任理事會成員,并對理事會成員選聘方式等進行明確的規定。
(二)保證獨立法人權利
公共圖書館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目的是要將圖書館的管理權歸還給圖書館,實現圖書館法人獨立。因此必須要對政府以及公共圖書館法人的關系進行理順,政府也需要將管理權下放到圖書館法人,并明確雙方的契約關系,不得過分干預圖書館的決策和運行。同時對具體的應該放權和不放權的部門進行明確,賦予理事會獨立的決策權,同時理事會所有的成員都需要履行好職責和義務。在決策完成后向政府匯報決策內容,由政府負責監督和管理。同時館長作為圖書館的法人也需要受理事會的監督。通過對各方關系的理順,保障各方面穩定的合作關系。
(三)加強對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
圖書館作為獨立的法人單位在用人方面需要具有自主權,可以在編制內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根據圖書館的運行和發展需求設定崗位編制。通過對人員編制和崗位的調整,防止機構的人員繁冗,機構臃腫,保證人事制度的完善性。同時圖書館作為事業單位必須要打破傳統的大鍋飯制度,完善考核機制,根據不同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使各個崗位人員能夠做到人盡其責,實現雙贏。
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是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發展的必然選擇,將傳統的政府直接管理轉變為獨立管理方式,更有利于圖書館發現自身的問題和不斷的完善。但是在實際的落實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法人治理結構在公共圖書館的應用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參考文獻:
[1] 胡中衛.法人治理結構視域下公共圖書館治理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8,40(12):15-18.
[2] 譚定平.關于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現狀與思考[J].卷宗,2019,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