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要: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技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有些地方還是突破性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而在去年的十九大報告中,“科技”一次共被提到17次,成為報告中的高頻詞。毫無疑問,各行各業正在科技助力下迎來新的發展格局。以湖北省為例,科技儼然已經成為湖北經濟發展的新元素,在這種背景下,各個行業都應當思考如何借助科技來實現產業升級。基于此,本文以湖北武漢的服飾產業作為研究對象,從發展的思路和實施策略這兩個方面來分析服飾產業的升級,以期可以給該行業的新發展帶來思考和啟迪。
關鍵詞:科技;武漢服飾產業;產業升級
![]()
一、基于科技創新的武漢服飾產業升級思路
1. 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服飾服裝是整個產業的核心因素,因此,要實現武漢服飾產業的升級,首先就應當提高服飾服裝的科技含量。服飾產業可以參考同行內其他公司的科技創新成果,比如格爾公司做的Gore-TeX面料,同時滿足“防水、透氣、防風”的特點,日本的Spider和德國AMSilk做的合成蜘蛛絲則可以由技術人員通過微調成分來控制蜘蛛絲的伸縮性、強韌性、防水性、柔軟度等。武漢可以根據本土民俗服飾的特點來進行相應的科技研究,以高性能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為抓手,聯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滿足社會新需求。
2. 提高技術的行業優勢
武漢長久以來就是中國重要的輕工業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上世紀90年代,武漢傳統服飾——“漢派服裝”崛起并迅速風靡全國,曾在十大女裝著名品牌中占據六個席位之多,這些都讓武漢曾經是中國服裝產業重鎮,因此,武漢服飾產業在升級時,應當繼續發揮行業底蘊與優勢,通過引進更為先進的管理技術來提高整個行業在中國紡織行業中的獨特優勢。即是服飾產業中的各個企業都應當抱團取暖,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用科技來武裝自己,同時融合彼此的優勢來將整個產業做強做大。
3. 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
無數個服飾企業共同構成了武漢的服飾產業,因此,在產業升級需求下,置身于其中的各個企業必定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實力。比如,主動地將線上線下進行對接和匹配,嘗試線上下單,線下生產的模式,嘗試線上款式與面料個性化選擇與設計的模式,嘗試引入生產工序標準化、質檢規范化等模式,嘗試通過管理軟件來驅動生產轉型的模式,嘗試招聘優秀服裝設計師等人才管理模式等。總的來講,就是要盡可能地從方方面面來提武漢服飾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競爭實力,以在這一成熟的行業中脫穎而出。
二、科技助力下的武漢服飾產業升級策略
1. 建立服裝科研研發中心
首先,武漢可以建立服裝科研研發中心,真正地將科技創新作為行業發展的新支桿。比如,可以圍繞漢派服飾、土家族的特色服飾等成立研發工作室,共享車間等新的研發模式,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分散的研發力量甚至是具有研發能力但無研發實力的學者等,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將紡織行業的新技術與武漢服飾當前的業態模式進行對接,加快研發的步伐,使得科技技術能夠真真正正地落實到服飾產業中。其次,可以建立新技術應用實驗室。用大數據技術來分析與預測紡織行業的前沿發展趨勢,分析與判斷智能生產所需要的環節與配置等,拆分與重構由科技技術轉化為科技生產力的過程等。 再次,可以考慮將服飾紡織行業的技術與其他行業進行融合,以實現跨行業協同發展的優勢。
2. 培養特色化服裝設計師
人才是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科技助力下的武漢服飾產業要實現升級發展,應當重視對特色服裝設計師的挖掘與培養。比如,武漢市可以嘗試在本地舉辦服裝嘉年華、品牌展示秀、高峰行業論壇、新技術新潮流發布會、金裁縫巧手藝、模特大賽等圍繞武漢服飾,特別是傳統特色服飾,民族服飾等的活動,借助這一活動邀請世界及全國的知名設計師等來參加,以尋覓優秀的負責設計師。
比如,武漢市可以具備以“科技新力量”為主題的行業創意設計大賽,讓更多有想法,懂技術,敢于運用科技力量來撬動服飾變革的人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同時也為武漢服飾行業收攬人才。比如,武漢市可以主動邀請著力于紡織技術研究的科學家等來為當地的服裝設計師進行培訓,或者與之交流,以提高當地服裝設計師的科技創新實力。總的來講,要實現武漢服飾產業的升級,人才至關重要。
3. 搭建服飾全產業鏈結構
服飾產業以服飾作為產業的中樞神經與核心紐帶,武漢市在科技助力下推動產業的升級時,可以站在更為宏觀的角度,通過搭建服飾全產業結構件的方式來實現。比如,在科技技術的加持下,營銷方式與物流網絡都較之以往有了更大的創意空間,僅僅是營銷就可以分為線上營銷與線下營銷兩種,武漢市要充分利用線上營銷這種新型的營銷方式來提高武漢服飾產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在物料網絡這一個板塊上,也可以鋪設更為全面,滲透率更高的物流服務體系,使得搭載于科技力量的服飾行業新產品可以真正深入到市場之中。武漢市可以將漢派服裝這一武漢特色服飾的營銷、交易、物流、服務等全線集聚為一個系統,考慮在武漢市內成立漢派服裝總部,再由總部發散出各種關聯產品的推廣,推進特定領域的發展,包括與旅游業結合,將服飾設計為更多具有觀賞性、收藏性的文化產品等,搭載旅游快車進行發展。與影視業結合,可以將武漢服飾打造成獨特的城市文化名片來提高知名度和影響等。 總的來講,以全產業鏈結構的方式來實現武漢服飾產業的升級,有利于最大程度地發揮科技技術在各個細分領域的促進作用,最終以點線成面的方式來提升服飾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4. 開創產學研一體化格局
為了能夠加速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市場可銷售的產品,武漢市可以嘗試開創產、學、研一體化的格局,除了上文提到的建立專門的負責科研研發中心以外,還可以與民間的工匠藝人、與武漢各個高效進行融合與交流。比如,與武漢當地的高校進行合作,以專項項目的方式來進行,鼓勵高校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才情智慧來為湖北服飾文化注入自己的創意活力。比如,武漢市政府也在積極地籌備與江漢大學進行合作來開設漢派服裝學院,以培養與訓練在專注于漢派服裝的服裝設計、營銷管理、電商銷售、培訓指導等各個領域的人才以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服裝產業隊伍。比如,嘗試建立一個服裝工業園,以現代化技術與科技力量來規范其發展,通過打造智能化的供應鏈管理模式來湖北武漢的漢派服裝能夠成為全國特色服裝產業的洼地,以提高武漢服飾產業在紡織行業中的競爭力。
比如,當高校研發或設計出具有創意性的服飾后,政府可以牽線搭橋,將設計款產品輸送至合作的時尚賣場進行小范圍的試銷,通過市場反映來測試創新的可行性大小,如果可行,則可以擴大產量將其推廣至全國,以提高武漢服飾的地區影響力等。產學研一體化的格局有利于推進科技創新的產業化成效,從而加快產業升級的速度。
小結:
科技創新是引領紡織行業未來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搶占戰略制高點的必由之路。當前,以高性能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端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科技產業,以服裝、家紡品牌為代表的時尚產業,貫穿全產業鏈的綠色制造產業,正成為新的社會認知,“科技、時尚、綠色”已成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新標簽。在這一大背景下,湖北武漢的服飾產業也應當緊緊依附科技力量,力爭上游,以產品的科技含量,技術的行業優勢,企業的競爭實力這幾個切入點作為產業升級的思路,并具體通過建立服裝科研研發中心、培養特色化服裝設計師、搭建服飾全產業鏈結構、開創產學研一體化格局這四個策略落實,以開創武漢服飾產業新格局,吹響行業發展新風尚。
參考文獻:
[1]邵景峰,王進富,馬創濤,章玉銘,沈建中,郭迎輝.“互聯網+”時代紡織產業創新驅動發展突破路徑研究[J]紡織器材,2016-11-03
[2]劉洋溢.服飾圖案的智造轉型——科技的力量[J]戲劇之家,2017-03-08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8年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北省服飾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基地(項目編號:2018HFG00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