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杰
摘要:目的 對甲狀腺乳腺術后切口內負壓吸引的護理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以我院近兩年收治的甲狀腺乳腺術后患者為病例樣本,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人。對照組進行一般的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負壓吸引的護理方法。對兩組的護理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疼痛率沒有明顯差異,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效果好,住院時間段,術后積血、感染等引流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結論 負壓吸引在臨床中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本研究針對甲狀腺乳腺術后切口內實施負壓吸引專業護理,患者術后恢復速度較快,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因此切口內負壓吸引專業護理模式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甲狀腺;乳腺;術后;切口;內負壓;吸引;護理
甲狀腺手術的后,其切口血腫,在切口的下位置積液以及帶來切口感染切口,這些都為主要的并發癥。在手術中,不僅要給予有效止血,在術后還需要引流,促使并發癥的積極預防。在本文中,將收治的 86 例甲狀腺乳腺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甲狀腺乳腺手術后患者應用切口內負壓吸引專業護理的效果及要點。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近兩年在我院接受甲狀腺乳腺手術的患者 86 例,根據患者床號分為觀察組(n=43)與對照組(n=43)。觀察組:男性甲狀腺乳腺手術患者 28 例,女性患者 58 例。最小年齡 34 周歲,最大年齡 84 周歲,中位年齡(63.42±13.06)周歲。對照組:男性甲狀腺乳腺手術患者 28 例,女性患者 57 例。最小年齡 35 周歲,最大年齡 85 周歲,中位年齡(63.43±13.07)周歲。納入標準:(1)了解本研究內容,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應用的藥物過敏;(2)病案資料不全。2 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密切關注患者臨床癥狀,并對其生命體征、引流情況予以監測,為患者提供全面護理服務。觀察組實施負壓引流專業護理模式,具體包括:其一,針對患者引流液量、顏色、性質予以觀察和記錄,一旦發現患者引流液發生異常變化,需立即告知主治醫師,并配合主治醫師予以處理 [1]。其二,患者實施負壓吸引期間需針對其管道予以保護,避免甲狀腺乳腺手術患者在調整體位、下床活動期間造成引流管扭曲、牽拉、折疊、變形等情況,從而降低引流管道非計劃性拔管問題發生比例 [2]。其三,加強對患者切口區域的觀察,如患者切口區域敷料發生污染,或切口滲液等問題,需立即清潔、消毒后更換敷料,保持患者切口區域無菌與干爽。另外對于部分愈合不良的患者,采用銀離子敷料提高其愈合效果,能夠防止患者切口發生感染問題 [3]。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引流中的各個指標進行觀察和分析,其中,主要觀察患者的引流量、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和疼痛程度。同時,還需要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并發癥,比對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 86 例甲狀腺乳腺手術患者引相關數據應用 SPSS 19.0軟件對比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引流量、引流時間、住院時長、疼痛評分數據行 t 檢驗方式,采用(均數 ± 標準差)表示。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積血、感染等引流并發癥發生情況行 χ2 檢驗,采用(n%)表示。差異性較高(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甲狀腺乳腺手術患者引流相關指標比較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甲狀腺乳腺手術引流相關指標數據(見表 1),2 組患者疼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引流時間、住院時長短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引流量較少,兩者差異明顯(P<0.05)。
2.2 甲狀腺乳腺手術患者引流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積血 1 例,占比 2.33%;無感染并發癥,觀察組引流總并發癥 1 例,占比 2.33%。對照組積血4例,占比9.30%;感染3例,占比6.98%,對照組引流總并發癥7例,占比16.28%。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甲狀腺乳腺手術引流并發癥情況(χ2=4.0634,P=0.0438),實驗組甲狀腺乳腺手術后積血、感染等引流并發癥發生率(2.33%)明顯低于參照組(16.28%),兩者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負壓吸引是多種手術后治療措施之一,在負壓吸引治療之中患者極易發生引流管阻塞、引流管脫落、切口血腫、感染等不良事件 [4]。對此,本研究實施負壓引流專業化護理模式,針對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個體化護理,保障負壓引流的通暢性,從而有效避免發生負壓吸引不良事件,并提高患者切口愈合效果,患者引流時長得以顯著縮短。另外,在實際護理中還需加強負壓裝置的沖洗和清理工作,因部分患者引流物粘稠度較高,可加大滴入生理鹽水的速度和量,以稀釋引流液濃度,避免發生引流液黏附現象。對于部分引流液中膿性物質、壞死組織比例較大的患者,極易發生堵管問題,此時需加強護理人員負壓吸引護理技術水平,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其壓力水平,引流壓力過小會發生堵管,過大又會造成患者異常出血問題。因此,醫院需加大護理人員工作技能培養及教育,提高其護理能力及水平,重點加強護理人員負壓吸引專業護理理論知識及工作實踐培養,以期提高護理人員整體工作能力。經過上文分析,發現觀察組的各個指標由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
綜上所述,負壓吸引在臨床中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本研究針對甲狀腺乳腺術后切口內實施負壓吸引專業護理,患者術后恢復速度較快,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因此切口內負壓吸引專業護理模式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麗麗 . 甲狀腺乳腺術后切口內負壓吸引的護理分析 [J]. 人人健康,2017(16)沿,2016,6(14):63-64.
[2]章琛 . 甲狀腺癌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J]. 醫學信息,2016,29(30):186-186.
[3]劉偉鋒 . 抗菌藥物應用對乳腺甲狀腺手術切口愈合的影響研究 [J]. 北方藥學,2016,13(5):64-65.
[4]麥智藝,李小藝 . 腹股溝疝修補術與甲狀腺疾病手術和乳腺疾病手術 3種Ⅰ類切口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分析 [J]. 中國藥物經濟學,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