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目的:了解內科重癥監護病房(ICU)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和關懷需求,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護理管理及干預管理對策,提高護理質量。方法: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從前來我院就診的46例內科重癥監護病房住院患者,94名家屬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和探視需求等的調查,了解其人文關懷需求。結果: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家屬高,(P<0.05),患者和家屬普遍在探視方面的需求較多,建議放寬現有探視制度,增設多樣化陪護。結論:通過人性化探視制度的制定實施,可增進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的溝通,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改善住院環境、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
[關鍵詞]內科重癥監護;家屬關懷需求;護理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134-01
1資料來源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從2017-2018年來我院涅克重癥監護病房住院,且住院天數≥5天的患者,患者的意識清楚,具有自主完成調查問卷的能力。本次調查中共選取了140人,其中患者46人,家屬94人。
1.2調查方法:根據院方自行設計制定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調查表和護理意見征求表等方式做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有患者及家屬的基本資料、護理滿意度、對ICU陪護管理模式的了解程度、探視需求、在入住ICU后的擔憂,及對重癥監護病房管理的意見建議等各個方面。
2.結果
2.1一般情況:本次調查共有患者46人,家屬94人,回收到的有效問卷共138份,有效回收率為98.6%,在所有調查問卷中患者問卷回收46份,回收率達100%,家屬問卷回收92份,回收率達97.9%。在所有接受調查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人,女性患者16人,年齡在45-88歲,平均年齡(65.24±3.45)歲。本科以上學歷2人,占4.4%;大專學歷4人,占8.7%;中專和高中學歷8人,占17.4%;初中學歷10人,占21.7%,小學及以下學歷者22人,占47.8%。家屬男性60人,女性32人,年齡35-60歲,平均(43.52±2.86)歲。本科及以上學歷29人,占30.9%;大專學歷35人,占37.2%;中專及高中學歷17人,占18.1%;初中學歷8人,占8.7%;小學及以下學歷4人,占5.1%。
2.2對護理結果滿意度的基本情況:本次接受調查的人數共計148人,其中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的有98人(65.3%),比較滿意的有36人(24%),表示不滿意的有14人(10.7%)。根據46位患者及其92位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分析結果發現,患者家屬的總體滿意度低于患者的滿意度,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即患者對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要求要高于患者本身的護理需求。
2.3在陪護管理及探視需求等方面的問題:在被調查的46位患者中,認可全無陪管理模式的有12人,占26.1%,所有患者均希望能延長探視時間,同時希望在自己有需求的情況下,家屬可前往ICU探視。92位患者家屬中認可全無陪管理的有25人,占27.2%,所有患者家屬均希望每日有固定探視時間,并希望能多人同時進入探視。由此可知,在探視需求和無陪管理中,患者和家屬的意見基本統一。但在入住ICU后患者和家屬的擔心問題調查中,患者主要擔心病情突然變化時無法及時被護理人員發現、護理呼叫服務不及時、家屬對病情了解不及時等。患者家屬最擔心的問題則是:患者基礎護理服務跟不上、生活護理不到位、無陪患者出現恐瞑心理影響疾病的治療等。
3.討論與建議
3.1完善陪護管理和探視制度:通過調查可知,患者及家屬對全程無陪管理模式的認同度都不高,雙方都希望有固定的探視時間。因而為穩定ICU病人情緒,應建立一套完善的社會家庭支持系統,在符合消毒隔離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滿足患者及家屬的探視需求,探視時間應盡量固定,最好選在非治療和護理期的下午時段。為穩定患者家屬的情緒,減少患者家屬給患者帶來更多負面的影響,探視之前,護理人員應與家屬做好溝通工作,提前交代病情,對相關注意事項進行宣講。如有必要,還應穿戴隔離衣、鞋套等裝備,做好無菌探視。通常探視時間不得大于30分鐘,如患者或家屬情況特殊可適當延長至60分鐘,但必須先經主管醫生和病區護士長批準,探視次數和探視人數也可適當放寬,通常不超過2人。
3.2建立互信的醫患關系:在調查中發現,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不如患者,該結果和護理人員的直接服務對象的感知能力有關,患者是服務的直接感知者,而患者家屬很少直接接觸護理服務,對護理措施也不甚明了。然而,一旦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產生情緒,會直接反應到對患者過度關心方面去,甚至會給患者進行心理暗示,而這部分患者普遍對家屬的陪伴需求又較高,因而,要想保證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必須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提升他們的滿意度,在探視期間最好由負責患者護理工作的人員去接待家屬,向其介紹患者的全部情況,并讓患者家屬將護理意見寫下來,根據其反應的情況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此外,還可通過定期開展座談會的方法了解患者家屬的需求,盡量做到他們滿意。
3.3注重細節管理:當患者入住ICU之后,患者和家屬普遍擔心患者病情的突發狀況無法被護理人員及時發現和護理不到位等,基于患者及其家屬的這方面考慮,在ICU中應加強細節管理,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消除他們的焦慮,盡可能的滿足患者需求。對患者家屬方面,則應及時將患者的最新情況進行通報安撫其焦慮情緒。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完善監護硬件設施。如通過安裝中央監護設施、床頭呼叫設施和患者床邊監控設施等方法,加強對ICU患者的實時監控,確保護理人員能第一時間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并能及時滿足患者的呼叫需求,如患者無法使用呼叫設施,則可用響鈴器的方法,如搖鈴或擠壓鈴均可,具體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而定,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滿足患者的呼叫服務需求。第二,發放溝通手冊和溝通卡,對入住ICU的患者,及時發放需求溝通手冊,考慮到患者及其家屬受教育水平低的因素,在手冊制作中采取圖文并茂的方法,為無法進行語言溝通的患者提供便利。在患者家屬方面,可采取發放溝通卡的方式,將病室電話告知患者家屬,以便雙方能更快速直接的溝通,讓患者家屬更快速的了解患者病情病況,強化醫患溝通。第三,配備專用小夾被。在ICU病房除了放置常規被子,還可通過配備專用小夾被的方法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幫助患者給肩部和腹部保暖,以免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著涼。第四,物品使用規范。如毛巾等物品,應指定專門的擺放區域,制作引人注目的卡通標識,除了避免物品混用外,還能提升物品的擺放秩序。第四,設置移動護理站,增強護理陪伴。可通過在患者床位前設置護士工作桌的方式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幫助患者克服緊張畏難情緒,提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