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英
摘要:目的 觀察產科護理干預對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探討其臨床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接收的180例產婦,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將其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90例。對照組產婦應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產婦在此基礎上應用母乳喂養專項護理,對比兩組產婦的母乳喂養成功率。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母乳喂養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結論 ?在產科護理干預中,積極應用母乳喂養專項護理措施,能夠切實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進而為嬰兒的生長發育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護理干預;母乳喂養;成功率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促進了我國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以人為本”醫療服務理念的提出[1],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產科護理中,其護理工作較為繁瑣,護理任務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和操作技術。護理人員在為患者進行護理服務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人”為中心,加強護理工作的落實,重視患者在護理服務中的主體地位,為患者提供具有人性化、個體化的護理服務,有利于提高臨床護理服務的效果,提升護理服務的質量,從而提高患者對臨床服務的滿意度。在產科中,部分產婦的心理狀態不佳,對母乳喂養的認識不足,在產后存在不易堅持母乳喂養等問題,不利于嬰兒的生長發育,護理人員應該加強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的重視,從而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促進嬰兒的健康成長。護理人員可以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為產婦制定合理的、科學的護理方案,提高產婦的依從性和滿意度。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接收的180例產婦,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將其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90例。產婦的年齡介于25~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3±3.4)歲。入選標準:(1)以往未接受相關健康教育;(2)對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器官功能障礙;(2)存在意識障礙或者精神病史。對比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結果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應用常規護理方法,如進行常規宣傳教育,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優勢與重要性,提高產婦選擇母乳喂養的積極性;觀察組產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母乳專項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加強健康教育
部分孕婦對母乳喂養有錯誤的認識,護理人員應該加強母乳喂養的健康宣傳,通過開展母乳喂養專題講座的形式,組織孕婦參與,并為孕婦頒發母乳喂養宣傳手冊,提高孕婦對母乳喂養的認識。另外,護理人員還可以為孕婦播放有關母乳喂養專職人員講課的視頻,引起孕婦對母乳喂養的重視。在健康宣傳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熱情的為孕婦講解母乳喂養的好處等,提升孕婦的依從性,耐心的解答孕婦的疑問,有利于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
(2)心理疏導
部分孕婦對母乳喂養不了解,會產生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2],另外,與孕婦泌乳有關的激素會間接的或者直接的影響孕婦垂體或下丘腦的調節,從而影響孕婦的情緒,部分孕婦產生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該結合乳母的實際情況為乳母制定合理的心理護理方案,改善乳母的心理狀態,消除乳母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可以讓乳母與嬰兒進行同步的休息,從而確保乳母擁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促進乳母乳汁的分泌,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部分乳母對母乳喂養沒有信心,會產生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害怕疼痛的情況,導致乳母不愿意哺乳。還有部分乳母會擔心母乳喂養會影響自己身材的恢復,從而不愿意哺乳。護理人員應該積極的、主動的與乳母溝通,為乳母介紹母乳喂養的好處,例如:促進嬰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降低母親產后出血、乳腺癌等癥狀的發生率,還可以促進子宮的復舊等,提高乳母對母乳喂養的認識,消除乳母的不良情緒,讓乳母自愿的進行母乳喂養,提升母乳喂養的成功率。
(3)盡早開奶
在母乳喂養過程中,“早吸吮,勤吸吮”是最好的喂養方式,產婦在產后的7天,其乳房分泌出的乳汁被稱之為初乳,這種乳汁里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蛋白質,不僅如此,乳汁里還有著很多的抗體,例如:分泌型IgA等[3],這中乳汁十分容易被嬰兒消化和吸收,是嬰兒早期最理想的飲料和食品。但是,初乳的顏色不好看、乳量不足、部分產婦不敢喂與嬰兒食用,護理人員應該告知乳母,初乳喂養的好處,讓乳母加強初乳喂養,盡早開奶,有利于降低嬰兒生理性黃疸的發生率。
(4)乳頭凹陷或偏平的護理
部分產婦有乳頭凹陷或偏平的現象,不利于母乳喂養,降低了母乳喂養的成功率。護理人員可以結合乳母的實際情況,為乳母進行濕熱敷乳房護理,并叮囑乳母可以適當的按摩乳房,捻轉乳頭,輕輕的擠出少量乳汁,盡量引起乳母的立乳反射。護理人員還可以加強乳頭伸展訓練的護理,有利于將乳母的乳頭拉伸出來。針對部分乳母有乳頭凹陷的情況,在乳母哺乳之前,護理人員可以用過注射器連接一根橡皮管,并將其放置在乳母的乳房上進行抽吸,將乳母的乳頭拉出,有利于哺乳,從而提高哺乳成功率。
(5)乳母乳頭皸裂
護理人員需要叮囑乳母注意乳頭的清潔衛生,告知乳母在進行哺乳之前應該輕柔的按摩乳房,并擠出少量的乳汁,促使其乳頭變軟。叮囑乳母可以先用疼痛感較輕的一側乳房進行哺乳,有利于減輕另一側的吸吮力,讓一部分乳暈和乳頭都含在嬰兒的口里,有利于避免乳母乳頭皮膚皸裂現象的加重。在哺乳完成之后,叮囑乳母保持乳頭的干燥[4],擠出少許的乳汁涂抹在乳暈和乳頭上,將乳頭暴露在外面,有利于促進乳母乳頭皮膚的愈合。若有皸裂情況加重的現象,乳母應該停止哺乳24小時,可以將乳汁擠出來喂養。
(6)乳脹
若乳母發生乳腺管不通暢等情況的時候,可能導致乳脹癥狀的產生,護理人員可以指導乳母進行乳房按摩,以便改善乳母乳房的血液循環,有利于疏通乳房的乳腺管,促進乳母乳汁的分泌,從而降低乳脹的發生率,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護理人員應該叮囑乳母,在進行喂養的過程中,應該先喂養乳脹較為明顯的一側乳房,待一側吸空了之后,在讓嬰兒吸另一側,以緩解乳脹的情況。另外,在哺乳的時候,若嬰兒已經吸飽了,但乳房未空,乳母可以將乳汁擠出來,避免造成乳腺管堵塞。
1.3 觀察指標
母乳喂養成功與否的標準如下:(1)寶寶吃完奶后不哭;(2)寶寶平均每吮吸2~3次可咽下一大口;(3)寶寶吃奶次數為1.5~3h/次;(4)寶寶吃完母乳后能睡半小時以上;(5)寶寶一天小便次數在8~15次。滿足三條,即為喂養成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數據以雙人錄入的方式進行錄入,以確保錄入的準確性。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校驗。
2 結果
對比兩組產婦的母乳喂養成功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成功率明顯更高,P<0.05。見表1。
3 討論
產科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護理服務是產科中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可以提高產科臨床治療的質量。在我國,母乳喂養是優良的、傳統的嬰兒喂養方式,嬰兒的主要營養來源于母乳,是嬰兒喂養中最佳飲料和食品。母乳容易被嬰兒所消化,非常的適合嬰兒的生長發育。臨床上,醫務人員應該鼓勵產婦進行母乳喂養,加強護理干預的應用,通過優質、人性化、高效的護理服務,以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的重視,同時,提升母乳喂養的成功率。護理人員需要結合產婦的實際情況為產婦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本文敘述了母乳喂養的重要性,還闡述了護理干預的措施,以及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母乳喂養是良好的嬰兒喂養習慣,臨床研究發現,母乳中有著豐富的營養物質,可以為嬰兒的生長發育提供營養,從而促進嬰兒的發育。母乳的營養成分復雜,母乳容易被嬰兒吸收和消化,母乳中的生物利用率較高,非常適合嬰兒的成長。另外,母乳里含有較多的免疫細胞和免疫蛋白,可以提升嬰兒的免疫能力,提高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嬰兒發生疾病的風險。母乳中除了常見的免疫蛋白以外,還具有豐富的溶菌酶、免疫球蛋白、雙歧因子、乳鐵蛋白、纖維結合蛋白等物質[5],可以全面的、均衡的為嬰兒補充營養,促進嬰兒的健康成長。母乳喂養還可以降低嬰兒皮膚感染、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癥狀的發生率,有利于維護嬰兒的身體健康。母乳喂養對嬰兒的牙齒有著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母乳喂養還可以促進嬰兒牙齒的發育。母乳喂養是母親和嬰兒之間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礎的橋梁,母親在母乳喂養的過程中會與嬰兒有一定的皮膚接觸,可以提高嬰兒的安全感,有利于嬰兒未來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茂研.吳婉華.李仲均.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6.17(6):88-89.
[2]朱文琴.護理干預對母乳喂養的效果觀察[J].醫療裝備.2016.29(12):159-160.
[3]胡慧玲.護理干預下產后母乳喂養成功率、乳房脹痛發生率和孕產婦情緒狀態比較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4):2715-2716.
[4]朱文愛.許延霞.林衛華.護理干預對提高產后抑郁患者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J].華夏醫學.2016.29(2):135-137.
[5]王海燕.術前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6.10(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