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馨蘭 劉彥華
[摘要]目的:分析ICU腦外傷昏迷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方法。方法: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ICU接受腦部外傷昏迷治療的62例患者視為調查對象,以任意編號的模式納入干預組與常規組(n=31)。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全面調查肺部感染原因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GCS評分及患者的住院時間。結果:常規組肺部感染發生率為16.13%,數據比較顯著高于干預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3.23%,組間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比較無顯著區別,護理后干預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上升幅度較大,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較短,兩組數據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分析ICU腦外傷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原因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的昏迷狀態。
[關鍵詞]ICU腦外傷昏迷患者;肺部感染;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188-02
ICU為重癥治療的特殊護理單元,由于腦外傷誘發的昏迷癥狀的患者,其昏迷時間不確定。長時間臥床致使患者咳嗽、吞咽反射功能降低,自身難以排痰,增加了肺部感染癥狀的發生率,影響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加強ICU腦外傷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發生原因及護理干預的分析,有助于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科學予以預防,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文章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ICU接受腦部外傷昏迷治療的62例患者視為調查對象,以任意編號的模式納入干預組與常規組,結合數據調查的結果展開討論,且將內容整理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ICU接受腦部外傷昏迷治療的62例患者視為調查對象,以任意編號的模式納入干預組與常規組(n=31)。實驗組男女占比為20:11,年齡取值19-67歲,均值為(42.72±3.41)歲。重型顱腦損傷1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3例,硬膜外血腫6例。常規組男女占比為20:11,年齡取值19-66歲,均值為(42.46±3.64)歲。重型顱腦損傷1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4例,硬膜外血腫6例。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區別,具備對比研究價值(p>0.05)。
1.2方法: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監測患者病情,為患者實施口腔護理、吸痰護理等,指導患者正確用藥的方式。干預組在全面調查肺部感染原因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具體路徑如下。
1.2.1肺部感染誘發原因:(1)病房環境:患者治療時間較長,則呼吸機相關性感染發生率會增加。長時間臥床,二便失禁也會影響病室的環境衛生。(2)治療因素:氣管插管、切開的時間過長,則肺部感染發生率會增加。開放性的傷口會致使病毒與細菌進入到患者呼吸道中,增加肺部感染發生率。ICU患者使用呼吸機,供氧與持續吸痰下,也會影響其呼吸道黏膜狀態。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也會影響其肺炎發生率。(3)機體因素:患者胃液中pH值變化、細菌定植等均會影響患者的機體狀態。胃酸分泌減少,胃管的應用也會增加胃食管倒流問題發生率,細菌易于進入到呼吸道中。患者難以主動進食,加之疾病使其身體處于應激狀態下,患者營養不良,腸道菌群失調,誘發感染。
1.2.2護理干預:(1)病房干預:限制探訪次數,存在感染癥狀的家屬禁止探訪。積極與患者家屬交流,介紹禁止探訪的重要意義。ICU溫度設置在18-20°C之間,濕度設置在50-60%之間。保持日常通風、消毒。(2)抗生素合理應用: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盡量避免使用廣譜抗生素,如果發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則需要留取痰液使用細菌培養加藥敏實驗。癥狀嚴重的情況下,需要提高抗生素應用濃度,縮短藥物輸注時間。(3)并發癥預防:每日為患者實施口腔干預,消除口腔病毒細菌。堅持無菌操作流程,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消毒處理各類設備器械,消毒濕紗布清理呼吸機表面或采取紫外線消毒;科學配置消毒液,可高壓消毒設施需在浸泡后實施高壓蒸汽滅菌處理。難以高壓消毒的設施,則應用1000mg/ml有效氯實施1h浸泡消毒處理。鼻飼患者則需要結合機體情況,可選擇半臥位,降低倒流與誤吸的發生率。指導患者加強自身鍛煉,特別是呼吸肌的鍛煉。加強營養補充,抬高床頭30-45°,呼吸機每日消毒。
1.3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CS,Glasgow Coma Scale)。比較兩組患者的昏迷程度,分數越高及患者的住院時間。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x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對比:常規組肺部感染發生率為16.13%,數據比較顯著高于干預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3.23%,組間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比較無顯著區別,護理后干預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上升幅度較大,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對比:常規組住院時間均值為(25.41±3.02)d,干預組住院時間均值為(19.23±2.17)d。常規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較短,兩組數據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t=8.72,p<0.05)。
3討論
腦外傷患者因為腦部突然收到外界物體的撞擊,致使其顱腦損傷。嚴重顱腦外傷患者自身抵抗力降低,且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患者在發生肺部感染的情況下,則會延長其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痛苦感受,且危及患者預后效果。
ICU腦外傷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誘發原因,突出表現在病房環境、患者呼吸道狀態等等方面。護理人員需要在全面調查了解相關影響因素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病房的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與口腔的清潔,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
趙紅軍在研究報道中,將ICU住院的78例腦外傷昏迷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將其納入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調查患者肺部感染影響因素后,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顯示對照組肺部感染發生率為20.5%,觀察組肺部感染發生率為5.1%,觀察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控制效果較好。
本次數據調查結果顯示,常規組肺部感染發生率為16.13%,數據比較顯著高于干預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3.23%。在明確ICU腦外傷昏迷患者常見肺部感染發生原因的基礎上展開護理工作,能夠使臨床護理服務更加專業、具體,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同時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比較無顯著區別,護理后干預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上升幅度較大,干預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較短,對ICU腦外傷昏迷患者神經功能狀態的早期恢復,生活質量的改善等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
綜合上述內容,在分析ICU腦外傷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原因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的昏迷狀態,建議在ICU腦外傷昏迷患者護理期間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