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小芳
[摘要]日的:分析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的相關因素,總結護理干預策略。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20名重癥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出現感染癥狀的患者編入感染組,未出現感染癥狀的患者編入對照組,結合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資料開展因素分析。結果: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及真菌感染為主。年齡、禁食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器官衰竭個數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的主要影響因素。根據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年齡、禁食時間、糖尿病史和器官衰竭個數為獨立影響因素(P<0.05)結論: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因素具有多樣性,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治療的開展與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感染發生率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重癥急性胰腺炎;感染;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215-02
重癥急性胰腺炎具有病情發展迅速、預后差與死亡率高等多種特點。患者在治療期間易出現感染癥狀。感染癥狀引發的腸道菌群失調會影響患者機體固有生物屏障作用,也會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本次研究旨在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感染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總結與重癥胰腺炎治療有關的護理措施。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所選取的研究樣本為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20名重癥胰腺炎患者。其中,出現感染癥狀的60名患者編入感染組,其余160名患者編人對照組。感染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為(62.3±10.5)歲。對照組男82例,女78例,平均年齡為(40.3±9.2)歲。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結果符合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②患者發病前及入院時未出現疾病感染癥狀③無精神疾病者。排除標準:①人院時易出現繼發胰腺感染者;②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③免疫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疾病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④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1.2方法:根據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等)及臨床資料(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禁食時間、器官衰竭個數等)開展因素分析。根據感染組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感染病原菌,最后根據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分析護理對策。
1.3統計學處理:利用SPSS21.0軟件開展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通過正態分布,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感染組與對照組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檢驗,如P<0.05,證明感染組與對照組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感染種類:感染組的感染癥狀以革蘭陰性菌感染、革蘭陽性菌感染及真菌感染為主,見表1。
2.2單因素分析: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癥狀與年齡、禁食時間、糖尿病史、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及器官衰竭個數等因素有關(p<0.05),見表2。
2.3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根據患者的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與感染癥狀有關的獨立影響因素為年齡、禁食時間和器官衰竭數量(P<0.05),見表3。
3.討論
3.1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癥狀的影響因素:既有研究結果表明,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感染癥狀以內源性為主。年齡因素、禁食時間及器官衰竭數量等因素是患者感染癥狀的主要影響因素。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增加,機體免疫力的降低會讓患者出現感染癥狀的風險有所增加。在患者出現多器官衰竭癥狀以后,多種炎性因子的釋放會讓患者的肌體免疫功能及正常的生理功能有所降低,進而導致合并感染的出現。在禁食方案實施以后,患者腸道通透性的增加,也會讓患者的感染風險有所增加。既有研究結果認為,營養不良也會讓患者的感染風險有所增加。就本次研究而言,禁食方案可以被看作是營養不良的誘發因素,如患者處于營養不良的狀態,患者體內的蛋白尿會讓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所降低。
在臨床治療領域,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感染癥狀以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等癥狀為主。病原菌也可以被看作是患者感染癥狀的影響因素。根據本次研究的研究結果,在革蘭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所導致的感染癥狀的所占比重相對較大,在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導致的感染癥狀的比重相對較高。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癥狀病原菌研究方面,有研究者認為,革蘭陰性菌所導致的感染癥狀的所占比重相對較高。一些研究者認為,革蘭陰性菌所導致的感染癥狀與革蘭陽性菌所導致的感染癥狀的所占比重大致相同。本研究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兩種病原菌所導致的感染癥狀的所占比重基本相當。在患者長期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情況下,具備耐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在分泌毒性物質的基礎上,加劇腸道破壞,進而導致腹腔感染的出現。腹腔積液的堆積會會讓腸壁的屏障功能有所降低,也會導致細菌易位的出現。腹腔積液的累積,也會為真菌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糖尿病給患者肌體內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會導致感染癥狀的出現_3l。
3.2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的護理策略:根據本次研究的研究結果,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與真菌是患者感染癥狀的主要病原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可以讓上述病原菌對患者機體的影響得到控制。一些研究者已經開始對不經過胃的腸道營養護理措施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既有研究報道認為,腸內營養具有維持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腸道黏膜功能,維持腸道黏膜屏障完整性的作用。此種護理方式可以在抑制腸道菌群失衡的基礎上,降低患者的感染發生率。腸道菌群治療也有助于控制感染發生。根據既有研究結果,乳果糖聯合生長抑素治療及雙歧桿菌聯合清胰湯治療在腸道菌群治療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腸道菌群治療可以為有益菌的增殖提供保障,以控制菌群失調。合理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也有助于避免感染癥狀的出現。
3.3小結: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癥狀的影響因素具有多樣性,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治療的開展與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是護理工作中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