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曉丹
摘要:目的:觀察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的飲食護理措施療效。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化療期間是否給予飲食護理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未行飲食護理)與實驗組(30例:飲食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4w后相關營養指征、免疫指征相關數值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飲食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干預效果。
關鍵詞:白血病;化療;飲食護理
白血病患者目前主要治療手段為化療,化療在控制患者病情的同時可對機體免疫能力以及胃腸消化、吸收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免疫能力的降低可增加患者軀體感染發生率,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異常可促使患者出現厭食、惡心等胃腸道不適反應,從而降低白血病患者臨床治療安全性[1]。本次研究比較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30例行常規護理干預白血病化療患者與30例行飲食護理干預白血病化療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相關營養指征、免疫指征相關數值變化情況以及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者按照患者化療期間是否給予飲食護理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未行飲食護理)與實驗組(飲食護理),實驗組30例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比例為1:1,年齡在23歲至65歲,中位年齡為(43.52±1.52)歲。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比例為8:7,年齡在21歲至68歲,中位年齡為(43.58±1.55)歲。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各方面資料數值不存在統計學差異,不具有可對比性,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參考我國2008年中華醫學會中制定的白血病防治指南相關內容,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骨髓細胞形態學以及化學特征臨床檢查顯示,原始細胞超過30%,醫師結合患者臨床癥狀,患者均符合白血病臨床診斷標準,醫護人員向患者、患者家屬闡述本次研究目的、內容,在征得患者以及醫院倫理會同意后實施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心、肝、腎、腦等重要實質臟器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惡性腫瘤或預計生存期少于6個月的患者。(3)排除合并化療禁忌癥的患者。(4)排除語言溝通障礙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護理人員均給予常規護理,白血病患者在行化療治療前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白血病病因、治療以及轉歸等相關知識,向患者強調化療治療的重要性,糾正患者化療治療認知錯誤。除此之外,護理人員結合既往實際臨床干預案例,向患者講解白血病患者化療治療的優越性與療效,從而提升患者、患者家屬對化療治療的信心;護理人員遵循醫囑,給予患者化療治療,患者化療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持續性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征。
1.3.2實驗組:白血病患者互撩期間護理人員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患者飲食護理干預,飲食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1)為預防患者發生口腔潰瘍,護理人員應囑患者在治療中增加飲水量,餐后使用清水漱口。對于發生口腔潰瘍的患者給藥患者濃度2%利多片因含漱治療。(2)對于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囑患者靈活調整進餐時間,盡量在化療治療1小時后進食。除此之外,患者日常進食應清淡、易消化。(3)為預防患者在化療治療過程中應囑患者每日清晨溫服500mL生理鹽水,對于發生便秘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囑患者家屬為患者提供節令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的食物,并為患者提供粗纖維糙米,禁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豆類、魚蝦等食物。除此之外,患者餐后應靜坐半小時,適當運動,以促進胃腸蠕動。(4)對于發生腹瀉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及時通知主治醫生,根據患者糞便生化檢查結果,分析患者腹瀉發生原因,給以患者適量止瀉劑治療。
1.4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化療治療前、化療治療4w后血漿白蛋白、血紅蛋白以及血漿前白蛋白等相關營養觀察項目數值變化情況。
(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化療治療前、化療治療4w后IgG、CD3+、CD4+、CD4+/CD8+等相關免疫觀察項目數值變化情況。
(3)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化療治療過程中胃腸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結果相關數據使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處理,結果中診療資料中相關以(χ±s)表示的計量數據用t 檢驗,結果中以(%)表示的相關計數數據用χ2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各項數據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營養觀察項目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相關營養觀察項目數值變化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化療前相關營養數值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化療4w后各項營養數值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數據差異明顯,P<0.05。
2.2免疫觀察項目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相關免疫觀察項目數值變化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化療前相關免疫數值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化療4w后各項免疫數值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數據差異明顯,P<0.05。
2.3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化療期間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有1例發生口腔潰瘍,有1例出現惡心、嘔吐癥狀,有1例便秘,有1例腹瀉,共有例患者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對照組有3例發生口腔潰瘍,有3例出現惡心、嘔吐癥狀,有2例便秘,有2例腹瀉,共有例患者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13.33%)明顯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3.33%),數值差異明顯,χ2=5.131,P<0.05。
3討論
白血病屬于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血液疾病,近些年相關醫學研究者調查研究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個體遺傳因素、居住環境具有密切的聯系,患者可出現貧血、軀體出血、發熱以及肝脾腫大等臨床癥狀,從而嚴重危及個體生命安全[2]。化療治療在遏制造血干細胞惡性增生的同時,化療藥物中相關抗癌藥物可對機體多臟器神經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降低患者免疫能力。隨著患者體質的降低,患者胃腸蠕動行降低,從而導致患者發生便秘、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3]。除此之外,化療藥物可對胃腸道上皮細胞造成抑制,從而促使患者腸粘膜發生充血、水腫樣病理改變,從而進一步影響機體自外界飲食物找那個攝取營養物質[4]。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化療前相關營養指征、免疫指征與對照組患者相比,不存在明顯差異,化療4w后應用飲食護理干預的實驗組,相關營養指征、免疫指征均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化療期間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由此可見,白血病患者飲食護理干預可提升化療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白血病化療患者飲食護理干預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常鑫,黃英凡,陳麗君,等.飲食護理干預對白血病化療患者毒副反應影響研究[J].飲食保健,2015,2(10):178.
[2]余曉蘭,王文青.白血病化療后消化系統癥狀觀察及飲食護理[J].飲食保健,2018,5(44):266-267.
[3]楊建春,孫梅,方艷玲,等.白血病化療的100例飲食護理要點[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13(33):371-371.
[4]常鑫,黃英凡,陳麗君,等.飲食護理干預對白血病化療患者毒副反應影響研究[J].飲食保健,2015,1(9):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