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旭
[摘要]目的:對DSA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方式以及應用效果進行詳細探究。方法: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對患者行介入手術治療過程中,通過行DSA檢查,對DSA在其中的應用價值加以分析。對患者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體類型和所占百分比以及患者血管狹窄和閉塞患者治療后血管具體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和比較。結果: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療中,使用DSA檢查,發現有7例患者血管正常,占17.5%;23例患者血管異常,占57.5%;其中主要以大腦動脈狹窄比例占據相對較多。在對患者行介入治療之后,患者的血管面積整體狹窄度、血管直徑的狹窄度、病變長度以及最小直徑,相較治療前均較優。結論:在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治療時,DSA是進行顱內血管診斷的標準,同時在介入治療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DSA;介入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233-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齡在25歲~68歲之間,平均(51.3±4.8)歲。
1.2方法:在對患者行介入手術治療過程中,通過行DSA檢查,對DSA在其中的應用價值加以分析。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雙c臂血管造影系統,使用Leonardo圖像處理工作站,完成對造成圖像的三維重建處理。主要的檢查過程如下:將5F豬尾導管置人患者升主動脈,采用高壓注射設備注入對比劑,對于注射速度,控制在20ml/s,注射總量40ml。選擇患者頭顱正中部位,合理設置采集速度,采集腦補圖像,直至患者的靜脈竇期清晰。另外,選取DSA的灌注圖像作為患者的腦實質期,將有關指標加以適當調整,包括患者的窗位、窗寬、像素位移、圖像濾過等。患者的腦補整體血管走位相對較為復雜。在完成DSA的檢查過程中,如果只是采取正側位圖像,難免會對患者的采集結果造成影響,無法將患者的所檢查目標血管內真實狀態得以顯示。那么通過為了得到特性區域內的清晰血管圖像,通過結合DSA的血管系統圖像采集特點,掌握其整體的投影規律,轉變c臂的角度始終,讓x線的中性光束,能夠垂直于特定的血管目標區域內長度,以此有效的防止所采集的圖像發生變形情況,并且能夠行之有效的將患者的目標血管具體情況得以反應。通過將DSA所得的檢查圖像完成采集之后,重建三維成像時,確保其系統處于曝光視角下,將c臂機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位置完成相應角度的適當旋轉,完成對比劑的注射之后,再次使用c臂機設備能夠圍繞患者的身體達到一定旋轉角度,從而完成圖像采集處理,得出清晰的減影圖像。完成旋轉圖像采集之后,傳輸所采集的圖像至圖像處理工作站,然后重建處理三維圖像,經由處理之后可獲得影響的重建,基于不同角度對三維圖像的患者血管情況,都能得以清晰顯示。通過在檢查過程中使用10mm直徑的正圓形鋼球,對患者的血管狹窄具體情況進行對比測量,從而針對性的調整鋼球所在位置。
1.3觀察指標:在對所有患者采用DSA檢查后,對患者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體類型和所占百分比以及患者血管狹窄和閉塞患者治療后血管具體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和比較。
2結果
2.1患者DSA中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癥類型比較: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療中,使用DSA檢查,發現有7例患者血管正常,占17.5%;23例患者血管異常,占57.5%;其中主要以大腦動脈狹窄比例占據相對較多。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2.2血管狹窄和閉塞患者治療后血管具體變化情況:在對患者行介入治療之后,患者的血管面積整體狹窄度、血管直徑的狹窄度、病變長度以及最小直徑,相較治療前均較優。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3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是一種因為缺血、缺氧而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壞死性疾病,腦血管壁病變、血液成分異常和血流動力學變化是發病的病理基礎。顱內一顱外動脈吻合術、大網膜顱內移植術等手術治療能夠重建血液循環,改善臨床癥狀,但手術風險大,治療費用高,且對腦缺血后遺癥期患者效果較差。
醫療科技的發展使MRA、DSA等影像學檢查的技術日益成熟,經臨床觀察發現,應用DSA檢查的方式主要是在患者的病變部位或目標血管直接應用導管投放對比劑,使患者的病變部位與目標血管成像更為清晰后,最終DSA檢查得到的圖像可直接反映出患者血管狹窄部位、血栓大小等信息。據醫學研究證明,在DSA檢查的作用下,醫師可將藥物或支架送至患者顱內病變部位,起到直接治療、快速起效的作用。同時在介入治療的過程中,DSA檢查可反映出患者的腦部血流情況,可幫助臨床了解到患者的腦缺血情況,有利于患者后續的治療。
經過本次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療中,使用DSA檢查,發現有7例患者血管正常,占17.5%;23例患者血管異常,占57.5%;其中主要以大腦動脈狹窄比例占據相對較多。在患者行介入治療之后,患者的血管面積整體狹窄度、血管直徑的狹窄度、病變長度以及最小直徑,相較治療前均較優。由此可見,在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治療時,DSA是進行顱內血管診斷的標準,同時在介入治療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