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蕾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新的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的提出和闡述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該思想是基于新時代的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理論的創新性繼承與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本文通過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理論來源和主要內涵進行分析闡述,旨在挖掘其中蘊含的豐富的價值意蘊。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價值意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的核心內容,其中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和價值意蘊。
一、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理論來源
任何新的思想的產生與發展都不會是憑空出現的。“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既是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合理內容的吸收,還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造性的繼承與發展,并且與歷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民觀一脈相承。
(一)重要理論淵源: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合理內核
中國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華內容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理論淵源。習近平將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合理內核融入“以人民為中心”思想中,用以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賦予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現代意義,使其在當代煥發新的活力。雖然傳統民本思想受到當時的封建制度的制約而有時代局限性,但是其強調利民、裕民、養民、惠民,具有樸素的重民價值功能,其中蘊含的積極的人本價值理念依舊值得汲取。習近平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1]
(二)根本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核心要義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核心要義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根本理論基礎。“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具有深刻的內在契合性。
第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群眾史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不動搖,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第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的核心要義。馬克思認為現實的個人才是社會歷史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現實的人不是抽象的、單純生物的人,也不是某一小部分人,而是實實在在生活著、進行著實踐活動的廣大人民群眾。第三,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觀點。
習近平強調:“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2]
(三)直接理論來源: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宗旨和一脈相承的人民觀
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宗旨和一脈相承的人民觀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直接理論來源。歷代共產黨人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根本,在面對和解決不同的時代課題的實踐中,逐步開創、發展、擴充了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民觀理論體系,“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正是直接從中繼承發展而來。毛澤東強調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立場,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鄧小平表示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標準。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我們黨沒有特殊利益,始終代表和捍衛人民利益。胡錦濤提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黨和國家建設符合人民利益、滿足人民呼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緊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堅持人民主體觀,又創造性地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
二、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主要內涵
(一)發展的根本遵循:堅持人民至上原則
習近平回顧了中國自成立以來的改革實踐成就,結合當代中國處于新的歷史方位上所面臨的發展問題和現實情況,突出強調了人民的在國家前途和歷史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他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3]
1. 立足人民立場,尊重人民主體地位
習近平指出:“人民的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4]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伊始就堅定不移的將人民立場視作根本政治立場,將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繼承了唯物史觀中人民是歷史主體的觀點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當代實際情況,將歷史與現實相統一,細化了人民主體的內容,指出人民的主體地位不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而是全面的體現在各個領域中。人民既是創造歷史的主體,還是社會生活的主體,是國家權力的主體等等。這要求我們要切實保障人民作為主體的地位不動搖,使人民施展其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
2.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捍衛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就決定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根本宗旨。“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實際上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升華,強調了人民在被服務中是居于主體的地位,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才是服務的動力和方向。只有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的需求和滿意度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標準,才能真正捍衛人民作為發展主體的地位,牢牢團結人民,凝聚人民力量,使人民充分發揮積極性和能動性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共鑄美好未來。
(二)發展的基本理念:發展為人民,發展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習近平提出發展“首先要解決為什么人、由誰享有這一根本問題”[5],并對此做出解答,即發展為人民,發展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體現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第一,創新發展主要依靠人民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新發展就是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凝聚人民智慧,團結人民力量,將每一個人民都視為創新發展的主體。第二,協調發展為了維護人民利益。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為了應對這種多方面發展不均的問題,我們必須盡可能統籌全局,補齊短板,更加注重公平和效益的協調統一。第三,綠色發展保障人民生存之本。自然不僅僅是生存環境,更是人無機的身體,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第四,開放發展攜手世界人民圓夢。中國的繁榮發展與世界的繁榮發展緊密相聯,習近平強調:“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6]這要求我們在關注中國發展的同時還要積極促成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合作,開放發展是實現中國人民美好向往和世界人民美好向往的必經之路。第五,共享發展旨在成果全面惠及人民。在過去的發展實踐中,我們往往關注點放在如何生產盡可能豐富的產品、提供盡可能便利的服務給人民,而導致過于重視經濟的增長和財富的積累,忽視了這些發展成果是否真正惠及到全部人民,是否真正被所有人民享有。共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要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以人民為中心有機統一起來,真正做到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全面共享。
(三)發展的主要途徑: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中
習近平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7]基于對我國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和新時代下的現實發展要求的理性思考,人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已經由生存需求擴展到精神需求。因此,習近平強調了要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中,真正將“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第一,盡可能全面的關注和解決人民在不同領域的需求,注重發展的平衡性。第二,特別關注人民最迫切的、急需解決的要求和問題,注重發展的效率性。第三,使發展成果盡可能全面的覆蓋最廣大人民群眾,注重發展的普遍性。
(四)發展的最終目的: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從根源上來講來源于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唯物史觀認為人、社會和生產力的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強調依靠人民力量促進社會和生產力的進步發展,即是說在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積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所需要的物質、精神條件,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正符合作為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所必須堅持的奮斗目標,即致力于建設一個每個人全面自由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
三、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價值意蘊
(一)激發人民主體意識,自覺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人是社會和歷史的主體,是發展生產力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力量。中國自建國以來,始終都堅決捍衛人民主體地位,不斷拓展和深入發展能夠更好的維護和實現人民主體地位的途徑和方式。在黨和國家不斷鞏固和保障人民主體地位的實踐中,人民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在國家和社會中的責任和擔當。因此,我們不僅要繼續推進各方面維護人民主體地位的制度方針完善和社會實踐活動,還要引導人民能夠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意識到自己主人翁的角色。這種主人翁意識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而是延伸到整個人類歷史活動中,引導人民內心社會性的覺醒,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社會的人,一個屬于人這種類的人。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從全方位強調人民地位、人民利益、人民力量、人民立場,指出黨和國家要切實解決人民最急需最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要不斷強化人民的主體地位,使人民意識到自己不僅有能力,并且肩負使命,自發的參與各種有益社會、有益國家甚至有益整個人類的勞動活動。“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有利于強化人民主體地位,從而促進激發人民對整個大局的主體意識,自覺走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道路。
(二)促成社會共建格局,實現社會性的重構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強調要達成人民是主體的價值共識,要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進行共建,要確保社會發展進步的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促成社會共建的新格局,推進人的社會性的復歸,從而建立真正的和諧的社會。
第一,“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指出社會發展的動力、原因、依靠力量、歸宿都是人民,反對將社會視與作人民對立的外物或是將社會凌駕于人民之上的錯誤觀點,促使人民清醒的認識到自身與社會的不可割裂的關系。第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明確指出了人、社會和自然的關系,一方面使人民從思想上認識到自身與社會和自然是有機統一的,真正做到尊重自然,另一方面,使人民從行動上自覺參與愛護自然的實踐。第三,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提出社會發展成果要全民共享,促進全民參與,開創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第四,“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促使人民意識到自己的利益和其他人的利益是共同的,促進人民不再狹隘的從利己的方面思考,而是站在社會人的屬性上進行實踐活動,共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三)創新民族發展理念,開辟民族復興新方式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民族復興提供了有別于資本主義文明的發展路徑。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理念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都表現出它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對世界歷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但是隨著世界歷史文明的不斷發展進步,到如今它已經漸漸暴露出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和弊端。資本主義文明發展理念追求的是物質財富的積累,人受資本和金錢的驅使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來謀求更多的物質財富。因此,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發展理念是以忽略公平,破壞自然,犧牲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為代價。長此以往,導致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人與人之間感情淡薄,經濟危機頻繁爆發。廣大發展中國家若是照搬該模式,不僅不能達成民族復興,國家發展的愿望,陷入更加嚴重的發展問題。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強調發展獲得的物質財富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的自由發展與解放。第一,“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強調發展是為了追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整個民族國家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這有利于團結全體人民的力量共同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第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強調解決人民最實際最急需的發展問題,這為民族國家制定發展方針策略提供了思路,使每一步都落到實處,有效避免盲目追求物質財富和利潤而造成的各種尖銳的人與人和人與社會的矛盾。第三,“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強調綠色協調發展,這使民族國家在發展中要注意兼顧生態平衡,避免自然被過度索取而造成無法估量的自然災害。第四,“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強調發展成果共享,堅持發展的公平與效益的統一,這不僅能最大限度的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還能真正推進全民族人民共同發展,整個民族國家共同富裕。
(四)提供和平發展思路,推動世界走向合作共贏
當今世界發展格局產生很多變化和問題,各國都面臨著諸多有關于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理念的重大問題。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和美蘇爭霸帶來的慘烈教訓已經證明了以“和平”為主題的發展理念才是人類社會得以繁榮進步的正確指導。馬克思指出,人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作為人這種類存在的個體和整體的統一,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是具有超越國家、民族界限的國際視野和世界意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其理論創新的成果。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的美好向往和世界人民的美好向往是統一的,“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不僅是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提供指導,還能為世界各民族國家共同發展提供范式和思路。第一,“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強調發展的根本目標是造福人民,反對任由資本追逐利潤而損害作為主體的人的利益。第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一方面強調發展成果要盡可能的惠及全體人民,可以防止國家內部社會貧富差距而造成的發展失衡局面和社會矛盾加劇的問題,另一方面,這種共享是開放的共享,每個國家都能通過合作得到發展成果的共享,實現共贏。第三,“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是遵循人、自然和社會和諧統一的發展思路,一切自然都是全體人類生存和發展之本。因此,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實現人類長遠發展和各民族永續發展的必要實踐。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價值證明,在世界范圍內提供社會主義的和平發展方式的科學理論指引,有利于世界各國尋找利益的共同點,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從而實現以和平發展的思路共同追求全人類的合作共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4.
[2]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八、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關于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N].人民日報,2016-04-29.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4]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1..
[5]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N].人民日報,2015:11-03.
[6]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一、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N].人民日報,2014-07-02.
[7]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