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護理預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8月到2018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白血病患者共96例,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集束化護理,觀察集束化護理與常規護理的效果差異。結果:相比于對照組的皮膚過敏、感染、局部滲血、靜脈炎、導管脫落或堵管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各并發癥發生率均相應明顯更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環境方面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中對護理工作持不滿意態度者僅2例,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5.83%,較對照組的83.33%明顯要高,P<0.05,兩組間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差異。結論:集束化護理在治療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方面有較為確切的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常規護理;白血病
在我國,白血病作為一種常見的惡性血液系統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為了深化研究,我院對2016年8月到2018年10月來院就診的96例白血病患者進行治療觀察,選取48例白血病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集束化護理,由此得出最終結果。本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源于2016年8月到2018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白血病患者共96例,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4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為21~58歲,平均年齡為(38.61±6.42)歲;觀察組48例,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齡為20~57歲,平均年齡為(38.13±6.67)歲。兩組一般資料方面經過對比沒有明顯差異,P>0.05。入選標準:所有的患者都符合白血病的診斷標準;近期未接受過影響研究的治療;生存預期大于6個月;臨床資料完整;患者病情穩定,意識正常,患者的心跳、呼吸等生命體征均在正常范圍內;需要長期靜脈化療治療;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患有靜脈炎的患者;對導管有過敏反應、皮膚病等可能影響研究觀察和判斷的疾病;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嚴重精神病史的患者或者語言表達能力不健全的患者;合并惡性腫瘤等其他嚴重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醫護人員應向患者講解PICC置管相關知識,告知置管的整個流程、自行護理方法、注意事項等,并實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引導患者保持正確體位。
觀察組采用集束化護理,首先應建立集束化醫護小組,在循證醫學的指導下,大量查閱PICC置管并發癥的相關預防資料,結合白血病患者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集束化護理方案,具體如下:
置管前護理: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在置管一小時前對穿刺室的空氣以及環境進行消毒清潔,做好充足的物品供應,將所需物品放在PICC置管專用車內,對導管、碘伏、消毒棉簽等物品應現用現開;采用超聲引導以便顯示血管結構,提高穿刺成功率、縮短時間。選擇靜脈應依據患者自身實際情況,優先貴要靜脈,其次是肘靜脈,二者均不可用時,可選擇頸外靜脈。醫護人員應增強無菌操作意識,確保無菌操作,規范六步洗手法。
置管中護理:醫護人員引導協助患者采用正確體位,上肢應外旋或外展,應充分暴露,根據患者血管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導管型號,防止導管對患者的血管內膜產生強烈刺激,穿刺部位應在患者肘窩下約兩厘米。穿刺時,應帶上用生理鹽水清洗過的手套,切不可用手直接接觸導管,應選擇有定向閥的導管,穿刺動作輕柔,防止刺激。穿刺時,應注意采取正確的沖管和封管方法,沖管應采用脈沖式,在封管時應選用大于10ml的針管正壓封管,控制好推注速度,從而減輕對血管壁的刺激,最后采用肝素鹽水封管,防止出現導管堵塞現象。置管完成后,導管的頂端應處于上腔靜脈中下段,以保證患者可進行正常輸液,避免出現機械性靜脈炎,導管應用生理鹽水沖洗,防止藥物殘留。
置管后護理:置管結束后,應進行X線定位,檢查位置無誤后進行輸液治療,輸液前,應用對導管接頭進行消毒,用安爾碘消毒液擦拭導管接頭兩遍后,方可進行輸液;導管換藥護理時,醫護人員應觀察記錄導管的置入長度,防止有移位現象的發生,并觀察檢查穿刺部位有無感染、滲液、紅腫以及導管脫落或堵塞等現象,如有發現應及時告知主治醫生進行處理;醫護人員還應定期更換患者的透明敷貼,具體操作如下:順導管走向揭下舊透明敷貼,對穿刺部位周圍皮膚進行消毒,消毒面積不少于10cm×10cm,待消毒液干后重新貼上新透明敷貼,確保貼膜的密閉性和干燥性,防止感染等并發癥發生;醫護人員應定期檢查患者導管的情況,并囑咐患者保護好導管,防止導管出現彎曲、打折、管道受壓等現象。更換患者的肝素帽和正壓接頭時,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防止細菌病毒對患者身體造成損害,叮囑患者平時活動幅度不要過大,防止并發癥發生。
1.3觀察項目及判斷標準
觀察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生活質量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其中生活質量評價從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環境4項進行評價,每項均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佳[1]。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問卷滿分100分,超過90分為非常滿意,60~90分為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19.0分析;用以表示白血病患者的計量資料,數據間比較行t檢驗;%用以表示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數據間比較行X2檢驗。P<0.05指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在并發癥發生情況上的比較
相比于對照組的皮膚過敏、感染、局部滲血、靜脈炎、導管脫落或堵管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各并發癥發生率均相應明顯更低,P<0.05,兩組間存在統計學上的明顯差異。詳細情況如表1。
2.2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
從表2可知曉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環境方面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間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差異。
2.3兩組在滿意度上的差異比較
從表3可得知觀察組中對護理工作持不滿意態度者僅2例,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5.83%,較對照組的83.33%明顯要高,P<0.05,兩組間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差異。
3討論
PICC置管術的特點是操作簡單便捷、創傷小、安全性高、穿刺成功率高、留管時間較長等,因此廣泛運用于臨床治療中。然而,因白血病患者體內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含量低,致使置管難度高并易并發感染、局部滲血等,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至關重要[2]。
集束化護理以循證醫學為基礎[3],對護理難度較高的疾病護理效果好,能避免或減輕PICC置管術引起的并發癥。本次研究中,護理后兩組白血病患者發生的并發癥主要表現在皮膚過敏、感染、局部滲血、靜脈炎、導管脫落或堵管等方面,且觀察組治療后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白血病患者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要高。可見,采用集束化護理比常規護理集束化護理治療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在并發癥發生情況、患者生活質量、滿意度方面都有更多優勢。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在治療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方面有較為確切的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世鳳.集束化護理在預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9,4(7):123-124.
[2]白昊,張俏,張鴻雁.集束化護理預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1):221-222.
[3]余春鶴,朱娟娟.集束化護理預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2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