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興榮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能力,能夠有效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主動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從而促進自身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基于此,教師也應該積極轉變教育理念,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利用有效的課堂互動和小組討論解決質疑中的問題,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總結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奠定基礎。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主要內容
(一)質疑難點
與小學數學不同的是,初中數學中加入了大量抽象性問題,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培養抽象性思維和數形結合的思維模式,無疑為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學習難度。因此學生提出的質疑中大部分是數學學科中的難點問題,包括問題理解思路不清晰和解題方法錯亂等,通過難點的提出能夠優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質疑興趣
初中數學中涵蓋大量的知識點結構,其中不乏一些缺乏趣味性的理論和定理知識,學生對其興趣不高,但是如果沒有這些理論的支撐,很難在實踐中有效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質疑中也包括一些與興趣有關的問題,如無法將理論定理和解題聯系在一起等,要求教師采取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提升其數學興趣。
(三)質疑釋題
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審題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但是當前不少初中生在做題的時候往往由于急躁的性格,在沒有完全審明白題的情況下就開始解答,這樣不僅會在過程中丟失思路,而且還會落下審題條件導致最終的結果南轅北轍。因此,學生也會對釋題或題干進行質疑,在一問一答中明確題干條件,理清思路的同時再作答,從而提升解題效率。
(四)質疑對比
初中數學中的知識點大多一環套一環,同一個場景或條件,換一個出題方法可能所涉及的知識點以及解題思路就完全不一樣。因此,在對比中質疑,也是學生解題和積累知識點的關鍵。對比中能夠對題干、定理中的細節有一個更為清晰明確的認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質疑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鍛煉學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初中數學學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探索意義,因此學生通過大量的質疑,并在一邊質疑的過程中一邊有效解決問題,可以提升自身的觀察力、洞察力以及記憶力等,對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學生在一次次質疑之后,會突破自身的思維慣性,將質疑內化為學習的動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向,不斷鉆研和追求,這對于培養學生追求能力和探索能力來講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當前,隨著生活水平的進步,部分初中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識,不僅無法與同學搞好關系,而且還不屑于和教師溝通交流,長此以往就會養成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但是通過質疑教學方法的引導,學生能夠將大部分經歷投入數學課堂環節當中,針對教材、試題以及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質疑和見解,然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和分析,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將質疑消化掉,提升其思維能力。
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能在小組合作和與教師交流中認識到傾聽和分享的重要性,對于培養其集體意識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三)有利于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初中數學課堂,除了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質疑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給予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為推動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但是傳統初中數學課堂,學生們大多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和引導,對于試題的解決也往往依靠模型和套路,沒有經過過多的思考就將問題解答出來,嚴重抑制了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但是基于質疑教育的視角下,教師鼓勵學生將心中所想大膽提出來,可以鍛煉學生的勇氣,并在不斷質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化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而為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質疑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對哪一學科來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至關重要。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過于追求學生的成績,一味追趕教學進度,用難題和奧數題來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這種拔苗助長的非正常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過早對數學產生厭煩和抵觸的心理,不僅不利于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時也抑制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因此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將數學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密結合到一起,布置合理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心中所想大膽提出來,而不是簡單地完成學習任務和試題。
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在學習興趣的激發下,能夠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十分重要,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能夠迫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產生解決問題的心理,能夠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伴隨著好奇心和興趣,進行問題的解決,因此,教師要注重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過程中,可以融入一些相應的生活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到“正數和負數”的時候,由于該課程是學生升入初中的第一堂課,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質疑習慣,教師從上課開始就應該有效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將正數和負數的知識點遷移到生活當中。
教師:同學們幾乎每個家庭每個月都會記賬,家庭成員的工資作為收入,衣食住行還有其他生活方面的花銷作為支出,記賬的時候應該怎樣來表示。
學生們沉默片刻,學生1:每個月用爸爸媽媽掙的錢減去花掉的錢,剩下的就是這個月的純收入。
這時候學生可能會提出質疑,如果家里的支出比收入要多,怎么辦呢?
教師:很好,這個同學的質疑非常有價值!如果某一個月家里要裝修,需要花費一大筆錢,應該怎么算收入和支出呢?
學生2:這個月的收入用“+”來表示,裝修和其他開銷用“-”來表示。比如爸爸媽媽這個月一共掙了+8000元錢,但是裝修費用和其他費用加一起要-13000元錢,我家這個月的收入就變成了-5000元錢。
初中數學中的計算教學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邏輯性,導致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夠很好地融入數學的學習狀態,往往認為計算枯燥無味,沒有對于數學計算的興趣。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低下,不能有效進行練習和掌握。因此就要求教師可以多方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對于數學計算的熱愛。
教師通過有效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就將數學知識點和生活中的實際收支問題結合到一起,既找準了其學習的興趣點,也讓課堂豐富和活躍了起來,拉近師生距離的同時,鼓勵了學生的大膽質疑,為后續的學習和探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手段
傳統初中數學課堂上,受單一教學手段的影響,教師大多從理論入手,從枯燥的理論講解直接過渡到做題的過程,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也會影響學生知識的吸收率,不利于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新課標教學模式的引導下,教師應該創新研究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手段,找到適合當下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如情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等,鼓勵其提出質疑并有效探究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其舉一反三和實踐的能力。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除了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質疑能力,能夠有效地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促進教學可以有效開展,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能夠精心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對于教學過程中的具體環節和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置,要能夠符合現階段學生的發展實際情況和整體的教學情況,從而促進學生能夠提升自己主動質疑的能力。
比如在講授梯形一節內容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等腰梯形的具體性質,可以在講述這一節內容時,通過設置一定的動手活動,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從而研究等腰梯形的相關性質,可以通過觀察、折疊、測量等各種方式,進一步了解等腰梯形,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自己講述對于等腰梯形的相關認識,并且提出相關質疑問題,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各種動手能力和感官,通過肢體的活動,讓學生加強對于等腰梯形的認識,同時也能夠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能夠充分鍛煉其質疑能力,進而更加牢固地掌握這一知識內容。
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和探索能力,也能夠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這種創新型的教學方式改變能夠進一步提升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打造高效高質量的數學學習課堂。
(三)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精神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想要讓學生主動質疑,除了要讓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情境或學習方法進行大膽假設和懷疑之外,教師也應該為學生創設一些質疑的條件。為了檢驗學生是否已經完全掌握了相關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故意犯一些常見的錯誤,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
例如在講到“多邊形面積”的時候,最常見的方法是將多邊形拆分成三角形或方形等學生熟悉的圖形,然后將面積相加解出問題答案。但是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如在多邊形四周再畫出一些圖形,通過相減的方法得到答案。
(四)傳授學生探索質疑的方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會知識點是前提基礎,只有會學和愛學,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基于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的和方法,提升問題設置和引導質疑的針對性,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鼓勵其進行質疑和發問。
同時,教師也應該認識到,初中學生生性活潑,好奇心強,有時候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甚至會有些無厘頭甚至可笑,教師此時應該先鼓勵其敢于質疑的勇氣,然后點撥學生質疑中存在的問題,在不打消學生積極性的情況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授學生學習方式,可以最大化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方法,這是尤為重要的,在以往傳統的學習過程中,通常教師采用填鴨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被動接受數學知識,這樣讓學生養成了過分依賴的特點。
導致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斷降低。因此,為了能夠突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要適當教授學生恰當的自主學習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要讓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懷疑精神和批判意識,鼓勵學生進行質疑,并且在提出問題過后,要具備一定的探究精神。
在此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一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樂于動手,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具體來講,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預習,在預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并且歸納出重點知識,在書本上獲取相應的知識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要指導學生養成獨立看書的習慣,能夠理解書上的數學表達方式,自主提煉學習重點和歸納提綱,讓學生能夠理解抽象公式的含義,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這也為學生日后獨立學習自主探究奠定一定的基礎。
四、結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能力,要求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下,能夠豐富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質疑機會并對其主動質疑的行為進行鼓勵和引導,從興趣出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強化數學思維意識,從而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習慣的行動研究”。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