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廣大教師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的重大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也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毫無疑問,高水平、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建設需要營造有利于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教師隊伍、有利于現有教師群體職業成長的良好環境,這其中,“教師減負”扮演著重要角色。剛剛結束的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教師減負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教師減負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步驟,刻不容緩。減負意味著對各級各類教師生存現狀的系統梳理、科學分析和全面掌握,這也是制定教師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的必要前提。細分教師負擔類型,合理制定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勞動保障和薪酬激勵機制,激活教師群體的活力,是教師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環節;逐步釋放教師壓力,設計完善的教師職業發展軌道,是教師群體保持長久生機的秘訣。從心理和物質層面統籌,減輕教師群體的負擔,營造穩定的從業環境,使教師愛崗敬業、回歸初心,這是政府責任,也是為社會持續發展培養人才的不竭動力。
教師減負是尊師重教應有之義,不可回避。“春蠶到死絲方盡”“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對教師無私奉獻的認可,表達了全社會對教師的敬仰。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升學壓力的增大,教師的工作職能被無限放大,教師除了承擔本職工作之外,還承擔保育員、輔導員、咨詢員、協調員等諸多角色。當家長對孩子的學業期待與現實不符,教師的辛勤工作往往被忽略,由此引發矛盾,造成對教師群體的曲解與不尊重,這也成為教師負擔的社會根源之一。達成共識,化解矛盾,尊師重教,這是社會責任,也將為和諧社會文明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減負”不能只是喊喊口號,需要各方參與,系統籌劃,宏觀調控,充分融合最新制度與現代科技手段。教師減負也是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落實教師減負,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各項目標實現的重要基礎。
(作者系國家語委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師范大學原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