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武 王琤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9-0001-04?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要:通過開展旱地春玉米品種試驗,研究氣候對不同品種玉米的影響,獲取品種表現基礎數據,為當地及同一生態區干旱年份玉米種植篩選品種提供參考。
關鍵詞:旱地;春播玉米;品種;抗旱適應性;試驗
1? ?試驗背景與目的
1.1? ?試驗背景
合陽縣地處渭北“旱腰帶”,是陜西省32個糧食主產縣之一。常年春玉米種植面積超過1.3萬 hm2,總產8萬 t左右。縣內溝壑縱橫、地形復雜,具有黃土高原、關中灌區、陜北丘陵三大地形特點。境內海拔342~1 543.8 m,歷年平均降水量535.5 mm,無霜期208 d,年平均氣溫12.1 ℃,全年日照時數2 528.3 h,日照百分率57%。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4%,且年季間差異較大,農業生產完全依靠天然降水。農作物一年一熟,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
2016年新《種子法》實施以來,種子科研能力顯著增強,主體增多,新品種數量急劇增加,豐富了品種類型,促進了糧食生產。但由于數量過多,增加了群眾選購種子的難度。
1.2? ?試驗目的
客觀、科學評價省內外新育成或引進的玉米雜交種在合陽縣的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鑒定篩選適宜當地種植的高產、優質、抗病新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換代,保障糧食安全,為農民群眾選種提供科學依據。
2? ?試驗田條件及內容
2.1? ?試驗地點及基本條件
試驗田位于合陽縣城北部、城關街道辦西卓子村二組南蘆地,海拔700 m,常年降水量535.5 mm,純旱地,無灌溉條件,地面平整,土層深厚,土壤類型為壤土,肥力上等;試驗面積2.05 hm2,品種為名玉20、京科968、德玉18、德單1266、豫豐3358、晉單73、德單123、豫豐98、吉祥1號、滑玉127、青農11、三農201、金韻308、德單1002,對照品種為鄭單958,共15個品種。
西卓子春玉米品種試驗田分布見圖1。
2.2? ?田間設計及栽培管理情況
2.2.1? ?田間設計
試驗田不設重復,隨機排列,各品種的密度統一按旱地種植標準保苗3 300株/667 m2確定。
2.2.2? ?栽培管理
播期4月22日,前茬為大蔥。播前每667 m2施磷酸二銨50 kg、尿素25 kg、三元復合肥25 kg,機耕深犁耙耱,播種后打玉米封閉藥。播種墑情較好,采取統一開溝機械播種,每個品種3行,保證了一播全苗,品種出苗期良好,苗齊苗壯;全生育期鋤草1次,9月2—8日完成試驗收獲。
在整個生育期間嚴格對各個品種的性狀、特性進行觀察記載。
3? ?試驗觀測氣候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
3.1? ?觀測記載
據觀測記載,由于4月下旬素有“倒春寒”現象,播種后無有效降雨,苗期低溫天氣交替出現,氣溫回升較慢,光照不足,長勢較常年緩慢;幼苗達到5~7葉期時及時進行了松土和除草,苗情逐漸恢復正常,且長勢旺盛;5月下旬、6月上旬連續幾場降雨,土壤含水量較好,玉米長勢良好。6月下旬開始,降雨稀少,氣溫升高;7月初開始35 ℃高溫天數15 d以上、6月下旬至7月高溫干旱天數達30 d多,為氣象資料記載以來歷史之最。土壤水分蒸發量大,氣候異常干燥,致使部分品種授粉不良,禿尖花粒,矮花葉病、大小斑病發生嚴重。8月降水偏多,8月下旬、9月上旬陰雨天氣交替出現,光照不足延遲了部分成熟,使之豐產性不能充分表現。參試品種中個別品種未發生病害及蟲害,表現突出,增產明顯。
相關數據見表1~表5。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滑玉127、吉祥1號品種表現早熟,抽穗早;豫豐3358品種表現中熟,抽穗期稍晚;名玉20、三農201品種抽穗相對較晚,表現晚熟。
從表2數據可以看出,滑玉127穗長23.1 cm,穗行數16行;三農201穗長25 cm,穗行數18~20行;名玉20穗長23 cm,穗行數18行;豫豐3358穗長22 cm,穗行數17行;吉祥1號穗長20 cm,穗行數16行。這些品種產量性狀表現突出,均無禿尖現象。
從表3數據可以看出,矮花葉病易感品種為豫豐98、京科968、德單1002、晉單73,發病率達10%~15%;嚴重感病品種為金韻308,矮花葉病發病率達40%;但對京科968品種產量影響不大;對德單1002、晉單73、金韻308產量的影響較大,分別位于15個試驗品種的第13、第14、第15位。
就單個品種個體抗病性來看,晉單73總體倒伏率為5%、大斑病率5%、矮花葉病率15%;金韻308倒伏率達30%、大斑病率6%、矮花葉病率達40%,這兩個品種總體抗性表現較差,對產量形成影響較大。
從表4、表5數據來看,1—3月降水量26.3 mm,比歷年平均少8 mm,土壤底墑差;4—6月降水量121.5 mm,比歷年平均少22.1 mm,其中4月降水36.1 mm,比歷年平均多6.6 mm,口墑較好,月平均氣溫15.5 ℃,比歷年高1.9 ℃,利于出苗;5月降水26.2 mm,比歷年平均少27.1 mm,苗期降水偏少近五成,月平均氣溫較歷年高2.5 ℃。6月降水59.2 mm,基本與歷年平均60.8 mm相當,有利于抵抗小喇叭口期干旱;7—9月降水量340.6 mm,比歷年平均降水多52.9 mm,這一階段正值產量形成關鍵期,充足的降水量對品種特性展示十分有利。7月降水量88.0 mm,比歷年平均少15.6 mm,月平均氣溫較歷年高3.2 ℃。8月降水量達198.6 mm,比歷年平均降水量多92.8 mm,對玉米品種生長發育提供了充足的降水,有效抵御了伏旱。這一階段7月中旬至8月中旬降水量增加,對玉米抽雄、揚花、灌漿補充了大量水分,對整個試驗品種充分展示提供了有利條件。9月上旬降水30.1 mm,完成試驗品種成熟采收。
3.2? ?產量結果
各試驗玉米品種產量表現見表6。
從品種產量表現來看,滑玉127、三農201、名玉20、豫豐3358、吉祥1號分別居前5位。
3.3? ?試驗品種總體產量結果分析
參試品種15個,對照品種鄭單958,達到并超過對照品種的有9個,位居參試品種前5位的依次為:滑玉127產量為683.7 kg/667 m2,名玉20產量為678.2 kg/667 m2,三農201產量為681.3 kg/667 m2,豫豐3358產量為678 kg/667 m2,吉祥1號產量為675.5 kg/667 m2,這5個品種產量較對照增產幅度最大,增產的主要原因是抗倒伏、高抗矮花葉病和大斑病。德單1266、金韻308、晉單73分別排列后3位,較對照產量水平差距較大。減產的主要原因是倒伏率高,對矮花葉病、大斑病抗性差。可見,旱地上等肥力條件下矮花葉病、大斑病及抗倒伏能力是品種高產的關鍵。
4? ?品種評價
根據品種田間長勢及室內考種實際情況對品種進行綜述。
4.1? ?滑玉127
生育期130 d,葉色深綠,株型緊湊,株高220 cm,穗位高100 cm,果穗筒型,穗軸紅色,穗行數16行,穗長23.1 cm,穗粗5.8 cm,百粒重42 g,出籽率90%;籽粒寬馬齒型、橘黃色。莖稈堅韌,抗倒性、抗病性好。籽粒透亮,脫水快,商品性好。本次試驗產量683.7 kg/667 m2,較對照增產19.3%,位列第一。
4.2? ?名玉20
生育期132 d,葉片上沖,株型半緊湊,株高220 cm,穗位高102 cm,籽粒黃色、半馬齒型,果穗筒型,穗長23 cm,穗粗5.6 cm,穗行數16行,少數18行,行粒數44粒,百粒重38 g,單穗粒重210 g,穗軸白色,出籽率88.6%。活稈成熟,抗倒伏、抗病性均好。本次試驗產量678.2 kg/667 m2,較對照增產18.4%,位列第三。
4.3? ?三農201
葉色深綠色,穗軸紅色,馬齒型,穗粗大,穗勻,幼苗生長健壯,結實好,品質優,生育期135 d,株高230 cm,穗位高95 m,穗長25 cm,穗粗6.2 cm,穗行數18~20行,百粒重39 g,出籽率89%。抗倒伏、抗病性好。產量681.3 kg/667 m2,較對照增產18.9%,位列第二。
4.4? ?吉祥1號
生育期130 d,葉片挺拔,莖稈粗壯,籽粒黃色、馬齒型、角質,粒長1.43 cm,有光澤,脫水快,出籽率90.2%,穗行數16行,行粒數35粒,株高230 cm,穗位高100 cm,穗長20 cm,穗粗5.0 cm,活稈成熟,抗倒伏、抗病性均好。本次試驗產量675.5 kg/667 m2,較對照增產18.1%,位列第五。
4.5? ?豫豐3358
生育期131 d,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濃綠,株型緊湊,株高235 cm,穗位高105 cm,穗長22 cm,穗粗5.0 cm,穗行數17行,百粒重40 g,出籽率90%。籽粒黃色、白軸、軸細、粒深、馬齒型,穗白色,穗型均勻,活稈成熟,千粒重高,品質好,抗倒伏、抗病性好。本次試驗產量678 g/667 m2,較對照增產18.3%,位列第四。
5? ?結論
在遭受前期干旱、后期大風、雨澇成災特殊氣候條件下,各品種苗期受低溫氣候影響出苗較晚,但由于墑情較好,苗齊苗壯,花期以晴天為主,且干旱、高溫出現授粉不良,使個別品種病蟲害嚴重,在此特殊氣候條件下,豫豐3358、吉祥1號、名玉20、三農201、滑玉127這5個品種抗旱、抗病、抗逆性強,表現突出;名玉20、豫豐3358、吉祥1號適宜在當地及周邊相鄰生態區種植;三農201、滑玉127適宜在當地縣春播區旱地種植。
本次試驗數據充分反映了在當年特殊氣候條件、生產條件及管理水平下各個品種的抗旱性、抗病性、抗逆性的充分表現,為當地同一生態區今后玉米種植品種的選擇提供了科學依據。
(收稿日期: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