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9-0023-01? ? ? ?中圖分類號: S513?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要:大豆新品種比較試驗是從審定和推廣品種中選擇,經鑒定比較、生產示范,從中篩選適宜本地區自然環境條件下栽培的優質、高產、高效新品種,為指導農業生產、合理選用玉大豆新品種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大豆;新品種;比較試驗
2018年黑龍江省八五五農場第二管理區從當地品種和最近幾年來農場科技園區新推廣的品種中,選擇20個大豆品種進行對比試驗。從試驗結果上篩選出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優良品種,為農業生產和農場種子經營提供科學數據。通過試驗,篩選出了產量高、抗逆性強、綜合性狀好的品種,如墾豆43、墾豆37、綏農28、墾豆40、墾豆39及墾豆44等[1]。
1? ?試驗設計
1.1? ?試驗基本情況
選擇第二管理區的科研地。土壤類型為草甸及白漿土壤,深翻20 cm,肥力中等偏下,前茬為玉米。2017年土地為秋翻、秋耙地,秋起壟夾肥。施尿素58 kg/hm2、磷酸二銨128 kg/hm2、硫酸鉀52 kg/hm2。
1.2? ?試驗品種選擇
試驗品種選擇墾豐17、墾豐14、綏農10、綏農28、墾鑒豆43、墾豐20、合豐55、墾農22、墾豆28、墾豆30、墾豆31、墾豆32、墾豆33、墾豆36、墾豆37、墾豆39、墾豆40、墾豆43、墾豆44及墾豆57,共20個品種[2]。
1.3? ?試驗方法
試驗方法采用對比法,不重復,行長30 m、壟寬65 cm,每品種10行區,面積150 m2。
2? ?氣象因素影響
2.1? ?氣象因子對試驗總體影響簡要分析
2018年4—9月溫度大于10 ℃,活動積溫2 927.0 ℃,終霜期4月29日,初霜期9月29日,無霜期152 d春季降水偏多,4、5月份比歷年多43.1 mm,播種后水分充足,出苗比較齊。6月份降水量132.5 mm,比歷年多56.1 mm。7月份降水量62.8 mm,比歷年少64.3 mm,7月份的高溫干旱,加快了作物的生育進程,縮短了生育期,影響了光合產物的制造與積累,致使大豆植株較小、株高較低、成熟偏晚、生育期變長,但對大豆開花、結莢、鼓粒較為有利。
2.2? ?突發性災害影響
(1)大風:4月8日、5月26日、5月27日、6月15日出現大風。
(2)暴雨:8月29—30日降水量33.1 mm。
3? ?試驗調查結果
大豆完整粒率平均值92.4%,一等至五等糧的比例分別為23.6%、47.9%、21.4%、11.6%、9.3%。損傷粒率平均值4.6%,由于高油大豆品種相對減少,導致高油大豆的比例下降。
4?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產量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墾豆37、墾豆43、綏農28、墾豆40、墾豆39、墾豆44。以下對這些品種進行簡單闡述。
(1)墾豆37:生育日數115 d,活動積溫2 274.2 ℃,白花、尖葉、莢皮褐色,為無限結莢習性,株高104 cm,底莢高16 cm,主莖節數為19個,單株有效莢數25個,單株粒數為58粒,品種百粒重21 g,產量3 648.2 kg/hm2。
(2)墾豆43:生育日數117 d,活動積溫2 305.3 ℃,紫花、尖葉、莢皮草黃色,無限結莢習性,株高100 cm,底莢高為11 cm,主莖節數18個,單株有效莢數為30個,單株粒數70粒,百粒重24.9 g,產量3 393.8 kg/hm2。
(3)綏農28:生育日數115 d,活動積溫2 274.2 ℃,紫花、尖葉、莢皮褐色,亞有限結莢習性,株高98 cm,底莢高27.0 cm,主莖節數18個,單株有效莢數27個,單株粒數80粒,百粒重23.0 g,產量3 386.6 kg/hm2。
(4)墾豆40:生育日數113 d,活動積溫2 240.1 ℃,紫花、尖葉、莢皮褐色,亞有限結莢習性,株高77 cm,底莢高10.0 cm,主莖節數18個,單株有效莢數28個,單株粒數65粒,百粒重21.0 g,產量3 363.1 kg/hm2。
(5)墾豆39:生育日數116 d,活動積溫2 290.7 ℃,紫花、尖葉、莢皮褐色,無限結莢習性,株高92 cm,底莢高15 cm,主莖節數16個,單株有效莢數33個,單株粒數78粒,品種百粒重21.2 g,產量3 307.2 kg/hm2。
(6)墾豆44:生育日數115 d,活動積溫2 274.2 ℃,紫花、尖葉、莢皮褐色,品種為亞有限結莢習性,株高102 cm,底莢高25.0 cm,主莖節數16個,單株有效莢數19個,單株粒數43粒,百粒重23.2 g,產量3 293.8 kg/hm2。
以上各品種通過試驗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墾豆37、墾豆43、綏農28、墾豆40、墾豆39、墾豆44等產量高、抗逆性強、綜合性狀好的品種,可以在今后的農業生產和經營上大面積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 1 ] 王連錚,郭慶元.現代中國大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 2 ] 張學英,侯雪琪,周淑芹,等.淺談大豆理想株型育種[J].大豆科技,1994(4):15-16.
(收稿日期:201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