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茹 劉軍 蔣洪波 唐志強 姜秀英 姚繼攀 劉博 沈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9-0050-01? ? ? ?中圖分類號: S511?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要:分析了水稻新品種遼粳1495的選育過程及生物特性。優質水稻新品種遼粳1495是遼寧省水稻研究所于2006年以鹽豐47為母本、以育種中間材料1317為父本人工雜交選育而成。通過多年試驗數據對其生物特性進行統計分析表明,該品種米質優、產量高、穩產性好、抗逆性強。通過對其產量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確定高產栽培的主攻方向,保證群體基本苗數的情況下,增加每穗粒數和千粒重。
關鍵詞:水稻品種;生物特性;選育;栽培技術
1? ?遼粳1495的選育經過
2006年以鹽豐47為母本、以育種中間材料1317為父本人工雜交;2007年沈陽種植F1代,同年夏取子一代進行花藥培養,同年冬將組培苗帶海南加代;2008年沈陽按不同類型種植,同年秋選穩定的晚熟品系;2009—2010年送東港抗病鑒定,2011—2013年東港品種比較試驗,表現高產、穩產、抗病[1]。
2? ?遼粳1495的特性分析
2.1? ?產量分析
2014年參加遼寧省水稻預備試驗,平均產量668.5 kg/667 m2,比對照金禾1號增產6%;2015年遼寧省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633.5 kg/667 m2,比對照金禾1號增產6.8%;2016年遼寧省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561.6 kg/667 m2,比對照金禾1號增產11.1%。2年區試14個點次,平均產量597.6 kg/667 m2,比對照金禾1號增產8.8%。2016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59.6 kg/667 m2,比對照金禾1號增產9.7%(見表1)。
遼粳1495在遼寧的營口、大連、海城等地示范試種,平均產量600 kg/667 m2,表現優質、高產、穩產、抗病,其抗病性表現尤為突出,而且米質優、適口性好。
2.2? ?株型結構
遼粳1495葉片濃綠,主莖與分蘗生長較為均衡整齊,葉片開張角度好;半散穗形,籽粒分布均勻,后期灌漿均勻,籽粒飽滿[2]。分蘗力較強,葉片直立上沖,出穗期株型緊湊,灌漿后期穗型披散。株型理想,群體、透氣性好,群體與個體協調。
2.3? ?產量構成
遼粳1495分蘗力較強,平均每穗成粒120粒左右,穗長17 cm左右,半散穗型,千粒重26 g左右(見表2)。千粒重、結實率變異系數較低,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比較穩定,而有效穗數、每穗粒數變異較大,對產量造成一定影響[3]。
首先是穩定性和適應性。遼粳1495的穩定性和適應性參數分別為0.96和1.12,都接近較理想的數值(見表3)。表明遼粳1495適應性強、穩定性好,在氣候有利的條件下增產潛力較大,在氣候條件不利的年份也能獲得較一定的產量,這也是近2年遼粳1495在干旱等不利條件下生長發育良好,且獲得高產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生理機能。①干物質生產。從表4可以看出,遼星11葉片動態變化比較合理,稻苗前期早生快發,后期葉片衰老緩慢,功能期長,庫源關系比較協調,光合效率較高,干物質積累較多,莖稈較粗壯,干物質生產機能較強[4]。②干物質運輸。從表5可以看出,遼粳1495單莖莖鞘物質輸出量、莖鞘物質輸出率、莖鞘物質轉換率均較高,其收獲指數較大,表明遼粳1495光合產量運輸通道順暢,光合產物向穗部運輸比例較大,干物質運轉機能較強[5]。
3? ?米質分析
經農業農村部稻米及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杭州)化驗分析:糙米率83.8%,精米率75.9%,整精米率74.6%,粒長5.2 mm,籽粒長寬比2.0,堊白率10%,堊白度1.0%,透明度1級,堿消值7.0,膠稠度74 mm,直鏈淀粉17.8%,蛋白質7.9%。綜合評價米質達部頒一級標準。
4? ?抗性分析
遼粳1495水稻品種經北方區域試驗統一抗病鑒定結果見表6。
從遼粳1495的高產性狀及生理特性分析來看,遼粳1495在遼寧的晚熟及中晚熟稻區可以大面積推廣種植,亦可在同緯度的稻區進行試種,各地可根據該品種的高產性狀和生理機能,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確立相應的高產栽培技術模式,以發揮該品種的增產潛力。
參考文獻:
[ 1 ] 楊守仁.水稻超高產育種新動向—理想株形與優勢利用相結合[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1987(3):21-22.
[ 2 ] 陳溫福,徐正進,張龍布,等.水稻超高產育種生理基礎[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 3 ] 王健林,徐正進,魏樹和,等.水稻株型育種生理生態特性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遼寧農業科學,2004(4):15-17.
[ 4 ] 蘇祖芳,張亞潔,孫成明,等.水稻高產株型指標的研究[J].中國稻米,2003(4):5-6.
[ 5 ] 徐正進,陳溫福,周洪飛,等.直立穗型水稻體生理生態特性及其利用前景[J].科學通報,1996(6):25-26.
(收稿日期: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