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麗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9-0067-01? ? ? ?中圖分類號: S511?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要:從播種、水稻秧苗、插秧工作3個方面對水稻種植技術的實施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水稻施肥技術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施肥技術
1? ?水稻種植技術的實施
1.1? ?播種
在農戶對水稻進行種植的過程中,應當著重對田間的土壤進行系統化的管理,在選擇土地時,首要選擇土層疏松的土壤,因為其內部含水性較強,空氣容易流通,可以保證水稻在生長期間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在種植前期,農戶需要對土地進行翻耕,確保其內部的疏松程度,從而增加土地含氧量,改善水稻種植環境。在農戶開展大規模的種植時,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更換耕地,每一年的種植環境都要保證一致性,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在進行大規模的種植之前,為保障周圍土壤內部的質量,需要農戶進行長時間的深翻,從而對土壤內部的雜質進行整理,及時清除土壤中大量害蟲和雜草,確保深層土壤的潔凈程度,有效地抑制田間病蟲害或者雜草的生長,保障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環境,確保水稻生長質量。
1.2? ?水稻秧苗管理
農戶要想保證水稻在生長期間有一個高質量的生長狀況,就應當在整個種植的過程中,認真聽取育苗專業人員的科學化管理意見,通過專業人士的指導,做好水稻秧苗的管理工作。這樣不僅會因為合理的種植而提升種植質量,還會保證田間的合理規劃程度。由于現代化設備和技術的引進,目前在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大量地用大棚技術以及秧盤技術對秧苗進行管理。在進行插秧時,農戶需要在土壤上面撒上一層稻殼灰,從而使土壤內部含有大量的鉀肥成分,保證水稻生長過程中鉀肥來源的可靠性,使其高質量地生長。另外,種植戶還可以適當地添加其他的有機成分,確保水稻生長環境質量。
1.3? ?插秧工作
在現代化技術和設備的支撐下,在農業的生產過程中會借助大量的插秧設備,其不僅會提升實際插秧工作的效率,還會系統性地幫助農戶減輕實際種植的負擔。相比于傳統的種植技術,現代化種植技術由于大型現代化設備的引進,已經幫助農戶解決了大量的阻礙,提升了種植過程中的便利程度。但是在插秧過程中,由于設備過大,導致其在種植過程中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農戶經常會因為地勢的原因而受到干擾,使得在插秧過程中一些邊角地區不能被全面地利用,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此種情況,就需要農戶通過手動插秧的方式來提升土地的合理利用。另外,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農戶還需要考慮實際的朝向問題,選擇南北方向,可以有效保證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吸收充足的陽光,保障實際的光合效果,確保植物正常地生長。
2? ?水稻施肥技術的應用
2.1? ?生長過程的施肥
在當代水稻種植的過程中,除了種植前期的管理,還需要加強施肥管理,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對田地進行合理施肥工作,保證種植物在合理的施肥環境下正常地生長。施肥的作用是保障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滿足其大量的養分需求,經過后期施肥,土壤內部含有較多的營養成分,可保證后期水稻生長的質量和產量。在對田地進行施肥時,為減少環境污染,保障農田內部的生態平衡程度,農戶可以選擇一些有機肥,并事先對其進行嚴格的篩選和分解,將經過處理的有機肥直接鋪灑在土壤中,保證秧苗在生長過程中有大量的肥料。與此同時,也可以在還沒有插秧之前,將有機肥和土壤呈現1∶7的比例,并充分攪拌,經過系統的深翻處理之后,再進行系統化的插秧工作,確保苗床內部的營養含量。
2.2? ?水稻秧田施肥
除了上述秧苗生長過程的施肥外,還需要在植物生長中期對其進行施肥管理,保證在此期間氮肥和磷肥的合理利用。尤其要加強有機物的添加,保障內部的營養成分在一個合理的標準范圍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長,保證土壤內部生態環境的協調性,提升植物對營養的吸收程度,提高土壤對內部金屬以及有害物質的吸收和分解能力。
在農戶進行大量的施肥管理工作時,還需要著重挑選一些與植物生長周期較為契合的營養肥料,通過對其施肥管理,可以保障水稻有一定良好、穩定的生長環境,不僅可以加強植物葉面和根莖的生長狀況,還會提升自身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從而提高種植物的產量,最終在農作物收獲期確保農戶的經濟收益。
3? ?結論
只有經過專業、系統化管理的水稻,才能確保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使農戶有一個可觀的收益。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對田間進行系統化的管理,保證做好科學的播種以及秧苗工作,并加強對施肥細節的管理。只有將上述的步驟進行嚴格實施,才會確保實際的水稻種植效果。
(收稿日期:201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