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早生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9-0071-01? ? ? ?中圖分類號: S551.9? ? ? ?文獻標志碼: A
摘? ?要:近年來,南京市高淳區漆橋街道在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中推廣水稻、紫云英輪作休耕模式,通過種植紫云英、水稻秸稈還田、科學合理施用肥料等綜合措施,改良土壤、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在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目標的同時,也起到了改善稻米品質、降低種植成本、提高水稻效益的作用。
關鍵詞:紫云英;栽培技術;肥料;施用技術
水稻是漆橋街道第一大糧食作物,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占全年糧食的75%與85%。近年來,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大力推進、農村主要勞動力大量轉移、稻谷收購價格下調等多種因素影響,種植水稻效益較低,水稻種植面積有所下降,嚴重影響了水稻的高產穩產。同時,在水稻生產上存在化肥、農藥過量施用及盲目施用問題,不僅造成生產成本增加,也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試驗示范節肥減氮、綠色防控新技術,對地區水稻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1? ?廣泛宣傳,引導農戶推廣種植紫云英
紫云英,也稱紅花草,是一種極為普通的豆科植物,20世紀70年代曾在高淳農村作為綠肥作物普遍種植,80年代后逐步減少。紫云英春季嫩莖可以作為蔬菜食用,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飼料作物。紫云英根部寄生有根瘤菌,是一種能固定空氣中氮素的真菌。冬季種植紫云英作為綠肥,可以起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土壤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減少水稻生產過程中化肥的使用量,也是種植高口感、高質量稻米生產中很重要的一環。春季連片盛開的紫云英,也是農村的一種景觀作物和優質蜜源植物。近年來,南京市高淳區漆橋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將推廣種植紫云英作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減少化肥用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減輕秸稈禁燒壓力、發展可持續農業,實現農業的優質豐產、節本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和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
為大力推廣種植紫云英,近年來漆橋街道農業服務中心進行了大量宣傳推廣工作。一是通過職業農民培訓的形式進行宣傳。根據上級農業部門要求和漆橋街道實際情況,每年安排培訓農民500多人次,通過培訓,可以為農民計算種植紫云英的經濟賬、生態賬,引導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采用紫云英、水稻輪作休耕模式,擴大紫云英種植面積。二是通過召開現場會、印發宣傳資料的形式進行推廣。街道農業服務中心每年都會召開紫云英種植現場會和田間管理現場會,組織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進行考察交流,推廣紫云英高產栽培技術。三是利用省、市兩級項目資金推進紫云英的種植。在省、市兩級項目資金的扶持下,種植大戶種植紫云英所需種子由街道農業服務中心統一組織采購,免費向農戶提供,同時還為農民提供一定數量的免費肥料。除此之外,農戶每種植667 m2紫云英,還可獲得100多元的現金補助,這些措施提高了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主種植紫云英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紫云英的種植工作。
2? ?推廣紫云英高產栽培技術
為充分發揮種植紫云英的培肥效果,漆橋街道農業服務中心著力推廣了以下幾條措施。
2.1? ?適期播種紫云英
紫云英一般于國慶節前后套播到水稻田內,每667 m2稻田,紫云英種子播種量為2.5~3 kg,一般先播2~2.5 kg,留0.5 kg種子待水稻收割后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進行補種。紫云英若播種過遲,會因為冬前生長量不足,影響鮮草產量,從而影響培肥效果。
2.2? ?嚴控稻茬留茬高度
水稻機械收割時留茬高度控制在30~40 cm。留茬高度過高,不利于紫云英的生長;留茬高度過低,秸稈還田量過少,也不利于水稻秸稈的綜合利用。
2.3? ?開好田間一套溝
漬害是影響紫云英秋冬季生長的一個重要因子。水稻收割后,依照紫云英高產栽培的要求及時開溝。開好田邊圍溝,開“十”字或“井”字形溝,做到溝溝相通、能排能灌。開春后做好清溝理墑工作,降低田間濕度,防止紫云英生長過程中發生漬害,確保紫云英生長良好。
2.4? ?及時耕翻紫云英
紫云英的耕翻一般于盛花期進行,此時鮮草產量最高。耕翻過遲,在紫云英木質化以后再進行耕翻,同樣影響肥效,而且不易腐爛。為增加紫云英的肥田效果,栽培有機水稻時,提倡在耕翻的同時適量施用菜餅。
3? ?統籌安排、綜合施策,確保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目標
科學施用化肥、實現用量零增長行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諸多方面,也是一項艱巨任務,需要統籌安排、綜合施策,方能奏效。在推廣紫云英種植的基礎上,漆橋街道農業服務中心還采用以下幾條措施,確保化肥零增長目標的順利實現。
3.1? ?推進測土配方施肥
測土配方施肥是根據作物需肥規律、目標產量、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選擇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等肥料的合理施用數量、適宜施肥時期和科學施用的方法。
3.2? ?提倡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
提倡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實現有機肥、無機肥混合施用,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升耕地基礎肥力,使遲效與速效肥料優勢互補,減少化肥投入,實現節本增效。
提倡將農作物秸稈通過各種方式(如機械粉碎、腐熟等)全部就地還田,做到取之于土、還之于土,保持土壤養分平衡,大力發展商品有機肥。
3.3? ?推進化肥施用方法
一是推進機械化施肥。按照農藝農機融合、基肥追肥統籌的原則,在農業機械耕翻、播種和作物生長中期將化肥按農藝要求,采用機械深施、機械追肥、種肥同播等技術,減少養分揮發和流失。二是推廣水肥一體化。結合高效節水灌溉,示范推廣滴灌施肥、噴灌施肥等技術,促進水肥一體化施用,提高肥料和水資源利用效率。三是推廣適期施肥技術。合理確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廣因時、因地、因作物、因墑情分期施肥技術,因地制宜推廣主要作物葉面噴施技術。
自2015年以來,通過以推廣種植紫云英水稻輪作為主要內容的休耕模式以及肥料綜合施用技術,漆橋街道種植大戶化肥用量有了明顯的下降。據了解,前茬種植紫云英的,水稻基肥施用量普遍下降50%左右,在節約肥料成本的同時,所生產稻米的食味品質也得到了提升和改善。
(收稿日期: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