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建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9-0103-01? ? ? ?中圖分類號: S68? ? ? ?文獻標志碼: A
摘? ?要:在小鎮園林綠化中有效應用鄉土植物,能夠充分展現當地良好的人文景觀建設,彰顯風土人情,并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人們對“自然美”的向往及追求,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給小鎮園林綠化的建設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科學、合理地選擇綠化植物有著重要影響和作用,但是,因地域差異較大導致此方面的內容并沒有對應的標準,盲目性做出選擇以后引發了許多問題。針對鄉土植物在小鎮園林綠化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供參考。
關鍵詞:鄉土植物;園林綠化;應用
鄉土植物不僅具備普通植物所擁有的特點,還具備自身獨有的一些優勢。如在配置鄉土植物后,可以體現出當地傳統的文化底蘊,還可對園林環境進行改善,在園林綠化建設中彰顯文化內涵。而且,鄉土植物都有著很強的適應性,種植簡單方便,成活率較高,獲取渠道較多,有利于節省園林綠化成本,且由于鄉土植物的適應性強,種植以后的形態既美觀又健康,觀賞價值較高。
1? ?鄉土植物在小鎮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現狀
現階段,我國經濟建設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城鎮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前景,人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對于生活質量以及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內的園林綠化建設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對比愈發鮮明,給有關工作人員帶來更多挑戰。而且,大多數的園林設計師出于提高植物適應性、美觀性的目的,會在設計建設方案時引進一些不適合的外來物種,給當地生態環境建設造成不良的影響,這就要求有關工作人員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防止情況繼續惡化。還有部分設計人員認為千屈菜、新疆圓柏等鄉土植物的觀賞性不高,覺得鄉土植物的檔次較低,以至于忽視了其所具備的應用價值,缺少科學、合理的使用措施。例如,新疆雖然在歐亞大陸的中心,面積高達166萬 km2,既有高山峻嶺,也有荒漠戈壁,同時還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但目前普遍用于小鎮園林綠化的鄉土植物樹種還很少。如阿泰勒地區在城市園林植物配置時,片面追求新奇、特異的城市景觀效果,大量使用外來植物,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的鄉土植物應用較少,城市園林景觀逐漸失去了地域特色。其次,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在小鎮園林綠化設計時,并不會優先考慮鄉土植物的應用。但是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也出現了不小的變化,有關設計人員逐漸意識到鄉土植物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約建設成本,大幅度提高植物成活率及適應性,進一步促進綠色園林景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 ?鄉土植物在小鎮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策略
2.1? ?合理配置鄉土植物
合理配置鄉土植物在小鎮園林綠化工程項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升鄉土植物利用率,保障園林綠化效果。要想充分發揮鄉土植物的作用,需要相關人員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注重使用細節,最大限度地促進鄉土植物利用率。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人們開始對園林綠化工程項目越來越重視,基于此,合理配置鄉土植物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在配置鄉土植物時,要提前對園林綠化工程項目整體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科學選擇符合條件的鄉土植物,同時對不同區域種植相對應的鄉土植物,充分發揮鄉土植物的特色。在園林綠化建設中,還包括自然林的具體使用及應用,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生態效益。由此可知,小鎮綠化工程建設需將園林綠化中鄉土植物發揮最大功效,才能確保人們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2.2? ?增加對鄉土植物研究的投資,培育出更好的植物品種
鄉土植物種類繁多,并不是全部都適合園林綠化,具備應用價值。為了發揮這些鄉土植物的積極作用,需要增加對鄉土植物開發項目的研究經費。不斷加大培育鄉土植物的資金建設,開拓苗圃、培育更多植物種苗,提升種苗存活率。通過專業的培育養護方式,基本可以實現鄉土植物規模化生產,在使用過程中才可以保障具有足夠的植物數量。也可通過先進的技術、專業的植物種植知識的應用,對鄉土植物做出改良,研究出更高品質的植物。針對園林綠化功能,可以通過改良鄉土植物外觀,提高鄉土植物的觀賞性,進一步提高鄉土植物在小鎮園林綠化中的占有率。
2.3? ?加強鄉土植物保護力度
鄉土植物不僅具有城市綠化生態作用,而且具有極高的藥用和木材價值。近年來,在經濟利益誘惑下,藥商、木材商以野蠻、粗放方式大量采伐鄉土植物,嚴重破壞了鄉土植物生態,因而亟須加強鄉土植物保護力度,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加強鄉土植物保護力度,在城市生態園林規劃時,應著重圍繞因地制宜的思想,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努力營造最原始的生態園林景觀,使其充滿地域特色,發揮出鄉土植物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之,為了推動園林綠化建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關設計人員應充分認識到鄉土植物的積極作用,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具備針對性的應用方案,科學、合理地規劃及使用鄉土植物,最終創建出良好的生態城市。
(收稿日期: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