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現良
摘要: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提出中國核心素養的5C模型,即審辯思維、創新、溝通、合作、文化理解與傳承,體現德才兼備方針,為中小學教學改革確立了根本目標。而物理學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在培養學生物理觀念、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科學思維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方面,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責任。而現階段的教育模式存在著一定弊端,為了能夠更好培養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主性,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水平與教學效率,本文將對一種創新教育形式即問題式對分課堂進行探究,具體闡述如下。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式對分課堂;創新教育形式
一、前言
現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我國的教育事業飛速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引入給高中物理課堂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慕課的出現讓學習不僅僅能夠在線下,向上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還有更加創新的課堂形式翻轉課堂,讓學生完全的主宰學習。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新的形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翻轉課堂了,因為是將課堂完全的交給學生,但是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讓他們自學知識并自己進行講述是存在著很大難度的,他們對于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的自學程度是有限的,在翻轉課堂上講課的同學也是班級中的極少數同學,因此就可能導致班級成績分化極為嚴重的情況出現,并且對學生精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必須要有一種新的課堂模式的出現,來改變這種現狀,于是一種創新的教育形式問題式對分課堂應運而生,并且帶來較為可觀的教育成果。
二、關于高中物理問題式對分課堂的探究的分析
(一)高中物理問題式對分課堂的基本理念概述
首先從問題式對分課堂的基本理念和使用對分課堂的感受談起,提出對分課堂是中國原創的一種創新形式的教學新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在課堂上一半時間給教師講授,一半時間留給學生討論[1]。相比于傳統課堂,問題式對分課堂最為突出的就是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將上一個課時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在學生理解、掌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思考的問題進行解答,相當于一個像花吸收的過程。由此可見,傳統課堂中學生參與度不高,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于上個課時甚至是再之前課時的知識還沒有內化吸收,因此,想要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積極主動性,必須建立在學生能夠沉淀消化之所學的基礎上,當學生對于所學習的知識能夠及時的掌握運用時,就會在心理上產生極大地成就和滿足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自然會升高[2]。講授式課堂學生被動接受,沒有機會參與,且學生能力和接受度也有很大差異;研討式課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主動性,但學生需要時間內化,當堂討論,不符合人類心理學原理;翻轉課堂學生課下觀看講課視頻,課上討論作業,讓學生從客體變為主體,慕課是翻轉課堂的一個手段,降低了教育成本,擴展了傳統教學,但都未能解決傳統教學存在的核心問題。對分課堂的教學和討論在時間上錯開,學生可以有時間消化吸收,然后再進行討論深入的理解并運用知識,很好的改善了其他形式課堂所遇到的問題。
(二)高中物理問題式對分課堂具體開展形式闡述
首先,教師對內容框架、基本概念、重難點進行導讀,然后給學生留一周時間閱讀課本,對內容吸收、內化,完成三個步驟:
第一,“亮”即學生記錄課堂亮點;第二,“考”即根據對分式課堂創始人張學新教授的方法,讓學生之間考考學習的知識,或者“交”即學生之間交流,鄭老師根據本科教學的需要改成交流;第三,“幫”即分組討論問題疑惑,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最后,學生回到課堂,教師總結。對分課堂可以分為小對分和大對分,小對分以連上三節課為例,老師教授一節半課,將第二節半課留給學生寫“亮”、“交”、“幫”,第三節課小組討論。大對分以兩次課為例,第一次課老師講授,留半節課寫“亮”、“交”、“幫”,寫完不交流也不小組討論,第二次課才開始小組討論。多次對分課堂的實施效果證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提高,教學效果明顯。
(三)高中物理問題式對分課堂成果分析
對分課堂不僅僅是時間上的對分,而且是講授與討論、效率與能力、教法和學法、輸入與輸出、主動與被動、規范和個性、權力和責任、威權與自由、精英和民眾以及傳承和創新的對分(十重對分)。針對當前階段的高中物理課堂,以教師講授、灌輸為主,學生被動跟隨、理解模仿,缺乏質疑創新,缺失溝通合作,品德培養也很難深入學生內心的教學難點問題;以及如何以簡明具體的實操流程,在日常課堂全面落實5C素養,是當前教改的核心問題。通過“對分課堂”討論過程中的小組討論、教師抽查、自由提問以及教師總結四個重要環節,在高中階段物理教學中實現了問題式對分課堂的權責對分、思維碰撞、課堂文化營造的“思政”魅力。整合高中階段物理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方式,改造傳統課堂教學結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實現從“大水漫灌”到“滴水滴灌”的轉變,努力打造能真正解決學生疑惑、促進素養提升的高效高中物理課堂[3]。一方面促進了學校高中物理組教師的教育教學方面的成長,另一方面也推動了現階段我國高中物理的教學工作。并且使現階段我國的高中院校對分課堂教學必將蓬勃發展,為教師教學發展機構與課堂教學相融合注入新活力,促進學校核心競爭力邁上新臺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腦科學與學習科學原理,對分課堂通過分析現有課堂教學缺陷,構建出一種本土原創、普適易用的新型教學法。設計了以講授、內化和討論為核心流程的完整的實操方法,把審辯思維、創新、溝通、合作、文化理解與傳承的5C素養真正落實到日常教學每一節課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個性發展。讓教師能用簡明、清晰的流程,常態化地實現我國中小學階段教育的5C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葉景泉. 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具體對策分析[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4,38(23):74-75.
[2]陳雪梅. 巧妙設疑 引導質疑——探討高中物理課堂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17,10(23):871-871.
[3]唐明松. 高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 2016,32(15);5023-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