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漂流旅游因其極強的驚險性、參與性、趣味性及刺激性,深受游客們的喜愛,成為人們夏日出游的熱門之選。而宜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水資源,因而有不少優質的適宜開展漂流旅游項目的天然河道。通過近十多年的發展,宜昌漂流旅游市場已形成一定規模,也經歷了一哄而上到逐步淘汰的過程,然而依舊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結果表明,我市漂流旅游存在產品缺乏差異性,安全生產存在隱患,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經濟杠桿作用有限等問題。本文對宜昌地區漂流旅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宜昌漂流旅游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保障宜昌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一些策略及具體措施。
關鍵詞:宜昌;漂流旅游;發展策略及措施
一、研究背景
漂流旅游是一項集探險、體育及旅游于一體的參與性極強的特殊旅游活動,深受中青年人們的喜愛。近十多年,漂流已成為了中國居民夏季旅游活動的熱門之選。2010年后,漂流等高危項目的開發審批權已從省體育局下放至縣一級,因而,尤其在一些山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如湖北、廣東、浙江等省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宜昌是長江上游與中游的分界點,位于二、三級階梯交界處,水資源豐富,全境有大小河流99條,且河流落差大,非常適合漂流旅游項目的開發,目前我市相當成熟的漂流景區有四個,分別是興山縣朝天吼漂流景區、秭歸縣九畹溪漂流景區、點軍青龍峽漂流景區及遠安縣橫鼎漂流景區,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依托于觀光旅游景區的竹筏漂流、纖夫拉纖的漂流活動。
目前,宜昌漂流旅游市場已形成一定規模,經歷了一哄而上到逐步淘汰的過程,然而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根據初步調查,主要表現在產品缺乏差異性,安全生產存在隱患,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經濟杠桿作用有限這幾方面。這些問題如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將成為制約我市漂流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基于國家發改委提出的要將宜昌打造成為我國著名的漂流旅游目的地的美好愿景以及宜昌市漂流旅游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國內研究現狀的思考,激發了本團隊的研究興趣,我們帶著宜昌市漂流旅游現狀如何、宜昌市漂流旅游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原因及解決辦法是什么等一系列問題展開思緒,潛心研究。
二、現存主要問題及分析
(一)漂流產品同質化明顯,缺乏明確的品牌定位
我們將宜昌本地漂流產品與省內其他地區漂流產品相比較,從各公司推出的漂流產品的漂時、漂流品牌、漂流特點、漂流方式來看,都大同小異,缺乏差異性,這種同質化問題使漂流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日趨激烈。
(二)安全存在隱患
盡管,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研所在我市九畹溪漂流景區起草及修改了《漂流場所開放條件檢查方法》,然而,可以看到相對其它一些旅游項目,漂流旅游的國家標準依然是不完善的,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部分漂流項目受利益驅動,在未建立完善的安全機制的情況下匆匆上馬,存在許多安全隱患。我市漂流產品品質上就存在良莠不齊的狀況,既有九畹溪這樣擁有一流的軟件硬件條件,被授予中國自然水域漂流示范基地的成熟漂流景區;也有下牢溪當地居民用木頭或毛竹簡單扎的木筏或竹筏,自己家里一兩個懂水性的人做船工就載著客人漂的小作坊。如果不有效設置準入門檻,加大監督管理力度,那么將會存在不少的安全隱患。同時,我們看到一些漂流景區次巨資修建,然而開業之初依然發生安全事故。因此我們走訪中看到這樣的現象,盡管河道落差相差無幾,但一個景區規定7歲以下,60歲以上不能漂,另一個景區規定16歲以下,55歲以上不能漂,然而只要游客自行簽訂了責任承擔書就都能漂了,這就是標準不明所產生的亂象。
(三)對當地經濟的拉動力有限
漂流旅游是一種季節性極強的旅游活動,本地漂流景區一般六月初開漂,九月初結束營業,然而真正的漂流旺季僅持續40天/年。同時,多數漂流客人不在當地住宿,往往是漂完后就駕車或坐大巴車返回,在當地停留時間較短,消費有限,因而對當地經濟拉動力不足。
三、宜昌市漂流旅游發展策略及具體措施
(一)將現代科技、當地文化與漂流旅游相結合
鑒于目前我市漂流產品存在同質化競爭的問題,那么每一個漂流景區找準自己的品牌定位創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就變得尤為重要,參考國內外成功案例,我們可以從現代科技和當地文化兩個方面入手,突出自己的主題。首先,以現代科技為例來說,我市一些漂流產品中可以加入5D光電的技術,制造人工水色光電效果,沿河加入特色聲效,打造燈光音樂夜漂這一主題;還有一些河道落差小于50米的景區,可以利用現代科技做親子主題漂流。其次說文化,宜昌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對于一些河道險灘不多,平緩流域較長的漂流景區,可以在沿岸穿插部分有文化內涵的活動。
(二)從硬件軟件升級來消除我市漂流景區的安全隱患
由宜昌市漂流行業協會牽頭,從建設到管理運營,詳細規范宜昌漂流景區安全保障機制。首先從硬件方面舉例來說,一是可以對水質給出具體標準,測量我市漂流景區河水的水濁度,對于水質不達標景區要使用水凈化措施,達到標準后才可對游客開放,以避免對游客皮膚器官造成傷害。二是分水槽的建設要求,對于水流急,水速快的河段一定要修建分水槽,以避免漂流筏過快而造成的翻船及碰撞等事故。三是滑道的建設要求,對于航道內,單個陡坎落差大于3米,連續比降大的險灘要修建S型滑道或減速槽,轉大灣,增加灘長,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滑道寬度控制在大于漂具30厘米左右,以避免過寬造成的轉向,碰撞等情況。三是需要建安全島,因漂流景區多在山谷間,夏季易爆發山洪,因此,我市的漂流景區應該明確規定必須建立多個安全島,其高度高于該地歷年山洪爆發時的水位高度,以用于緊急避險。四是應該在急彎,在每個險灘處重復幾次設置安全警示牌,讓游客做好準備,同時在臨近急彎及險灘前的河段放置屏幕,播放過急彎及沖灘的正確動作,以保證安全。五是全程安裝監控及資料信息庫,并與我市相關監管部門共享信息資源,有效建立漂流水域的預警預控機制,防范重大險情及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鄧念梅,鄂西地區漂流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三峽論壇》2016(2),64-67
[2]胡曉聰,浙江省漂流旅游差異化發展探討[J],《科技經濟市場》2013(1),63-65
[3]游茂林、樊 榮,湖北省漂流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7(11),4208-4211
[4]鐘家雨、戴美琪,淺論漂流旅游項目的開發要略 ———以湖南省漂流旅游為例[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7),46-48
作者簡介:
樊星(1987-06-08),女,民 族:土家族 ?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旅游與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