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野
摘 要:在現代礦區土地規劃工作過程中,通過運用GIS技術能夠進一步提升礦區土地空間布局的科學性,從而為土地規劃評價和利用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據,因此GIS教師在土地規劃評價工作中的運用愈來愈廣泛。基于此,本文對GIS的礦區土地損毀程度評價展開了分析,旨在給同行業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GIS;礦區;土地損毀;評價
從當前我國土地利用實際情況來說,土地資源較少,采取集約化和節約化利用模式,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保證土地利用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進行規劃時,利用GIS 技術,進行空間布局分析,能夠及時提前發現土地利用問題,進而保障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將GIS技術應用于礦區土地損毀程度評價工作中,對于礦區土地的進一步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GIS的應用優勢分析
GIS 利用計算機,構建地理數據庫,集成地理環境各類要素,比如地理空間分布情況以及屬性數據信息等,以數字化形式存儲,具有分析以及處理功能。利用構建的數據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對多個要素的綜合分析,滿足多樣化應用或者研究的需要。GIS 技術應用優勢:
(1)此技術核心來說,為空間數據,空間分布特征比較明顯,比如特定的投影。在實際應用中,除了詳細記錄了地理實體屬性信息外,還在能夠精準描述地理實體所在的空間位置。GIS 系統具備采集和編輯等功能,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2)基于GIS,管理空間數據,結合利用計算機程序模擬方式,或者專門的地理分析方法,能夠實現對地理空間的全方位以及全過程動態分析。
2 基于GIS的礦區土地損毀程度評價
在現代礦區管理工作中,對于土地損毀程度的合理性評價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礦區管理水平,同時有利于礦區土地的恢復和復用,GIS 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土地評價工作的有效性,其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2.1 應用手段
2.1.1 圖件編制
目前,使用的GIS 軟件,多數具備強大的地圖編輯功能,在實際應用中,能夠高效進行圖形編輯和圖例制作等,同時進行土地利用規劃圖件的高質量編制。基于屬性編輯,以及各類文本注釋,利用其他數據庫為背景進行顯示。不僅具有強大的診斷能力,還具有糾錯能力。在進行規劃時,進行圖形處理,能夠繪制高質量的地圖。
2.1.2 數據庫
在實際應用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利用數據錄入和刪除以及編輯等各類功能,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在土地利用規劃空間布局合理性評價中,利用存儲的海量數據,結合各類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合理性評價,能夠獲得不錯的效果,提高了土地利用規劃的工作效率,保證了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2 礦區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基于礦區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各類數據庫,利用GIS 軟件的各類功能,查詢提取數據和數據統計以及計算。利用各類數據信息,對土地利用規模和結構以及各類用地布局等,進行綜合分析,進而科學合理、客觀地評價規劃區域的土地利用合理性,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綜合分析,為土地利用規劃空間布局,提供相應的支持。
2.3 適宜性評價
在礦區土地利用規劃空間布局中,開展合理性評價,進行適宜性分析。主要是利用GIS 的空間分析功能,進而實現對評價指標的量化和等級化。除此之外,對各類要素圖層,進行加權疊置分析。根據分析獲得的結果,并且結合利用各類數學模型,為規劃區域空間布局,進行適宜性評價分析。利用GIS 軟件,借助多目標土地利用結構優化功能,采取定性方法或者定量分析方法,進而提出土地優化利用最優方案,保證土地規劃空間布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 GIS在礦區土地評價中的應用分析
礦區土地資源匱乏,是當前各個城市建設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基于GIS,進行土地利用規劃空間布局分析,能夠實現多規合一土地利用分析,分析合理性。從GIS 技術的應用實際來說,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3.1 加強礦區與城鄉結合部的治理以及改造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土地資源緊張。很多城市存在著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情況,也就是實際用地面積超出資源擁有量。因此,加強城鄉結合部的治理以及改造力度,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實際來說,城鄉結合部的治理工作落實情況,影響著城市功能發揮的效果,同時影響著城市病治理成效。從具體實踐來說,部分地區雖然進行了重點村的改造,并且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不過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時,進行空間布局,要做好合理性評價工作。充分利用GIS,進行布局分析,進行城市改造,進而緩解或者解決城市發展通病。
3.2 提升規劃評價的合理性
在礦區土地利用規劃中,空間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土地利用是否合理以及土地資源利用率。基于GIS,利用土地整治規劃基礎庫,利用各類信息,比如整治潛力和坡度以及利用現狀等,進行土地整治分區,明確各塊土地整治的放線以及重點。
基于經濟社會條件以及土地資源利用優勢等,結合當前礦區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以及土地整治要求和內容,采取差別化管理方式,加以有效控制。考慮到不同區域整治情況不同,因此制定不同的土地整治目標,采取有效的措施,結合土地利用規劃工作實際,按照土地整治工作要求,劃分項目片區,合理安排不同類型性質的土地。選擇布局位置時,以圖斑和權屬單位邊界為依據,把土地利用布局,整合到規劃基礎庫內,開展項目規模的統計,進行潛力分析和評價,保證礦區土地利用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具體應用中,GIS 能夠為土地利用規劃空間布局合理性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和軟件功能等的支持,保證評價工作的有序開展,高質量完成,進而為礦區土地利用規劃,提供有力的保障。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GIS 的礦區土地利用規劃損毀程度以及空間布局合理性評價,獲得的評價結果,能夠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過合理性評價,分析礦區土地利用空間布局是否合理,土地資源利用現狀,結合城市發展,合理布局。因此,在現代礦區土地損毀程度評價過程中,應用GIS技術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礦區土地管理中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趙艷玲,黃琴煥,薛靜,et al.礦區土地復墾方案編制中土地破壞程度評價研究[J].金屬礦山,2009(05):166-168+172.
[2]胡家梁.基于ArcGIS的煤礦塌陷土地損毀程度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5(5):190-191.
[3]康建榮.礦區土地破壞程度評價方法探討[C]// 全國現代地測技術與開采沉陷學術會議暨數字礦山論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