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
摘 要:加強中學教師培訓,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對推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對中學教師培訓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改進策略。
關鍵詞:中學教師;教師培訓;問題與對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指出“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再一次從政策層面強調了教師培訓的重要價值和地位,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國民素質的普遍加強,對于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教師各方面的要求也隨之升高。近年,為了提高教師素質,在教師培訓方面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但是從實踐層面來看,一些地方的中小學教師培訓還存在諸多困境。
一、中學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一)單一的培訓模式
一直以來,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都是在指定的時間、地點進行的針對某一學科的培訓。限定的時間與地點給教師學習帶來了諸多不便,路途的奔波不僅僅是時間的浪費、同時也是對教師精力的考驗。而且通常為了讓更多的教師能獲得知識,高質量的培訓或者講座都會安排在大講堂或大教室,這使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二)培訓者素質參差不齊
受諸多方面的影響,有些承辦教師培訓的單位或學校資質良莠不齊,個別培訓講師沒有基層教學經驗或管理經驗,很難將具體的理論與實際教學相結合。除此,更有一些教師培訓的組織者或者培訓講師,過多關注經濟效益,缺乏公益性的考量,培訓效果可想而知。
(三)對教師培訓不夠重視
1.學校對教師培訓不夠重視
一些學校的管理者本身對教師培訓不夠重視,特別是一些師資力量稀缺的農村學校,為了保證正常的教學活動,很難派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長期培訓學習。在一些小學由體育教師參加語文教師培訓的類似情況時有發生。更令人無奈的是一些學校為此會放棄本校教師外出學習的名額。
2.教師自身原因
一些脫產的省培或國培計劃,由于這種培訓往往耗時較長,又多是在外地,教師們面臨著來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壓力,外出培訓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尤其是班主任教師的負擔,所以有些教師自己就放棄了學習的機會。當然不排除一些老教師開始安于現狀,喪失了主觀學習的能動性。
(四)后續跟蹤沒有保障
在傳統的培訓過程中,參加培訓的教師缺少與培訓講師的溝通,一些青年教師培訓課后很多疑惑或者問題都得不到及時的解答,缺少對教師的后續跟蹤,大多數教師培訓之后未能將知識轉換成教學成果,仍然按部就班的以原有方式進行教學,缺少反思和總結。當然這也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培訓的組織者,沒有后續的跟蹤指導,沒有及時對培訓者的教學做出評價,培訓又如何能有效果。
二、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改進策略
(一)豐富培訓模式
1.? 在培訓過程中要創新
創新培訓形式要突破傳統的教師培訓,要注重內容更要注重形式,要借鑒管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實踐理論成果,選擇更為靈活的方法進行培訓,例如角色扮演、頭腦風暴、考察參觀、說課評比、基本功大賽等。將實踐性強的教學方式運用在培訓中,使培訓活動更為豐富,吸引參訓教師的學習熱情,增強培訓效果。
2.? 合理利用互聯網在線培訓模式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培訓模式將會成為教師培訓的另一種有效方式,網絡培訓模式便捷、迅速、學習資源豐富等特點將會得到教師們的青睞。數字化的學習資源能隨時隨地為我們教師提供學習機會。將傳統教師培訓模式與網絡培訓模式相結合,為教師選擇更適合的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率,使培訓效果最大化。
(二)培訓者的選擇
1.培訓的組織者
教師培訓的組織者的能力和素質影響著培訓質量的高低,在以往的教師培訓中,培訓組織者大多都是各地方的教研室、教師學校,再大一點的還有各高校、研究所等。不可否認,這些組織部門當中大多數人都從事過教育教學的基層工作,具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他們的教育理念和知識儲備是豐富的,但不能保證的是所有的組織培訓的人員都同等優秀,所以,提高培訓組織機構內部人員素質,把好準入關尤為重要,要確保優秀的教師成為培訓組織者。
2.參訓教師
參訓教師一般是指導學習的專家、學者,他們是作為教師培訓的師資力量。師資的質量是影響教師培訓效果的關鍵因素,他們的水平直接影響培訓水平,所以在培訓組織者選擇培訓教師時一定要有目的、有考量的去選擇合適的學者。作為一名培訓專家來說,要想成為優秀的教學專家,更要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教師的特點,豐富自己的實踐基礎,將自身的理論聯系具體的實際,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實用性,將培訓工作落實到實處。
(三)重視觀念的轉變
1.學校方面
轉變一些薄弱校的教師培訓理念,擁有優秀的教師學校才能有發展,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本校教師進修的機會,“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只有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了,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學校要利用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一帶一,一幫一,以匯報、示范課等形式將所學知識以及先進理念融會貫通,分享給學校同仁。
2.教師方面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對教師的專業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師培訓,對于終身學習要有更深刻的認識。另外教師要時刻反思,將教學經驗加以總結提煉,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教師要做教育家,不做教書匠。
(四)建立多元有效的評價方式
教師培訓是一個整體的事件,要求其具有長期性和連續性的特點。為加強培訓效果,要采取多種形式的跟蹤評價。教師在培訓之后,培訓的組織機構要進行后續的跟蹤指導與考評,對于教師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給與指導性意見。組織者不能單純的為完成培訓任務而缺少對培訓效果的檢驗。聽課、評課、組織受訓者進行匯報課、演示課等活動,撰寫培訓心得體會,實現教育反思等活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關松林.發達國家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研究,2015(12):124-128
[2]王雅君.構建專業化的中小學教師隊伍[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