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蕓
摘 要:文言文的學習一直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一直都是教師探討的話題。本文通過對文言文教學現狀以及新課標要求進行分析,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闡述仿寫文言文對高中文言文學習讀與寫有哪些積極作用。
關鍵詞:文本仿寫;高中文言文;讀與寫
引言:文言文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由此可見,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誦讀、理解、背誦,而且要求其掌握文言詞句在文中的用法,同時更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一、高中文言文學習現狀研究
傳統的高中文言文教學模式大多都是以老師為主體,學生的參與度不夠,對老師的解釋、串講和翻譯,學生只是被動吸收,背記課文內容,大多并沒有真正讀懂文章內容,更談不上體會其中的文化底蘊。這種文言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標》對文言文教學提出的相關的要求。而當前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又處于以下狀態:
1.缺少興趣,覺得文言文過于枯燥且無用:有調查顯示,學生對語文學習中最不喜歡的板塊就是文言文。大家都認為文言文屬于古人的語言,距離我們過于遙遠,用詞復雜難懂;并且文言文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太多了,實詞、虛詞、通假字以及特殊句式等,都要背和積累,再加上高中科目又多,都不想花時間在文言文上。
2.文言文基礎薄弱:興趣的缺乏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僅限于應付相關的文言文考題,并且大多數學生都是考前背考后就忘,對文言文具體知識點的研究更是淺薄,學生習慣于老師講知識點總結好,考試重點勾畫好這種安排。
二、仿寫文言文促進文言文學習
對文言文的學習是一個由淺到深的過程,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老師可以用仿寫的方法對學生的文言文讀寫能力進行鍛煉。接下來就對教學實踐中的相關方法進行介紹。
1.仿寫文言文名句
對古文句子的仿寫是仿寫文言文的基礎,老師可以挑選一些學過的極具特色的經典名句或者短篇。例如《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這些經典名句。可以讓學生進行這類文言文的仿寫訓練,具體操作為選定寫作對象,直接套用文章句式進行表達。仿寫過程中,學生保留原有的一些句式,填寫進自己的寫作內容,這一模仿的過程把原文再次理解了一遍。能靈活套用意味著學生知道字詞句之意,而往里填內容,學生也會極有興趣,比起單純的背字詞,寫翻譯更有趣。例如,有同學模仿《勸學》名句想要談“勤思”,“君子曰:思不可以已。史源于古,而濃于古;國,民為之,而輕于民。”這樣的仿寫雖然并非字字精準,卻也顯示出學生的用心,足以反映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2.借助文言文相關寫作手法仿寫短篇
上文這種仿寫句子同樣可以擴展為仿寫文段。對文段的仿寫就需要對仿照的文段內容、寫作手法等進行分析,比如對《游褒禪山記》中第一段的仿寫。文章描寫了作者游山時所見的景物和經過,采用記敘的手法介紹了褒禪山的概況。文段緊扣題目,開句就點明作者所游的地方是“褒禪山”,以及它的別稱“華山”,隨后一句話引出褒禪山名字的來由,是禪院。并再用一句話進行證明,隨后引出“華山洞”,對華山洞的位置和命名的描寫不僅是對瞎問的鋪墊,還與文章首句呼應。對碑文的描寫強調“華山”實則“花山”,道出誤讀,為后文議論埋好伏筆,整個文段內容緊湊,可讀性很強。
所以對這段文本進行仿寫時務必要注意到作者的寫作特點,然后進行仿寫。我在教學中結合當地資源,讓學生對學校旁邊的御筆山進行仿寫,讓他們先去查相關資料,再結合自己的理解來仿寫。以下這篇學生習作,“景董山亦謂之御筆山。元太祖覽圖,執筆之手顫之,淋墨于此,以故其后名之曰:“御筆”。今所謂御筆山者,俄陶土司家宅之后山也。距其山南百余尺,所謂泰安門者,以其喻國泰民安而名之也。其門一側,有碑立于旁,其文可辯,曰“衛城”。今言“泰安門”,實為衛城之南門也。”不管是選材、立意還是語言表達都表現出其對原文的深度理解,加強該類型文段的仿寫能使學生對原作字詞用法、寫作手法都是很大程度的強化。
《新課標》強調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文言文仿寫的訓練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文言文體裁進行仿寫讓其真正理解掌握文言文的相關知識。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制也考慮到對學生的綜合培養,所以有意編排多種類型的文章,讓寫生有機會嘗試不同的文言文風格。比如《六國論》這種經典嚴謹的議論文,行文脈絡清晰,層層遞進,同時作者新穎的“借古諷今”寫作特點顯示出作者蘇洵深厚的文學功底。例如對《六國論》開頭段直接提出六國破滅的原因,言辭犀利準確,對學生的寫作功底要求甚高,在仿寫時同學們用詞要鏗鏘有力,語氣要像作者一樣勢如破竹。例如下面的首段仿寫:秦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暴政。暴政而失仁,破滅之道也。或曰“強秦速亡,皆施暴政耶?”曰:“雖亦變法,終以暴政亡,蓋失人心,不能長久。故曰,弊在暴政也。”
三、結束語
文本仿寫訓練是作為文言文教學的輔助手段,不僅需要學生對首先對原文進行深刻理解分析,更需要其對文章的用詞、立意、結構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對學生語文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更多文言文誦讀和理解,體會古文的精妙語言,教師也應結合文本內容創設更多文本仿寫的情境提供學生訓練,以此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晏麗.借仿寫促進文言文學習讀與寫[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7(3):30-31.
[2]胡桂蘭.淺談文言文教學的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5):22-23.
[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