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重陽
摘要:隨著政府和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幼兒園教育環境得到改變,游戲材料不斷豐富,然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依然不足,民間傳統游戲也是其中之一,教育資源開發利用較少。為傳承傳統文化,幼兒園可開展民間傳統游戲相關課題研究。本文對幼兒園民間傳統游戲的開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民間傳統游戲進行收集、整理,對玩法、材料進行了創新。
關鍵詞:民間傳統游戲;幼兒園;社會性發展研究
民間傳統游戲指中國民間傳統游戲或項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內容豐富,簡便易行,是幼兒園豐富的教育資源。但民間傳統游戲在我縣幼兒園中開展較少,資源開發利用非常不足;開展過程存在游戲道具單一,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活動趣味性不足等問題。通過對我縣民間傳統游戲的收集與整理,創新玩法、改進材料、豐富組織形式,能使民間傳統游戲在幼兒園有效開展,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一、幼兒園開展民間傳統游戲存在的問題
1.道具簡單,幼兒參與主動性不強。民間傳統游戲道具材料簡單,顏色單一,如獨輪車、沙包、跳繩、石子,有的游戲甚至沒有游戲道具,如抬轎子、背人、開飛機等游戲。現代各類玩具在形狀、聲音、色彩、玩法上對民間游戲材料都有較大沖擊,幼兒在玩耍道具時更喜歡選擇現代新型玩具,對民間傳統游戲參與主動性不強,游戲活動時較被動。
2.技巧難學,幼兒游戲持續性不高。部分民間傳統游戲玩耍時技能技巧掌握很重要,需要幼兒不斷嘗試,慢慢領悟其中訣竅,從而體會游戲快樂。幼兒在傳統游戲的玩耍中往往存在很多問題,如跳繩游戲中,不能掌握甩繩和起跳的節奏;單腳踢沙包時不能把沙包踢走,也踢不到預定范圍內;陀螺始終不能旋轉等,掌握這些技能技巧,需要幼兒持之以恒的練習摸索,活動中幼兒屢試屢敗,成功感不能快速建立,很快失去玩耍興趣,放棄玩耍計劃。
3.實踐不足,教師難以專業講解和示范。在研究中,教師認為民間傳統游戲材料玩法簡單,只要現場給幼兒進行示范,粗略講解就行,可在實際活動中發現,每種材料要給幼兒講述得通俗易懂、有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鐵環,需要左手握住鐵圈,右手拿平衡桿,把鐵圈放在地上,平衡桿下部的鐵鉤放在鐵圈的下半部分,用平衡桿向前一推,使鐵圈向前滾動,滾動時既要掌握好滾的方向,還要控制好速度,找好平衡點。
4.安全隱患,教師組織活動顧慮多。民間傳統游戲中多以幼兒分散進行,快速奔跑、追逐場景較多;鄉鎮幼兒園班級幼兒人數多;活動場地多為水泥地,地面較硬;幼兒園安全事故處理不正規等因素,導致教師在活動組織時存在安全顧慮和限制,不敢大膽開展活動。
二、幼兒園民間傳統游戲開展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培養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培養。
(一)多角度改變游戲材料,增強幼兒認知能力
我們發現,民間傳統游戲道具經過適當改變顏色、長短、大小,增加聲音或者進行形狀改變,能較好吸引幼兒參與游戲活動。例如最初提供給幼兒的鐵環直徑均為40厘米,中班基本沒有幼兒能學會使用,大班和大大班都僅有幾名幼兒基本學會,我們再次提供直徑20厘米、25厘米、30厘米、35厘米幾個不同規格的鐵圈,學會的幼兒逐步增多,幼兒成功感、學習興趣增強,主動參與此項游戲的幼兒人數不斷增多。沙包在小班被封上了10厘米左右長的小辮子,有的小辮子還被幼兒家長巧妙地做上蝴蝶結、安上小鈴鐺;根據游戲玩法做得大小不一,拿在手里踢和拋的較小,形狀是圓形的,抱著跑的、頂在頭上的較大,形狀是扁的或方的;中大班競賽類游戲較多,沙包還分為不同的顏色,有利于游戲快速分組和決定勝負。
(二)多形式組織活動,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民間傳統游戲持續開展需要教師根據班級幼兒開展情況多想辦法,如小組競爭法、表格記錄法、物質激勵法、任務布置法、分組玩耍法、小教師指導法、個別輔導法等不斷激勵、鼓勵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同時需要班級教師對孩子參與情況及時觀察、及時記錄、及時總結、及時改進,堅持推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教學方法不利于游戲技能的掌握,不能有效激發幼兒學習參與游戲的興趣。
(三)多利用家長資源,舉辦親子活動
合理利用家長資源是民間傳統游戲開展的重要手段,家長不僅能配合教師制作游戲道具,提供不同游戲素材,家長群體中還有很多民間傳統游戲玩耍的高手,例如打木牛、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打紙板、抓石子兒等,讓家長參與游戲教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參與活動應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一般可選擇幼兒晨檢活動、幼兒在家和親子活動時段,家長在這些時段不僅能對幼兒進行個別輔導、減少活動安全壓力,家長間還能相互交流;親子活動中讓家長進行民間傳統游戲比賽活動,不僅能讓幼兒感受游戲的快樂,讓家長拾起童年的記憶、有效促進家園關系,還能讓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形式有所了解,益處多多。
(四)多做好安全措施,有效保障活動開展
首先,游戲活動前,教師必須做好安全隱患排查,檢查游戲道具、游戲場地是否安全,劃分好游戲場地,做好相關的游戲標識;其次,給幼兒講清游戲規則,游戲玩法,做好安全教育,確保各項活動準備安全,減小各類安全隱患;最后,做好活動中教師分工,明確參與活動組織的教師每人的職責任務,分工合作,活動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觀察孩子們的表現,制止任何不安全的操作和行為,及時處理任何不安全的因素,切勿讓幼兒無規則、無目標地敞玩、傻玩,切勿只顧拍照、玩手機或者閑聊。
三、結語
民間傳統游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具有獨特的魅力與價值,幼兒園將民間傳統游戲有效地開發應用于幼兒戶外活動中,將促進幼兒智力發展、能力提高、情感充沛,讓幼兒在快樂有趣的民間游戲中得到成長,得到熏陶感染,使民間傳統游戲這一珍貴的民族文化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生根發芽,得以延續,有效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責編: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