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萍
摘要:數學活動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不但能讓幼兒主動獲得感性經驗,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對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有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替代的作用,而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幼兒的游戲不僅是模仿、學習的行為,還是培植、滋養人類想象力、創造力的最初溫床,所以游戲走進數學、數學走進生活就是人們常說的知識必須“生活化”。
關鍵詞:幼兒數學;操作;生活化;游戲
幼兒生來是好動的,他能從游戲中學習、積極創造,將已獲得的知識加以發揮和利用,并發現和探索新的知識。幼兒生活是數學知識抽象f生和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橋梁,它能改變幼兒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寓數學活動于生動、形象、有趣的游戲活動中,把數學融人生活中,使幼兒輕松學習數學。
一、把數學中的操作法回歸生活
幼兒最初的知識起源于動作,學齡前幼兒處于前運算階段,所以幼兒的數學活動要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具體地理解數學概念,直接地體驗物質的形狀、數量以及它們的關系。
如學習數的形成,需要幼兒反復進行添上1個,去掉1個的練習,我設計的操作是每人一朵花,每個花瓣及花心都畫有一個小圓點,用這朵花讓幼兒玩“開花”游戲,先把每個花瓣向花心對折,首先看見花心的1個小圓點,每打開一個花瓣就增加1個小圓點。花開完后再收花瓣,每次收攏一個花瓣,就去掉1個小圓點,即6個小圓點去掉1個小圓是5個小圓點。由于操作具體簡單、形象,富于生活性、情節性,幼兒多次“開花”“收花”達到反復練習,在操作中形成簡單規律的目的。操作法是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直觀教具,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生活經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活動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借助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物體,把幼兒思維邏輯建立在具體事物和動作上,去解答那些抽象的邏輯問題。
二、選擇生活化的材料進行數學教學
幼兒數學活動離不開材料,材料本身的特性及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對幼兒的活動興趣、動手能力、智力開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要選擇好、應用好材料,激發幼兒與材料發生作用,促使幼兒積極主動發現、尋找、探索。
例如讓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生活中材料,幼兒從家里帶來的生活材料各不相同,大家都對同伴的材料好奇,總想著看一看,摸一摸。教師就利用好這好奇心,引導幼兒有序地將自己的材料擺放出來,大家相互參觀。原本難度較高的排序學習就變得簡單愉悅了。最簡單的先按照從大到小排序,幼兒基本都能自己完成;按從高到矮排序,幼兒也很容易自己完成;然后教師引導幼兒按照材料的性質排序,如從軟到硬排序,或者安排材料的顏色排序,紅、橙、黃、綠、青、藍、紫、黑、白等等。幼兒在與眾多的生活材料的“交流”中,得到了無限的樂趣,也開發了他們的思維,增強了與同伴的交往能力。
三、運用“激趣、激疑、激情”走進數學生活
(一)激趣:興趣是幼兒從事各種生活活動和學習的內在動力,幼兒年齡越小、越需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根據幼兒的心理和思維特點提供有趣的材料,調動幼兒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創新性思維。如大班數學“認識10以內的數”活動中,用他們最熟悉的物體來認識字形、理解字意,如1字像棍子,2字像鴨子……這樣既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把數學融人生活中。
(二)激疑:疑問是探索的起點,教師要善于激發幼兒疑問,多問和好奇是幼兒的天性。我們利用幼兒這份天性,巧用質疑去培養幼兒的創新性思維。如中班數學在“比較7以內相連數之間關系”,我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套操作教具說:“看一看這是什么?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幼兒思維一下子打開了:“這么多小動物、三角形拿來做什么?可不可以玩一玩、數一數、分一分、擺一擺?”幼兒通過觀察邊提問、邊操作思考問題。
(三)激情:動手操作活動在幼兒的數學教育活動中被普遍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手段。不但能讓幼兒獲得主動學習數學的經驗,而且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學習習慣。如大班數圖形,教師引導幼兒默數,說出多少個。有的幼兒數完圓形就忘記數正方形、長方形,讓幼兒想一想,怎樣才不會忘記。有的幼兒回答用數字記,有的幼兒說用符號記,教師引導幼兒及時地把結果記錄下來,既清楚又不會弄錯。讓幼兒動手、動口、聯系生活中所見所聞,從具體抽象、多角度學習、分析概括,培養幼兒動手能力,把數學知識融人生活中,讓幼兒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利用生活游戲,體驗數學樂趣
游戲的精神一直伴隨著數學的成長和發展。好奇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的好奇心有更大的釋放空間,讓他們觀察、擺弄、發現、探索。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游戲會誘發他們創造的火花。教師要把準幼兒的興趣點,刺激他們各種感官及情感體驗,引導他們思考,誘發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如在中班數學《比較相鄰兩數》的活動中,我結合音樂游戲《袋鼠》,在幼兒的袋鼠頭飾上分別標上數字1~10,讓他們按照從1到10的順序排隊。然后兩個為一組游戲,并念念有詞:“比我多1的是7,是我的媽媽”;或者“比我少1的是5,是我的寶寶”……如此,幼兒在游戲中體驗生活,形象地感受相鄰數的關系。游戲還會使幼兒的學習活動更加輕松,即便游戲失誤了,還可以再來,不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游戲能使教學活動更自然、順利開展,又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喜歡學習。
五、結語
如何使數學教學生活化,使幼兒愛上數學、主動探索學習,還需要教師結合幼兒實際不斷豐富改進教學活動,將數學的嚴密性、抽象性與幼兒喜愛的游戲活動有機結合,變數學的枯燥難學為輕松愉悅的生活活動,使數學更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且緊緊圍繞著幼兒的生活,能夠學以致用。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