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為提高學生作文能力,保證作文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法是教師當前工作的重點。讓學引思既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同時也需要教師做好教學引導工作,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大膽創作,真正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優秀文章。教師要從根本上認可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并以此為突破口改革作文教學方法,讓創作熱情激勵學生不斷前進。
1.營造學習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好的開端能讓課堂教學事半功倍,獲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小學作文教學同樣需要有一個好的開始,拉開作文教學序幕,讓學生在開始階段就能夠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激勵學生主動運用語文知識圍繞一定的主題寫作。在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實施中,為突出這一創新模式對作文教學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教師需要基于學生實際情況,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生成主動寫作的欲望和熱情,讓教師的教學指導有的放矢。教師在營造學習情境時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如故事、問題、生活案例等。比方說,在要求學生以節日為主題寫作,為了在課堂開始階段就讓學生優化學習狀態,產生強烈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應景歌曲《快樂的節日》,用音樂感染和帶動學生,讓學生被音樂吸引,為學生創作節日主題文章打好基礎。為進一步調動課堂氛圍,教師可以組織競賽活動,讓學生說出和節日有關的古詩句,優化作文教學氛圍,比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熱鬧又輕松歡快的情境中,學生可以輕松想到自己喜愛并難忘的節日,然后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到創作中。
2.引入現代手段,營造良好氛圍
在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歷程中,把多樣化的先進技術手段用于課堂教學成為了必然趨勢,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面貌。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已經成了教師改進教學活動的首選方法,給學生帶來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也為讓學引思教育模式的落實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在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當中,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變抽象為具體,變單調為生動,給學生寫作提供廣闊空間。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憑借教師單純的語言敘述,常常影響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則能夠給作文教學帶來極大的輔助作用,這是因為多媒體有效整合了聲音、圖畫、動畫視頻,給學生多個感官帶來了直接刺激,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教師可以運用這一方法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回憶要寫的內容,奠定寫作基礎。例如,在引導學生創作“我的周末生活”主題文章時,教師可先指導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在組內分享自己周末開展的實踐活動,在討論中把課堂氣氛推到高潮。在指導學生梳理創作思路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周末生活的視頻資料,讓學生思考要把周末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現出來應該選用怎樣的順序和思路,鼓勵學生放松心情,消除恐懼,全面投入寫作。
3.組織實踐活動,表達真情實感
在總體分析了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情況后,筆者發現不少學生對寫作有恐懼心理,而學生出現恐懼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從何寫起,甚至面對寫作主題無話可說。這實際上是學生不能恰當運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導致的,要真正改變這一狀況,讓學生不再恐懼寫作,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模式,發揮讓學引思教學的優勢,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文章主題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并讓學生投入到這些實踐活動中,獲得真實而又豐富的體驗。學生在獲得了體驗和有了實際經歷后,在寫作時就有了素材和真實的感受,也會更加順暢。比如,在寫以描繪校園風景為主題的文章時,為了讓學生在實踐中累積素材和情感體驗,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出教室,讓學生參觀校園,注意觀察各個細節,然后要求學生歸納梳理參觀后看到的景象與獲得的感受,寫成文章。
就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而言,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并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考量學生的學習需要,找尋契合學生學習規律,同時又符合學生認知要求的教育策略。讓學引思為教師提供了改革作文教學的思路和方法,使作文教學在“讓”中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引”中督促學生寫出有新意的文章,生成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實現作文教學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