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平
語言源于生活,學習語言必須走進生活。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使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才能讓他們掌握真正有生命力的語言。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語言,它來自生活,并為生活所用。教師在教學中很有必要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課堂充滿情趣。
一、組織英語表演比賽
我們可以定期舉行英語表演比賽,可以讓孩子們自己用學習過的內容來表演,也可以要求家長給孩子錄制小視頻發到班級家長群里,比如孩子在家用英語和家長交流的視頻,英文歌曲,或者用英語講故事等等,讓大家評一評前三名,并給與適當的小獎勵,孩子們會有成功的喜悅感,更會積極努力的來學習英語,我們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環境渲染,營造英語環境
在教室中,我們可以張貼英語思維導圖,比如:食品類、水果類、衣服類、數字類、顏色類等等,讓學生分類記憶,定期更換,讓孩子動手親自制作畫一畫,涂一涂,比起抄寫單詞,他們更樂于完成這樣的實踐性作業,把他們的成果張貼在教室的角角落落,讓他們每天讀一讀,這樣能增強記憶,孩子們能每天看到,無論課上還是課下,他們都能記憶。比如人體各部分這一課,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畫一畫,用英語標出各部分的單詞,他們能畫出各種漂亮的人物,不僅學習了英語,又鍛煉了孩子繪畫的能力,豈不一舉兩得。
三、設計一些貼近生活的游戲,讓課堂生動起來
孩子們天生就喜歡表演,比如衣服這一課,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買賣衣服的游戲,一問一答,他們會覺得很有趣;學習人體各部分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指一指自己的各部分,用英語介紹給大家;課堂上盡可能多的讓孩子多參與多說英語,用英語交流會成為一種習慣,慢慢地他們會愛上英語,無論是課上,課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里,我們都鼓勵他們用英語去交流和表達,不要計較他們的語法是否正確,發音是否準確,要讓他們大膽的說,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好的習慣,畢竟在中國這個漢語的大環境中,孩子們能主動用英語交流實屬不易,作為老師,我們要鼓勵他們學為所用,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學生只學習不運用,我們的教學也是失敗的。學生不但要學習,還要會運用,這樣,才可以說學生學會了英語。語言來源于生活,更應運用于生活。通過設置情境,結合表演,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語言環境中快樂、活潑地學習,從而達到運用的目的,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四、利用導入環節,給學生創造運用英語的平臺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的積極情感,進而產生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良好的教學情景場、充分的空間環境可以最大限度給予學生表現自我、展現自我的天地。會話導入就是通過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自由會話,導入新課。每天用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內容讓孩子自己選擇,例如:講述自己的家庭、談論一張圖片、一個公園、介紹新同學等等。這樣既能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充分表現自己,又能使全班同學受益,促進彼此的互相提高,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能完成由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過渡。或者是以師生會話的形式進行;教師可以提問學習過的句型,讓學生搶答,也可以和孩子們聊聊天,問問天氣,愛好,喜歡的水果,喜歡的運動等等。
五、作業設計生活化,讓英語融入生活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已經進入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因此,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我們應設計一些精彩的有趣的課外作業,比如讓孩子設計自己制作賀年卡,自己用英文給家庭成員做一個思維導圖,把學過的詞匯用各種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比如:食物 顏色 動物 天氣 ?衣服 等等,孩子們更樂于動手畫一畫,在第二天課堂上,讓他們給大家用英語介紹自己設計的思維導圖,這樣能充分的調動孩子學習英語用英語的積極性,而我們老師就負責給他們機會設計這樣一個平臺,讓他們快樂的學習運用英語。
六、家校合一,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任何時候,學校的教育也不是單一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也很重要,有的學生家長有能力指導孩子的英語,并能和他們對話,這也是一項親子活動,我想家長們應該大力支持老師的工作,我們不防把孩子在家和家長用英語生活的畫面記錄下來,發到樂教樂學的班級空間中記錄孩子的成長,也能使其他的家長都得到學習,互相學習,當然,這項活動要因人而異,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家庭,只要是我們這樣做了,總會有受益的學生。
總之,教師要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大課堂,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實現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