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摘 要】學生的體質決定著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以后的就業情況,而大部分高校學生的生長發育已經接近成年人,體力的發展也達到最高水平,因此高校體育就顯得至關重要,除了能使學生的體力得到充分的發展,還能加強身體活動技能的鍛煉,掌握一兩項技能。但是,由于我國高校的體育體制存在著缺陷,高校學生的體質并沒有得到多大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和學生體制健康的促進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體制健康
1964年,我國高等教育部頒布了全國統一使用的《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大綱》。1979年,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教育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今后發展的需要,重新編訂了《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大綱》[1]。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才,這對于我國的建設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影響我國國力的主要因素,因此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就成為了教學中的重點。而高校體育作為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是增強學生體力的主要課程,其教學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視。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體育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式不合理的缺陷,提出了對體育教學理念進行創新、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措施,并分析了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對學生健康的促進作用。
一、我國體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
我國的高校,在教育方面都是以專業技術教育為主,忽視了體育素質教育,由于科技興國和民族復興的戰略與使命,教學中就過分強調技術教學,忽略了體育課程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改革,各高校的教學體制也在不斷的完善,體育課程教學在歷經了多次的創新和改革之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就目前的體育教學情況而言,傳統的教學觀念制約著體育教學的發展,我國的體育教學還需不斷的改革創新。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高校在體育教學課程中,還是以教師為主,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體育教師的認知水平較低,把體育教學認為是不重要的課程。同時,教師也只是一味的按照課程進行教學,并不重視學生是否參與到課堂中來,這嚴重的阻礙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
(二)教學內容單一
高校的學生,要面臨著更大的學習壓力以及畢業后的就業壓力,在雙重壓力的影響下,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很容易引發多種問題。因此,高校體育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幫助學生緩解各種壓力,但由于目前高校的體育課程就單一,內容缺乏合理性,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2]。部分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處于無目的的教學狀態,這樣不但不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調動,而且也無法保證基本的教學效果。在加上籃球、田徑等項目是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學項目,這些運動是在大學入學之前就已經接觸過的,大學體育課堂依舊是學習這些運動項目的話,學生就覺得枯燥乏味,還有部分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的,在體育學習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教學方式不合理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通過教師示范動作,學生進行模仿來進行教學的,這種枯燥無味、簡單機械的模仿練習,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針對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能水平等方面問題具體分析考慮,針對基礎好和基礎差的同學并沒有因材施教,導致基礎好的學生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基礎差的學生無法跟上課程的腳步,這樣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二、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措施
(一)對體育教學理念進行創新
要想對體育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就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在高校的體育教學課堂上,除了傳授體育知識外,還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體育活動教學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是用及其散漫的態度來學習體育知識。落實體育教學新觀念,用新的觀念、新的方法來指導學生的體育學習,在教學內容上,教師需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情況來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安排,這樣就能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同時,教師應該要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讓學生身心愉悅的參與到體育課堂中來,保持體育鍛煉的持久性,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與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只有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應對大學學習和生活。
(二)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高校應該要改變重專業技能知識而輕體育教育的觀念,并著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高校應該根據體育教學的內容與活動,增加體育教學必要的活動器械,增加體育活動場地的配置。對于教師要求,高校應該要招聘專業的體育技能人才,增加傳統的民族課程,像太極劍、太極拳、木蘭扇等,打破學生對體育教學枯燥乏味、死板的認知,讓學生從課本、教材中脫離出去,讓其感受到,體育學習也可以這么的生動、有趣,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興趣得以充分激發,這樣全體學生都真正的參與到體育課堂的學習中來,就能進一步保障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讓學生達到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目的。
(三)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需求,教師可以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進行自由的練習,以他們想要的方式來進行鍛煉。學生在鍛煉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觀察,尋找出學生容易做錯的地方,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出合適的方案,然后針對性的進行指導[3]。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合理的鍛煉方式與自身不專業的鍛煉方式的區別,學生在進行思考與探索的過程,也是全身心投入到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模式得到的學習效果遠遠優于傳統模式。另外,高校應該要重視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及個人能力,不定期的組織體育教學培訓,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對學生健康的促進作用
教師可通過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檢測方式,根據其身體數據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在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尋找學生潛在的健康方面的問題。測試不通過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督促學生進行合理的鍛煉,適當的加強鍛煉的力度。這樣,一段時間后,再重新進行測試,對于身體指標還是不及格的學生,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課外訓練的活動,或者在體育課程上對其進行特別的指導鍛煉。同時,教師也可以成立鍛煉知識交流平臺,給想鍛煉又不懂怎么鍛煉的同學提供合適的方案,給鍛煉不合理地學生相應的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不當能及時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能給喜歡鍛煉的同學科學的建議,讓全體同學的身體素質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以更好姿態面對高校的學習,逐漸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觀念,也能夠更好的面對以后的工作壓力,積極的面對未來的挑戰。
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先驅者張伯苓曾說過:“教育里沒有了體育,教育就不完全”體育運動除了可以強身健體之外,還體現著德育的功能。高校作為人才培育的基地,高校的學生更是先進文化的傳承者,承擔著科技興國,民族復興的責任,高校的體育課程更是決定著學生以后是否能以更好姿態面對未來的挑戰。因此,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目前高校體育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式不合理的缺陷,提出了對體育教學理念進行創新、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措施,并分析了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對學生健康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孫兵,SUNBing.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1):21-23.
[2]劉鑫.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8):131+138.
[3]巫國貴,劉定一,于芳,etal.高校大學體育課程改革之學生體質健康干預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0,32(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