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榮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強、邏輯性強的典型特征,學習數學知識有時會讓學生有抵觸情緒,教學效果不佳。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努力尋求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之間的契合點,在課堂上營造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欣賞圖片讓感官“活”起來
古希臘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曾說:“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課堂上,教師通過美麗的圖像、鮮艷的色彩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去積極地探索、主動地發現。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筆者首先用課件展示生活中新穎別致的年歷。然后,筆者讓他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年歷互相展示,仔細觀察,并問:“誰來介紹一下,你的年歷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幾個月?2月是多少天?”然后,學生發現了一年中有12個月,其中11個月的天數是固定的,只有2月有的年是28天,有的年是29天。接著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繼續探索,審美體驗不斷升華。
二、演示動態讓思維“活”起來
課件的直觀演示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教學中,筆者經常將知識內容和信息技術有機融合,難理解的知識通過直觀演示呈現,使學生心中豁然開朗。
“圖形旋轉”是北京版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本課要求學生初步理解旋轉的含義和三要素,認識旋轉的特征和性質。筆者在教學認識旋轉三要素時,用多媒體動畫播放簡單圖形的旋轉運動。通過兩個相同圖形的不同旋轉,學生認識了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之后學生又用手比畫來模擬圖形的動態運動規律,深入理解了旋轉的要素。最后,筆者讓學生欣賞由旋轉創造出的美麗圖案,感受圖形旋轉帶來的樂趣。學生用旋轉知識創造美的熱情被激發了,創新思維的火花不斷綻放。
三、動畫人物讓情緒“活”起來
多媒體技術對情境的創設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把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創設信息化課堂,學生在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能更多地獲取知識。
“合理搭配”一課要求學生了解生活中簡單的搭配現象,通過觀察和實驗解決簡單的搭配問題,掌握搭配方法,學會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授課時筆者選取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艾莎”為主人公,以她游少年宮為素材。先播放“艾莎”自我介紹的錄像并問:“你們愿意和艾莎一起參加少年宮的游藝活動嗎?參加這個活動必須穿漂亮點,她從衣柜里選了幾件最喜歡的衣服(出示圖片)。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搭配是一種穿法,艾莎有幾種穿法呢?”學生聽了,迫不及待地開始思考。這時筆者要求:搭配時既不能重復也不能遺漏。學生開始搭配,不一會兒幾種搭配一一呈現。在“艾莎”的引導下,學生探究新知的情緒始終活躍著,在視聽的審美體驗中感受著數學知識的神奇,享受著知識帶來的快樂和驚喜!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的人。”我們的教育也應該這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應該長久地更深地融入數學課堂,這樣的數學課才會生動、活潑、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