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
《小學語文課標》中提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無疑是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改變教育理念,把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由“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
互動反饋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手段,正逐漸在課堂教學中被教師廣泛應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互動反饋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做到關注全體學生,進而提高教學的時效性。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使用互動反饋技術?下面我將結合語文教學中的案例進行具體闡述。
一、按點的設計要具有選擇性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創造性的學科。設計按點時,教師應該從不同角度努力提高按點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多向性。但并不是每一節語文課都適合運用互動反饋技術,因此應選擇恰當的課文且設置有效的按點,才能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寫法,學習作者謀篇布局的巧妙之處。教師設計了如下按點:文章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作者卻用僅僅一百五十多個字寫它的毀滅,用大量的筆墨寫它昔日的輝煌,這樣安排是否得當?教師設計此按點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輝煌和毀滅,體會作者謀篇布局的巧妙。
為了擴展學生的思維,在引導學生回顧文章主線后,教師首先出示了上述按點,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思考這一問題,帶著問題去閱讀、感悟文本。在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中,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時再次出示上述按點,讓學生重新選擇。這樣安排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謀篇布局的巧妙,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按點的設計要具有探究性
探究性的按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讓這些善于探究的學生成為班級中思維的領頭羊,帶動全班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把按點涉及的問題深化。
例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我設置的按點為:針對巴迪寫的第一首詩,你同意誰的評價?選項分別是:母親的評價、父親的評價、其他。上課一開始,在學生對課文有初步認知的基礎上,我將這一問題拋給學生,并讓他們簡單地說說自己的理由。
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母親的評價,他們認為鼓勵才能給予巴迪信心并使之成功;小部分學生選擇了父親的評價,他們理解父親的嚴格要求,是想讓孩子更加出色。而還有個別學生選擇了其他這一選項,他們認為父親和母親說的話對巴迪來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此時,我并沒有對學生們的回答做出任何評判,而是讓他們結合自己的選項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課文當中找到能夠論述自己觀點的句子,讓他們在課堂中交流想法。
這一按點的設計激發了學生們思維的碰撞,雙方在辯論中深入研讀文本,既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又激發了學生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而這一過程也是學生們不斷發現的過程,很多學生能夠找到課文中支撐自己觀點的句子。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學生能夠發覺自己的論據不夠充分,進而改變觀點,這都是探究性學習中常常遇到的情況。
三、按點的設計要關注難易性
教師在設計按點時要切合實際,由易到難,面向全體。因此,設計的按點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既具有一定難度又使學生經過努力能夠解決。按點既不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讓學生唾手可得,而是讓學生“跳一跳”——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后獲得正確的結論。
例如,設計《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二個按點:聽了父親的評價,巴迪如此傷心痛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選項分別是:1.父親的批評與母親的贊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2.父親的評價與心中的期待造成了巨大的落差;3.兩者都有。經過初步學習,很多學生都能第一時間得出選項1這一結論,比較輕松地“摘到果實”,充分嘗到思考帶來的樂趣;而選項2則需要學生努力“跳一跳”,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分析,找到文中描寫巴迪的“迫不及待、認真謄寫”等詞語,感受巴迪心中有所期待,才能最終得出這一結論。
四、按點的設計要具備開放性
按點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拘一格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橋》一文,我最初設置的按點為:為什么課文要以橋為題?答案分別是:1.人們逃生的唯一出路;2.橋有象征意義;3.兩者都有道理。
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依據他們以往做題的經驗,選項中如果出現“以上都對”這類選項時,往往預示著是正確答案。那么這一按點的設置就不能掌握學生們真實的想法。幾次試講也證實了我這一猜想,很多學生都選擇了選項3,可是問其原因,多是不能說出其所以然來。
因此我將選項3改為“其他”。這也是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讓那些有學習探究能力的學生來揭開這個“其他”的含義究竟是什么,開拓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與此同時限制了那些想蒙混過關的學生,讓他們選出答案之后必然要從文中找到說服大家的依據。這樣的按點設計,才能由思維活躍的學生引導并激發全組甚至全班學生的探究熱情,將課堂教學和學生的思考引向一個嶄新的高度。
總之,我認為互動反饋技術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更多地展示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真正實現問題解決的有效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