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忠麗
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已經成為人們和外界交流的重要介質,我國也越來越重視英語的教學。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教育教學工作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課堂中去正是新課改的要求。
一、當代教學模式現狀
我國傳統教育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課堂內容。這種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得英語教學效果不佳。
一方面,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們的理論知識很豐富,但缺乏實踐應用,導致學生們成了“書呆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能有效地反饋給教師,而教師只能以作業或考試等方式來對學生們進行了解,效果較差。
另一方面,傳統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教學效果與教師性格、教學風格有關。而學生對教師的主觀評價,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也會影響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聽課的質量。
二、現代英語教學模式的分析
由于目前英語與學生實際生活存在距離,所以傳統模式的英語教學在當前愈走愈艱。改變這一局面的根本在于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以及帶動其適應特定的情境。
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驅動力,也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積極思維的催化劑。英語教學的形式是多元化的,除了我們看到的文字,還有聲音、圖片,等等。
學習英語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交流,而我國語言文化與英美語言文化有所不同,導致學生只能理解理論部分,對其豐富的現實環境并不熟悉。所以需要教師以情境交融的方式,給予學生一個特定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情境中,以自己的雙重感官對情境的感受去思考所要學習的語言知識的內涵。因此教師需要調動學生對英語的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重視英語學習,進而使學生通過英語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教師可以通過多方面的課堂展示、利用PPT等增加互動環節,打破教師積極,學生被動的現狀,使學生有參與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而增強學生英語的學習效果。
三、英語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必要性
當前的許多英語課堂,教師以講單詞、語法、句型等為主,目的是為了應對考試、完成教學計劃。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單純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已經滿足不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沒有大膽的交流實踐,所有的理論知識都只是“紙上談兵”。因此教師必須摒棄傳統教學模式,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一些需要情景交融的知識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提高課堂效率,以適應教育的發展。
四、多媒體教學的現狀
投影儀、電腦、電子白板等設備被用于各個行業,其應用于教育工作的效果也很顯著。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于一體,簡化了教師的某些教學程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雖然,也存在學生容易注意力分散,教師增加搜尋制作課件負擔,教師過分依賴于PPT而忽視口述等問題。但多媒體的引入利大于弊,所以需要我們正確認識,正確使用,發揮它的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五、如何在英語課堂中正確應用多媒體
我國現在還有一部分老教師,他們并不能熟練地使用電腦,不會制作優質課件,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效果不夠顯著。因此,區域及各校應該開展制作教學課件的分層培訓,以年輕計算機教師為授課教師,分步驟、分階段講授課件制作技能。一個好的課件應該是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具有一定的知識點與吸引力。現在一些教師依賴課件,將課本上的東西搬到課件上,這使信息技術的應用失去了意義,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制作課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應對要教授的學生對象進行深刻了解,分析學生的思維習慣、接受能力,是否有思維定式等學習習慣,然后制訂相應的目標。其次,認真備課,抓住書本上的重點、難點、疑點,并在課件上體現,圍繞這“三點”進行重點學習,梳理自己制作課件的順序。再次,對課件進行優化,一方面引進圖片、音樂、視頻等,美化課件增加觀賞性;另一方面再次梳理課件邏輯,加深自己對課件的了解程度。在運用多媒體信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借助生動的教學形式拓展思維空間,獲取直觀形象的信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六、結論
在信息化教學的道路上,我們欠缺的東西還很多,不僅僅是要利用PPT等開展教學,更要發展其他教學軟件來輔助教師,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生動有趣、內涵豐富的教學內容。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一部分,如何進一步增強實效性將是我們以后應該思考并且有效解決的工作。課件制作是否完美、新穎,決定著學生的聽課質量;只有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