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生煌
摘要:構建基于嘉庚精神的“認知一踐行一追尋”育人模式,挖掘嘉庚時代精神,建立嘉庚精神“五進”教育體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誠毅學子,提升教學品質。
關鍵詞:嘉庚精神;育人模式;誠毅教育
我校前身為集美職校附屬玉田國民學校,是抗戰時期,廈門集美職校內遷大田縣時,陳嘉庚先生于1941年8月創辦。學校的“誠毅”校訓、《集美學校校歌》傳承至今,具有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蘊。
如何充分發揮校史作用,挖掘嘉庚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胸懷夢想、心存責任、以誠待人、以毅處事、毅以求知的學子。我們在原有“環境熏陶+課程教育+活動體驗”嘉庚精神育人模式上,進一步進行了“基于嘉庚精神的‘認知——踐行——追尋’育人模式”的研究,從精神、物質和實踐三個維度對育人模式進行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認知——踐行——追尋”育人模式釋義
構建基于嘉庚精神的“認知——踐行——追尋”育人模式(以下簡稱“認知——踐行——追尋”育人模式)。即確立以生為本、以學為本原則,在校園文化、校本教材、課堂教學中認知嘉庚精神,在主題活動中踐行“誠毅”品格,在拓展實踐中追尋人生價值,構成從認知、踐行到追尋三個維度的教育。
二、“認知——踐牙予一一追尋”育人模式研究的策略
(一)認知
1.挖掘紅色校史文化育人功能。
學校組織骨干教師成立研究團隊,深入挖掘嘉庚精神和時代價值,開發《誠毅之光》校本課程,較為系統地介紹嘉庚精神事跡,與時代結合進行拓展延伸,引導師生弘揚踐行嘉庚精神;布置嘉庚文化長廊、建設校史館,收集整理抗戰時期涌現的感人事跡,發揮校史育人功能,以史為鑒,增強師生責任感和使命感。
2.提升嘉庚精神學科.育人功能。
開展“五型多元”大閱讀活動,播撒“誠以為國,毅以求知”種子。“五型多元”即“每課一主題、每周一群文、每月一文學、每年一名著、日日一熏陶”五種類型的多元閱讀。其中‘舊日一熏陶”秉承校史嘉庚文化,在環境育人的基礎上,延伸到校本、語文、數學、英語等課堂,通過多學科滲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現以嘉庚精神塑造“誠毅學子”的精神和品格,同時鑄就“誠毅之師”。
(二)踐行
建立嘉庚精神“五進”教育體系。依托學校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第二集美學村豐富的教育資源,以“環境熏陶+課程教育+活動體驗”為抓手,以校園環境、校本教材、學科教學、綜合實踐、空中課堂、主題活動為載體,以史導誠毅,以藝悟誠毅,以行揚誠毅,開展嘉庚精神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活動、進實踐“五進”教育活動,如舉行校史報告會、第二集美學村志愿講解比賽、體驗“森林課堂”開發“空中課堂”嘉庚故事演講、誠毅夏令營、編寫《書海拾趣之嘉庚園》詩歌征文等。知行合一,創新育人模式,構建由物質到精神再到實踐的校本文化認知和教育體系。
(三)追尋
探索嘉庚精神研學旅行實踐。以踐行“誠毅”校訓為目標,在旅行中陶冶情操,增長見識,體驗特定時期嘉庚精神的歷史意義及當前嘉庚精神的時代價值。確立以第二集美學村、森林課堂、廈門集美大學、廈門集美各小學等為活動目標地。
根據目標地的距離和學生年齡特點,制訂詳細計劃與活動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形成研學旅行成果。搭建誠毅“心手相牽”愛心平臺,與薄弱校對接幫扶,搜集薄弱學校、鄉村困難學生和留守兒童“微心愿”,有條件的師生認領“微心愿”。學校與師生共同踐行嘉庚精神,在實踐中孕育“誠毅”品格,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追尋人生價值。
三、“認知——踐才予一一追尋”育人模式研究的成效
(一)形成誠毅校風
以嘉庚精神為主線,對校園文化整體優化,充滿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使學生深受激勵并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建立以“誠”為本的學校管理制度和考評制度,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把踐行“誠毅”校訓作為工作和生活的準則,學生自覺地把校訓作為學習和生活的指南。
(二)培育誠毅學子
通過“認知——踐行——追尋”育人模式,建立了“誠信、友善、文明、陽光、奮進”五個維度品格的綜合評價體系,嘉庚精神植根于學生內心,外顯于行。學生心存責任,胸懷夢想,學習動力和學習潛能得以激發,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得以培養,“誠毅”品格得以彰顯,評選出了一批積極向上、以誠待人、以毅處事的“誠毅少年”,實現了學生核心素養整體提升。
(三)提升教學品質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借助“認知——踐行——追尋”育人模式,教師在對學生思想教育、傳授知識、培養技能時,讓嘉庚精神融入學科教學,用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態度影響學生,讓學生理解嘉庚精神價值并產生熱烈的共鳴,實現學習知識與學會做人有機融合,提升課堂教學品質,實現學科.育人、課堂育人的教育目標。
(四)帶動縣域發展
以“五進”教育體系為抓手,通過課題引領和專家指導,在傳承歷史中超越,在反思實踐中建構,成為能動的精神力量,形成質量高、有內涵的大田城二教育品牌。通過開展誠毅“心手相牽”“城鄉攜手協同發展”“片際教研”“送教下鄉”等活動,廣泛宣傳嘉庚精神并付諸行動。
師生通過“心手相牽”活動平臺,幫扶偏遠鄉村困難的學生;學校掛鉤幫扶鄉鎮薄弱學校,推廣“認知——踐行——追尋育人模式”,捐贈校本教材和教學設備。學校從點到面,使踐行“誠毅”精神和品格成為共同的理想,大力弘揚嘉庚精神,發揮對農村學校的帶動輻射作用,推動縣域教育改革創新發展。
注:本文為三明市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對象專項課題“基于嘉庚精神的‘認知——踐行——追尋’育人模式研究”(項目編號ZXKTM-1840)研究成果。
(責編 吳娟)
參考文獻:
[1]林鳳蓉.開發校本課程弘揚“嘉庚精神”——“誠毅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J].新教師,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