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文美 普學榮
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消除低年級小學生害怕寫話的心理,提高他們的寫話能力。在小學低年級,進行低年級小學生寫話訓練,就成了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必須引起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作為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在平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寫話能力。
小學低段老師們都很注重字詞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的寫話訓練。再加上,通常小學三年級才開設作文課,因此誤認為孩子的寫作是從三年級才開始。其實并不是這樣,常言道“萬丈高樓從地起”,寫話是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教學任務中艱巨而又重要的一項內容,所以我們的作文必須從小學低段的寫話抓起。
一、學會造句
造句是低年級小學生寫話的基礎。低年級小學生學會造句寫話,這對提高低年級小學生寫話起著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作用。低年級小學生,因為詞匯量有限,導致在造句上總是大傷腦筋。因此,教低年級小學生造句寫話,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只要找對了方法,造句還是不難的。那么,怎樣教低年級小學生造句寫話呢?
1、明確造句的目的。
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寫話造句訓練的時候,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造句寫話的目的。為了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課文中出現的詞語,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在訓練小學生造句寫話時,要依據不同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心理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只要低年級小學生能把句子表達得正確、完整就可以。
2、教給造句基本方法。
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造句教學中,要注意教給小學生一些造句寫話的基本方法,讓小學生懂得或是基本懂得對句子的各個主要部分如何進行修飾、限制,使表達的意思正確,說明的事情清楚。小學語文教師在評判造句寫話時,要適時地對小學生進行"成分殘缺"、"搭配不當"、"重復羅嗦"、"詞序不對"、"前后矛盾"、"不合邏輯"、"概念不清"、"指代不明"等"語句病例"的教學,逐步地向低年級小學生滲透,使低年級小學生掌握一定的評判句子的標準。
3、重視提高認識水平。
有一些低年級小學生學習造句寫話,總喜歡"活剝"課文中的例句;大多數低年級小學生,總是等待教師造范句,然后略加改動,要不就胡編亂造。有的低年級小學寫話訓練,全是父母幫造好句,自己慢慢地寫下來。針對這些問題,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到生活中去尋找造句的素材,去贊美真善美,去評貶假惡丑,使他們知道學校內外、家庭內外、社會生活、電影電視、報刊雜志等都可為他們造句寫話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好素材。因此,教低年級小學生造句時,平時最好不要讓學生"剝"例句、"仿"范句,這樣可以避免"思維定勢"的干擾。采用"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各造各的句,大家都來口頭造句"的方法,讓豐富多彩的生活走到學生五彩繽紛的造句中來,養成他們向生活要內容,靠觀察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
4、造句寫話要循序漸進。
教低年級小學生造句寫話,要從最基本的字、詞造句寫話入手,學習用字組詞,用詞寫話,低年級小學生只要把話寫完整就可以。平時低年級小學生在學習生字時,教師就要要求小學生會用生字組詞并造句。所造句子,只要通順,完整,能表達基本的意思就行。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開始時,大多數低年級小學生所造句子不通順,東拉西扯,表述意思也不完整等,對于這些情況,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教師不要說他們如何不好不行。教師要讓他們在心里想或想好,多在口頭上說,通順后再慢慢地寫下來。通過一段時間訓練,低年級小學生也就會慢慢地造出通順的句子來。如學生說:"我有蘋果"這一句話,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有多少什么樣子什么顏色的蘋果。在句子通順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把所表達的意思表達得的更生動、具體、完整即可。這樣天長日久的訓練,那么低年級小學生的造句寫話就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了。
二、激發興趣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第一階段的寫話目標確定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這個目標中,首先要求低年級小學生對寫話有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小學生對寫話有興趣,教師就會輕松很多。所以要想出激發小學生寫話興趣的辦法來。只要低年級小學生有興趣了,那么學生想說的話多,想寫的話也就多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教師就是要多多努力激發小學生的寫話興趣。小學生只要有了寫話的興趣,那么寫話的起步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怎樣激發小學生的寫話興趣呢?
(一)找準寫話興趣的時機和切入點。
在低年級小學生最初開始寫話訓練時,或配合小學語文課文學習的內容,或結合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來尋找訓練點。只要找準了時機和切入點,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如寫一寫"秋天里你的發現";"重陽節"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么;介紹一位我的好朋友等。
(二)做游戲激發寫話興趣。
教低年級小學生寫話前,教師可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做喜愛的游戲,創設寫話情境,游戲后讓學生寫下游戲的過程和感受。如進行《愛護我們的眼睛》寫話教學時,教師預先設計一個讓學生人人參與的小游戲——蒙眼取書簽。在這個過程中,蒙上眼睛的小學生不再有平時的活躍,他們小心翼翼地摸索著走到黑板前,真切地感受"失明"帶來的不便,因而對眼睛的重要性就有了嶄新的體驗,為寫話積累了素
(三)動手激發寫話興趣。
小學生最喜歡動手制作,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先動手做一做,然后再寫。如教學《動手拼一拼》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流程:創設情境,激趣導人;發揮想象,自主拼圖;拓展思維,細說作品;鼓勵寫話,師生共評。上課伊始,教師先出示自己制作的一個小老鼠,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被激發起來,再通過小學生的認真觀察、動腦思考、動手制作,小學生對制作過程就會有清晰的了解,隨后練習寫話。
(四)學會觀察,拓展寫話素材
葉圣陶曾說過:“生活是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的流個不停。所以讓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周圍的一切,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1、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年級下冊“識字4”里面的內容牽涉到很多小動物,學了這一課后,學生非常感興趣,當我問到他們喜歡什么小動物時,大家七嘴八舌地吼了起來,我立馬安排同座之間互相訴說:自己喜歡什么小動物?長什么樣子?吃什么?為什么喜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然后再讓學生寫下來。
2、放飛童言。
大自然是一本好書。例如: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帶學生到山上去春游、野炊。當孩子們走出十幾平米的小教室,來到開闊的天地里,他們興奮得像小鳥飛出了籠子回到大自然一樣,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鮮空氣,感受身邊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