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忠 肖芳芳
摘 ? 要: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事業得到穩步發展,而人們對于食品的要求也逐步向著綠色、有機、無公害的方向轉變,越來越多的無公害產品受到人們的青睞。水稻是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南方地區的主食,水稻的無公害生產技術應用和推廣對于提升居民飲食安全和飲食質量以及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都有著關鍵性的意義。
關鍵詞: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應用;推廣
據新華社報道,江西省余干縣康山墾殖場插旗洲分場種糧大戶江良清從2012年成立“天良水稻合作社”后,面對傳統水稻價格以及利潤逐步下降的現狀,帶領著社員們一起展開了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無公害水稻生產,目前已經開辟種植了13.3 hm2的無公害水稻,結合良好的市場運作,幫助社員們獲取了更高的水稻種植收入。無公害水稻生產是我國未來水稻生產和種植的趨勢,無公害也是我國農產品發展的重要趨勢。
1 ? 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的應用分析
無公害水稻的生產對于種子、耕種方式、肥料、害蟲控制方式、土地以及周邊環境等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對生產的全過程需要嚴格控制污染以及化學物質的入侵。
1.1 ? 選擇無污染的種植區域
無公害水稻首先對種植水稻的土地以及周邊環境中的空氣和水源等自然因素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選址的時候就需要選擇遠離化工廠等污染源的土地,同時應該布局在河流的上游位置以及上風向,最大程度地保證種植區域的無污染。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甘棠社區村民王成有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我的無公害水稻都是用泉水種植的,這個水一點污染都沒有”,他將無公害水稻種植區域選擇在河流的上游,靠近泉眼,極大地方便了無公害水稻的種植和污染源隔離。
1.2 ? 優選良種及后期控制
根據淘寶網站上的水稻銷售數據顯示,無公害水稻的銷售價格是普通水稻銷售價格的2倍以上。之所以存在這么高的價格差,是由于無公害水稻在種子選擇時就選取了良種。因此,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的應用要求優選良種,從種子的選擇開始便提高品質,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在后期控制過程中,還應該進行種子發芽率的篩選以及曬種工作,準備苗床以及營養土,合理把控播種時機,能夠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靈活選擇播種時間。
1.3 ? 應用有機肥以及生物殺蟲手段
無公害水稻技術的應用還需要嚴格控制化學物質的進入,保證其綠色有機。在肥料的使用過程中,應該采用有機肥,其中包括動物糞便、豆粕等。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則應該合理利用生物之間的天敵關系,進行害蟲的殺滅[1]。例如,對水稻生長過程中極易出現的二化螟,一方面可以通過在冬季及時翻耕以及灌深水7 d以上的方式來消滅其冬季的幼蟲;另一方面還可以推遲播種時間,從時間上規避成蟲的為害。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其天敵黑卵蜂來進行殺滅。
2 ? 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的推廣手段和方式
2.1 ? 加大機械化生產推廣力度
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水稻種植戶的耕種效率,提高水稻種植的經濟收入。為此,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的推廣應該從機械化生產技術入手,通過幫助水稻種植戶利用機械進行水稻生產,逐步幫助其改變生產方式和生產觀念,幫助其意識到無公害水稻生產的優勢,進一步推廣有機肥或者生物防治等無公害的水稻生產技術[2]。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采用農戶們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循序漸進地推進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否則部分農戶可能因為前期投入資本過高而對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產生抵觸心理。
2.2 ? 明確無公害水稻與普通水稻之間的價格差,幫助農民分析市場發展形勢
通過各級農業技術站的科學宣講以及網絡宣傳,幫助農民們分析當前的水稻市場環境,明確無公害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間的價格差,讓其意識到花同樣的時間種植水稻,可以采用無公害技術來種植出“更值錢”的水稻。這樣一來,很多農戶也會權衡利弊以及投入產出,部分思想較為開放的農民會率先使用無公害水稻技術,在其投入見到成效的時候,帶動其他農戶采用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進而起到良好的推廣效果。這一措施的關鍵是幫助農民們看到水稻市場上采用不同生產技術的水稻的價格差,進而給予農民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和許諾,鼓勵農民們應用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
2.3 ? 推進技術人員下鄉工作的開展,為其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在應用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初期,部分農民因為不懂管理,可能出現嚴重的病蟲害問題而束手無策。這時,政府農業部門應該推進技術人員下鄉,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給予他們足夠的技術支持。只有這樣,農民們才會更加相信政府,也會更加放心地應用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否則,就會出現農民間“一傳十,十傳百”的現象,嚴重損害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在農民心目中的形象以及政府的公信力,更增加了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的推廣阻力。
3 ? 結論
綜上所述,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有著生態有機的優勢,無論是助力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還是提升農民水稻種植收入,都有著關鍵性的作用。通過在水稻生產過程中對化學物質以及污染物質的嚴格管控,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的安全性和有機物質含量,契合了當前消費者對于有機食品的追求。在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推廣過程中,更是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支持,與農民攜手共進,不斷增加無公害水稻種植面積,加大機械化生產力度,提升種植收益。
參考文獻:
[ 1 ] 江鎰.有機水稻的品種特性及生產建議[J].農家參謀,2019(11):80-82.
[ 2 ] 李毅飛.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的應用與推廣[J].吉林農業,2019(10):30-31.
(收稿日期: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