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云
摘 ? 要:玉米是我國最常見的作物之一,具有食用、飼料用、工業加工等多種用途。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不論是工業生產還是日常食用,玉米市場的需求量都在不斷增大。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加大玉米產量十分必要。為此,要積極研發新技術,通過新技術來提升種植效率,就此問題進行相關的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新技術;玉米;種植效率;提升
玉米是一種喜溫作物,在全生育時期,要嚴格控制玉米生長環境的溫度。其生物學有效溫度為10 ℃,發芽溫度在6~10 ℃之間,如果溫度沒有達到10 ℃,則發芽速度較慢。不同品種的玉米對溫度的要求各不相同,早熟品種的積溫控制在2 000~2 200 ℃即可,中熟和晚熟品種積溫要控制在2 300~2 600 ℃和2 500~2 800 ℃區間。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為保障玉米的產量和質量,一定要做好溫度的控制。此外,行寬、壟深、病蟲害防治等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也有很大關系。要提升玉米的種植效率和果實質量,就要積極應用新的種植技術,加大機械化、自動化的種植水平[1]。
1 ? 玉米種植新技術介紹
1.1 ? 原茬地免耕覆秸精密播種
利用2BMFJ系列原茬地免耕覆秸精密播種機進行播種處理,根據2BTG-6機械播種方式進行秋翻、秋耕和起壟。以黑龍江內某鄉村的玉米種植為例,該地交通便利、地力良好,活動積溫在2 400~2 500 ℃范圍內,種植面積為12 hm2。根據綏農26號大豆的種植方式進行分析,應用200 kg/hm2的開磷復合肥,肥料含量為48%,同時加入濃度為50%的硫酸鉀,劑量為50 kg。在5月11日播種,3 d后施加1 800 mg/hm2的99%乙草胺和30 g的75%噻吩磺隆,同時兌入500 kg水分,以此來清除田間雜草。利用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種機進行滅茬、開溝、秸稈覆蓋等處理工作。利用該技術能夠提升播種效率,同時節省了保墑費用,可以節省開支20元/667 m2以上。此外,該技術還能夠解決水肥流失、寒地玉米晚收、整地時間短、秸稈焚燒等問題,并且提升玉米種植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1.2 ? 大壟雙行栽培技術
大壟雙行栽培技術是以傳統的小壟栽培技術為基礎,合并2條60 cm小壟,使其成為一個大壟,間距為120 cm。也可以合并3條60 cm的小壟為2壟,間距為60 cm。每壟種植2行玉米,行距控制在30~40 cm。該技術主要應用在地勢平坦、土壤耕層深厚、土壤肥力充足的地區,不宜在坡耕地、沙崗地等區域使用,也不宜在連作時間超過3年的土地上應用。在前作收獲結束之后,要采用深松滅、深松旋耕起復式作業的方式對土地進行平整,以秋翻地為基礎進行基肥施加。翻耕深度不能低于25 cm,不能出現漏耕、重復耕種等情況。耕地結束之后,要利用起壟犁來打大壟,然后再利用鎮壓器進行保墑鎮壓,避免漏耕等情況的出現。此外,該技術的應用對品種的選擇也有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控制種子質量,確保種子純度、出芽率,并對種子采取包衣、曬種等處理措施。還要選擇根系發達、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的高產優質玉米品種,主要選擇中熟和晚熟品種。播種后目標產量為600~860 kg/667 m2,需要施加有機肥,平均施加尿素16~25 kg/667 m2、磷酸二銨10~13.5 kg/667 m2、硫酸鉀3.5~7 kg/667 m2、硫酸鋅1 kg/667 m2,肥料選用多元復合肥。實踐表明,采用該技術不僅能夠增加玉米的產量,還能減少玉米的病害問題,改善玉米果實質量,進而提升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
1.3 ? 移栽地膜栽培技術
移栽地膜栽培技術應用于春玉米的種植,主要針對前期凍害、漬害問題進行處理,能夠解決地膜單項栽培早播出苗率低下、壯苗情況不佳等問題,利用該技術可以降低天氣條件對玉米種植的影響,從而實現早苗、壯齊苗等種植目標[2]。該技術主要選擇晚熟型雜交玉米,可以采用雙季栽培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單項地膜覆蓋栽培的方式。要保障選擇的玉米品種具有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強、增產潛力大等特點。在壯苗培育階段,可以將單膜棚架育苗為基礎,覆蓋一層新的地膜。雙膜育苗的方式可以增加育苗濕度,同時提升2~3 ℃的育苗溫度,提高苗床內土壤水分循環效率,增強種子吸水效果,進而實現壯苗的種植目標。播種時期可以選在3月中旬,苗期控制在15~20 d移栽。在葉齡達到2.5~3.5葉的時候,可以在4月初將其移栽到大田地膜之中。此外,施肥、病蟲害處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在移栽前的10 d,要在大田中施加足量的基肥。該技術培育的玉米產量大,會消耗很多養分,所以要多施肥,以基肥為主,種肥、追肥為輔,優先采用有機肥、化肥,根據氮、磷、鉀的搭配原則和種植的具體情況安排。有機肥和磷肥為底肥,氮肥可以作為底肥也可以作為追肥,通常70%為底肥、30%為追肥。通過實踐種植可知,采用該種植技術,可以解決春玉米種植過程中存在的溫度、肥力等問題,對春玉米的增產、增量有很大的幫助。
2 ? 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
2.1 ? 高產栽培改善種植產量
從前文介紹的幾種玉米種植新技術可以看出,大部分新的種植技術都是以增加玉米產量為核心,實現高產栽培的目標。利用高產栽培技術,不僅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提高種植效率,并且提升產出數量,還能推動玉米種植技術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將先進、高產的玉米種植技術進行大范圍推廣,不限于玉米種植。近年來,根據地理、天氣、水溫等條件要素以及國內外種植研究經驗,研發了許多高產栽培種植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玉米產量的增加,全面滿足了國內市場對玉米的需求。
2.2 ? 病蟲害防治提升種植品質
病蟲害是農業種植的最大威脅,針對病蟲害問題,我國研究了許多處理方法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減少了病蟲害問題對玉米產量和質量的威脅。但隨著環境等因素的變化,病蟲害問題也在不斷變化,病蟲害處理技術還可以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通過現代化的處理方式和多樣化的技術手段,減少因為病蟲害問題帶來的經濟損失。目前,我國玉米病蟲害處理以預防為主,可以將預防和治療分為種子栽培殺菌和種子生長施藥兩個環節。在栽種階段,采取有效的殺菌處理措施,可以配合種植品種和生長環境適當采取藥物拌種、曬種等殺菌措施。在種植后期,可以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生長情況進行農藥噴灑。通過全方位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全面改善玉米品質。
2.3 ? 機械化生產增加種植效率
目前,各行各業都在向機械化、自動化方向發展,農業種植也不例外。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利用機械設備代替人力,不僅能夠提升生產效率,還能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從而增加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機械化生產主要應用在整地、播種、栽種、收割4個方面。目前,我國玉米機械化種植水平不斷提升,已經基本取代了傳統的種植方式。不僅如此,我國還在不斷研究新的機械化種植技術,通過機械設備來控制種植密度、均勻性,從而改善玉米種植的整體質量[3]。機械化生產是種植新技術應用的重要標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玉米生產效率。
3 ? 結語
綜上所述,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采用全新的種植技術和方法,不僅能夠提升玉米的種植質量、效率,還能減少人工成本的投入,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并且增加玉米產量,滿足我國市場對玉米的需求。不僅在玉米種植方面,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不斷開發新技術和方法,對我國農業進步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 1 ] 向紅英.淺析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7(4).
[ 2 ] 崔玲.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分析[J].農技服務,2017(9).
[ 3 ] 崔萬里.試論玉米種植現狀及新技術應用效率研究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8,38(18).
(收稿日期: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