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朝剛
摘要: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之一,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高效地認識與理解歷史內容,因此在歷史課堂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該素養。針對如何培養初中生時空觀念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采用豐富史料、趣編故事、中外結合以及合理利用教材等方法,從不同角度強化學生時空觀念。
關鍵詞:時空觀念;歷史;培養
引言:
歷史與時間、空間牢不可分,任何歷史事件都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下,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時空觀念”被列為了歷史學科的重要核心素養之一。對于初中生而言,好的時空觀念可以幫助學生打好學習歷史的基礎,然而初中生在歷史學習中普遍存在時空觀念缺失的現象,如何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是歷史教師面對的難題。在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豐富史料,理清時間
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感性向著理性轉變的階段,在學習歷史時,較為直觀的第一印象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歷史時空的理解。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在學習歷史課本時,部分學生會不自覺地在邏輯上產生“課本內容順序即是事件發生順序”的想法,導致腦海里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一團混亂。例如,課本中“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內容被放置于“孔雀王朝統一印度”的內容之后,這樣學生便會產生佛教創立于孔雀王朝之后的印象,雖然課本上說明了二者發生的時間,但學生在記憶方面還是容易混亂。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適當補充相關的史料,使學生對于所學習內容的印象更加豐滿立體,將課本上的“兩個事件”轉變為有先后次序的“一段故事里的兩個事件”[1]。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便在課文基礎上補充了一段材料:古代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阿育王統一了南亞次大陸以外的整個印度,阿育王雖早年好戰,萬年卻篤信佛教,推動了佛教在印度的傳播和發展……通過補充材料,將原本枯燥的事件變得生動、豐滿起來,結合教師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易混淆事件的次序關系,增強邏輯性,對于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大有幫助。
二、趣編故事,重回歷史
在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采用趣編故事的方式鞏固學生這個階段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編故事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趣味橫生的故事,將平常歷史學習中接觸到的知識結合其中,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無形中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生也可以自己編故事,將所學的各個方面的內容融入故事中,在編故事的過程中既能夠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也能加深對已學內容的印象,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2]。
在實踐教學中,筆者便利用這一方法對學生歷史內容的學習情況進行了檢驗,在學習完九年級上冊前兩個單元之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如果你乘坐時光機回到了公元前4世紀的印度,你能看到什么樣的景象?”這項作業的反饋效果十分好,學生們不僅僅將課堂教過的內容應用到故事中,更有同學查找課外資料,結合史實,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呈現出了一個繽紛多彩的古埃及世界。
通過這項作業,筆者能夠看出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寫出符合背景的故事,在創造故事的過程中加深記憶。除此之外,在作業中出現的一些不符合故事背景的情況也充分反映了學生學習中容易混淆、記錯的知識點,也提醒了教師應當在這些方面多注意講解。通過這類開放性的作業,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將歷史課本中乏味的字句轉變為活靈活現的場景,不僅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發展了學生的時空素養,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
三、中外結合,加強認識
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對于中國古代史的內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對于國外的歷史掌握情況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中外歷史進行比較學習,以此加強認識。例如,在學習到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內容時,教師先提出幾個問題,如“在該時期中國正處于一個怎樣的時期?”“在那個時代,中國出現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和學派?”“這些學派的主張分別是什么?”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以隨之對同時期中國的情況進行總結,并且對比當時的印度,引導學生將二者進行對比。再比如,大部分學生對于印度的種姓制度理解不夠深刻,對于種姓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義都不夠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種姓制度的內容以及背景與中國古代史上元朝的四等人制進行對比,通過相似的背景和內容,可以讓學生容易理解。
可以說,將中外歷史內容進行關聯是歷史學習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學習古代史時,更需要將國內和國外的歷史事件進行結合、對照、比較,在這類對比之中幫助學生理解、學習、記憶相關的內容,構建學生一個較為整體的時空觀念,并且通過這類比較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歷史的共性和多元性。
四、利用教材,強化觀念
在歷史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的歷史地圖往往會被教師和學生們忽視,其實利用地圖可以加強學生的時空觀念。在學習完有關古代羅馬擴張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將地圖作為課堂訓練的材料,讓學生獨立的在地圖中標出羅馬擴張每一個事件發生的具體信息,并且用箭頭標出其發展走向。地圖的存在本就強化了學生的空間意識,在地圖上標出時間信息,可以將時間和空間結合,通過這一方法,在檢驗課堂教學情況的同時更讓學生將時間、空間與事件結合,形成整體性的認識。
五、結束語
通過以上四種方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豐富史料可以幫助學生將各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趣編故事可以檢驗學生的歷史掌握情況;中外結合可以通過對照更好地理解國外史實;合理利用教材可以讓教學效果最大化。教師應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讓學生切實提升自己的時空觀念素養。
參考文獻:
[1]林花.淺談初中生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以《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課為例[J].考試周刊,2017(64):151-151.
[2]黃琳,郭如兵.依歷史時空,呈發散思維,潤核心素養——以《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課為例[J].才智,2018(2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