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旭東 高鋮 潘智聰 向龍 葉淦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在2012年,我國GDP成功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不斷改善,人們精神層次的生活要求也在逐年提高,這也為我國旅游事業奠定了基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基數大,且分散在各個地區有著獨有的特色民俗風習,因此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旅游業成為其經濟的主流。本文根據廣東省清遠市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點的多個方面實際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總結出其旅游經濟發展的相關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少數民族經濟? ?環境保護? ?語言? ?安全性
一.旅游經濟的作用。
旅游經濟是一個以服務為基礎的多元化商業活動,它所涉及到的領域及行業的寬度和深度是其他經濟所不能比擬的。作為我國新興的朝陽產業,旅游業正在以驚人的迅猛的速度發展著。旅游業的良好健康發展,能夠為我國帶來大量的收入,增加各行各業的就業機會,在帶動偏遠農村地區經濟的同時還能有效的提高當地居民的文化素質水平,從而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消滅貧困,共同富裕。
旅游經濟所帶來的不僅僅良好的經濟效益,還能實現中華文化向國際的輸出。據統計,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國家并很有可能在202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際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民族文化的有效輸出對于提高中國國際知名度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豐富的旅游資源能夠極大限度的吸引外來投資者,而投資者所帶來的技術及其管理經驗等,可以使我們以較低的成本快速發展。
二.清遠旅游發展概況。
清遠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北面和東北面與韶關市為鄰,東南和南面接廣州市,南與佛山市接壤,西與肇慶市相連擁有良好的地理優勢。清遠市部分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旅游行業起步較晚,但是具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各地景點具有獨特的地區特色,是廣東省旅游資源大市之一;其著名景點有:南崗千年姚寨、碧落洞、長湖等。素有“中國龍舟之鄉”、“中國漂流之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美譽。清遠以山地丘陵為主,瑤山,大龍山,北江,連江都交匯于此,孕育出了各式各樣的千古奇景。2016年清遠旅游收入初步測算為269.71億元,同比增長11.92%。游客量方面,全年共接待游客3493.72萬人次,同比增長5.25%,其中過夜游1095.42萬人次,同比增長5.33%,一日游2393.30萬人次,同比增長5.25%。
清遠市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是廣東省省內少數民族最多的地級市,共有47個少數民族,其中以瑤族,壯族為主,大多分布在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等?,幾澹瑝炎迳贁得褡逦幕A敉旰?,能夠流利運用壯語,瑤語,普通話進行交流,其建筑,服飾都保留這民族特色。
三.清遠少數民族旅游發展問題。
(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
1.住宿條件差。中國少數民族大多分布于較為偏遠的山區,生活環境較為原始,其居住的房子多為瓦房,更甚之為茅草房。結構簡單不易改裝。再加上常年的風吹日曬,多數住宅實為危房,這不光影響旅游事業的發展,對游客的生命安全更是極大的威脅。
2.醫療衛生條件差。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醫療事業基礎差,起步晚,人口分散廣,相關的專業人員缺乏且質量不高,再加上封建思想和舊習俗。游客的生命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大大衰減了人們旅游的積極性。
(二)思想與宗教問題
1.缺乏先進思想
例如,在瑤族山寨中,尚且保留有毛主席雕像的大會祠堂,當地中老輩居民的思想仍停留在上世紀后半葉,缺乏中國發展的新思想,新觀念的普及。這使得處于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的瑤族不具有現代化經濟發展理念,導致資源不能合理的利用。
2.宗教信仰排異性。
大多數人都有著自己的宗教信仰,除了我們所熟知的三大宗教以外,還有著許許多多其他獨特的宗教。以瑤族為例,瑤族信仰“三神”—“自然神”“圖騰神”以及“祖先神”?!叭瘛笔乾幾逦幕木裣笳鳎砹嗣褡宓纳鐣庾R形態。在如今一個信息高度公開化的時代,各式各樣的文化交匯在一起,有兼容,也有矛盾。少數民族信仰對于其他宗教文化的不理解,排異性,也是其旅游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
3.語言交流障礙。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普通話普及方面就從未停下腳步。近20年來,我國的語言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普通話普及率從2000年的50%上升到了2015年的73%。但是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56個民族,100多種語言,各式各樣的方言仍是當地的主要語種,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當一個文化無法進行傳播交流時,就如同停止流動的水一般,成為了死水,迎來的只有滅亡。清遠少數民族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的大多是當地方言,60%的游客在少數民族地區碰到過語言交流障礙。
(三)缺乏政府的有效開發
1.知名度低,開發程度不夠。
少數民族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但是由于知名度不高,缺乏全面性系統性的推廣,未能與當今現代化社會相結合,嚴重抑制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2.人口基數少,景區跨度大。
近幾年來,國家大力開發旅游事業,文物古跡和自然風景類旅游項目發展較好,但民族風情類項目卻發展緩慢。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工作,留在家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豐富勞動力的缺失影響了發展,而且景區跨度大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往往相距10多公里,加上交通的不便,容易使游客產生疲勞厭倦感。
四.發展瑤寨旅游經濟的具體措施。
1.加強基礎衛生醫療建設,保障鄉鎮合作醫療積極落實,使少數民族人民同等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公民的基本醫療福利政策。
同時完善與之相匹配的鄉鎮各級醫療體系,使當地居民和游客具有充分的醫療設施保障。
2.積極鼓勵少數民族年輕人回鄉工作實習,為民族事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提出少數民族工作的便利條件,及相關的福利政策,給予回鄉工作實習的少數民族青年更優質的工作待遇。
3.響應政府政策,加大基礎建設力度。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雖然一直在發展,但是由于其自身經濟的不足和管理能力的匱乏,發展一直較為緩慢,早在1952年中央政府頒布的《關于少數民族地區的五年建設計劃的若干原則性意見》中就提到要建設公路干線,修補道路和橋梁建立郵政,電報,電話,通信系統。城鎮,由甚是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依舊沒有得到積極的建設落實,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基礎首先是改善基礎民生設施,只有人們的生活便利了,品質提高了,才能使優秀的資源供人欣賞。政府應當積極向上申報改良方案,積極落實。
4.引進優秀先進人才,提高景區的接待能力。引進高素質人才,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少數民族地區人才的缺失成為阻礙旅游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地應自主培養高素質人才,加大教育力度,建立系統性的培訓方案。同時,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進行指導合作,結合自身情況和專家意見,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針,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經濟發展,進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融入交流。
5.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多元化旅游產業。對于民族風情類的旅游,當代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僅僅是走馬觀花式的游玩方式,政府應與村落積極進行交流,發展多元化的旅游項目,使游客在體會到當地特色的民族風格的同時,獲得不同的旅游體驗。
6.打造旅游品牌。相較于文物古跡,自然風景類旅游項目,民族風俗類旅游項目是知名度最低的。在高度信息化時代,利用網絡,能使知名度快速提高,品牌影響力毋庸置疑,少數民族在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時必須與自身具有的特色相結合,通過一個或多個極具特色品牌贏取人們對整個民族的關注,吸引更多的游客來當地游玩。
五.結束語。
清遠市旅游業發展潛力巨大,對于整個市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結合自身條件和政府政策,大力發展旅游業,通過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帶動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清遠市刻不容緩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趙福祥,李全德,《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社區旅游的思考》 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
2.周林,《發展旅游經濟,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發展》,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3.黃芳,《國家民族政策指導下的旅游業發展研究》,湖北大學
4.王利,《少數民族經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中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