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航
摘? 要:培養國際化人才是西部地區產業發展、院校和學生發展的現實需求。當前,西部職業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在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訓條件、管理保障、校園文化等方面遇到諸多困境,應采取內化國際先進標準,構建國際化專業課程體系;培養與引進并舉,建設國際化師資隊伍;整合校內外資源,夯實國際化實訓條件;引入先進管理模式,推進管理國際化;開明開放,營造國際化校園文化等策略,突破困境,提升國際化人才培養能力。
關鍵詞:西部職業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困境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08-0019-03
Abstract: Training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s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and student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At present,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n wester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in terms of curriculum system, teachers, training conditions, management guarantee and campus culture. We should adopt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ize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rain and introduce simultaneously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ized teaching team, integrate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s to consolidate the internationalized training conditions and cultivate open-mindedness and international campus culture.
Keywords: western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difficulty
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促進職業院校緊跟企業“走出去”步伐,培養國際化人才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課題?!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使西部地區由我國對外開放的末梢變為前沿陣地。培養國際化人才,為西部地區產業升級和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已經成為西部職業院校的重要使命。因此,分析西部職業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必要性和遇到的困境,并提出針對性的突破策略,對提升西部職業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能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西部職業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一)西部職業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需要
職業教育是一種與產業發展緊密相連的教育類型。職業院校要主動適應產業發展需求,優化調整人才培養的規格和結構。當前,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步伐加快,迫切需要西部職業院校為其培養一大批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一是西部地區產業升級的需要。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提升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水平,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新型制造業體系,實施西部地區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培育符合西部地區實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家整體規劃引領下,西部各省區也將推進產業升級作為“十三五”地方產業發展的核心工作。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期間,廣西要在產業轉型升級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動工業化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比重持續提升,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工業增加值要由2015年的6338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9100億元,年均增長7.5%,科技進步貢獻率由48%提高到55%。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意味著生產的技術含量和工藝要求將日趨提高,對產業工人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也必將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西部職業院校通過開展中外辦學合作,引入和吸收國際先進職教理念、資源,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是滿足產業升級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是西部地區產業升級的現實需要。二是西部地區企業走出去的需要。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優質產能走出去是我國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西部地區具有沿邊和沿江的區位優勢,是我國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區域。西部各省區市均將深化對外開放,促進有實力的區域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列為“十三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期間,廣西要進一步發揮和拓展廣西獨特的區位優勢,全面履行中央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基本建成國際通道、戰略支點、重要門戶,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推進廣西鋼鐵、汽車、工程機械、有色金屬等優勢產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和重大項目開發建設。西部地區推動產能國際合作,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需要有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因此,西部職業院校主動發掘和服務“走出去”企業的需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術技能人才和企業海外生產經營需要的本土人才,對西部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西部職業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是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主題已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提升,西部職業院校由于所處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相對落后,發展起步較晚,內涵建設基礎薄弱。而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是推進西部職業院校內涵升級的可行路徑。一是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可以促進西部職業院校內涵提升。高職院校培養出高質量的國際化人才,必須對接和吸收國際先進的技能人才培養理念和標準,開展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質量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設,從而為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培養條件支撐。而這一過程也是職業院校內涵提升的過程。因此,培養國際化人才是西部職業院校深化內涵建設,實現自身發展的需要;二是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可以拓展西部職業院校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培養國際化人才可以推動西部職業院校著眼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除了與國內發達地區開展對口支援合作之外,還可以通過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和吸收國外的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增強發展的資源支撐力度;另一方面,西部職業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能夠滿足區域產業升級和企業國際化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從而獲得企業在學生實習實訓、教師鍛煉提升、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支持,從而為自身發展營造良好的產業環境,實現更好發展。
(三)西部職業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西部地區大多位置較為偏遠,社會開放度相對較低,對新信息、新理念的了解和吸收較為遲滯。在職業教育發展上,這種遲滯體現為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師的教學方法、課程體系的改革等人才培養要素沒有能夠及時吸收國際先進職教的經驗,導致學生無法享受到高質量的國際水準的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職業成長。西部職業院校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一方面可以增進西部職業院校與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交流,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為學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打開新的窗口;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享受到國際化的職業教育,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符合國際先進標準的技術技能,考取國際認可的資格證書,從而為學生的職業成長和實現人生夢想奠定堅實基礎。
二、西部職業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困境
(一)缺乏國際化的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培養國際化人才必須要構建國際化專業課程。近年來,經過持續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西部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得到了大幅改進,但是相對于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求來看,在課程設計理念和內容構成上還有較大差距。一是課程體系呈現學科性特征,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往往根據知識系統性的需要,很少依據工作任務的需要,使得課程知識與工作任務之間的關聯度不高。學生難以整體地、系統地建構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之間的聯系,學生在校所學與真實崗位所需不相匹配,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1]二是課程內容未能反映產業發展的最新要求。課程內容較為陳舊,沒有充分滿足智能制造、“互聯網+”等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未能將國際公認的先進職業標準、技術標準和工藝流程融入課程中,導致國際化人才培養缺乏科學的課程基礎。
(二)缺乏國際化的師資隊伍
國際化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關鍵支撐要素。西部職業院校基本上是由中職學校和企業職工大學升格而來,辦學基礎薄弱,加上身處西部,對高水平國際化師資的吸引力不強,導致其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不高。一是國際化能力有待提高。總體上看,西部職業院校教師的國際學習經歷不多,雙語教學能力、跨文化溝通與交流能力和國際化課程的開發能力不強。對94所高職院校的教師現狀調查顯示,教師出國參加會議交流、短期考察和專業進修的比例較低,分別為18.06%、41.94%和36.77%。[2]二是國際化結構有待優化。在學歷上,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比例不高,獲得國外學位的教師的比例更少。據統計,廣西36 所高職高專院校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僅占全部教師的8%。[3]在外籍教師數量上,由于西部職業院校處在西部邊遠地區,對外開放的步伐滯后,與國外院校溝通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在引進國外優秀師資參與人才培養上進展緩慢。總體上,我國職業院校教師中長聘外籍教師的數量很少。如2014 年浙江省所有高職高專院校專任教師中,外國文教專家僅占1.1%。[4]東部發達地區尚且如此,西部職業院校的狀況可想而知。
(三)缺乏國際化的實訓條件
國際化的實訓條件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之一。當前,西部職業院校實訓條件建設還沒有很好適應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一是建設標準沒有與國際先進生產標準對接,實訓條件建設隨意性強,沒有按照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對實訓條件建設的布局、架構、設備要求等進行整體規劃;二是建設過程缺乏校企深度合作,國際化企業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的作用沒有發揮,導致實訓條件脫離國際先進生產標準要求;三是實訓管理不規范,精益生產、信息化管理等國際先進生產管理理念和標準,沒有得到落實,對學生國際化職業素養的養成造成不利影響。
(四)缺乏國際化的管理保障
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國際化的管理。當前,整體上看,西部職業院校的內部管理水平還無法滿足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需求。一是管理理念陳舊。學校的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和教師管理等未能體現以師生為本的理念,還沒有完全實現由管理控制向管理服務轉變;二是管理手段落后。部分院校管理上還沿用傳統落后的手段,沒有充分使用國際先進的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等管理方式方法,導致管理效能低下,管理服務質量不高;三是管理制度缺失。在國際交流合作、教師學習進修、學生學分管理、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等方面的制度沒有根據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要求進行修訂或健全。
(五)缺乏國際化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需要高校營造國際化的校園文化氛圍,發揮文化的育人功能,實現“以文化人”。西部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往往具有較為突出的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這是西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優勢所在,但是從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要求來看,目前西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以下缺失。一是在學校設施建設上,一些學校能夠凸顯民族地區的建筑特色,但是還不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存在“中看不中用”的現象;二是在學校制度體系建設上,“土辦法”、“土規則”的痕跡較重,沒有及時融進國際通行規則,導致師生參與國際交流時遭遇障礙;三是國際交流機制不健全,學校國際交流活動開展力度太小,師生參與面窄,限制了師生國際視野的拓展和全球意識的樹立。
三、西部職業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突破
(一)吸收國際先進技能標準,構建國際化專業課程體系
西部職業院??梢愿鶕煌瑢I領域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規律,參考國際先進技能標準,將其理念和框架融入本校專業課程體系,實現國際先進技能標準的本土化,為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供課程支撐。西部職業院??筛鶕煌瑢I大類的特點,引入德國工商大會(AHK)、英國職業資格框架、《悉尼協議》等國際先進技能標準,與地方龍頭企業合作重構專業課程體系,推進專業課程的國際化升級。如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借鑒《悉尼協議》理念,本土探索制定了學校的專業頂層設計標準、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并依據標準重構了專業核心課程,切實推進專業教學與國際通行標準有效對接。
(二)培養與引進并舉,建設國際化師資隊伍
西部職業院??梢酝ㄟ^自主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一是加強現有教師的國際化培訓。一方面,在國內開辦專題培訓班,針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難點問題,邀請國外職教專家到校開展主題講座和一對一指導,促進學校在崗教師梳理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掌握國際化課程開發的方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利用國家和地方留學基金或使用學校自籌經費,遴選教師到德國、英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進行短期考察和專業學習,拓展其國際視野,學習國際先進職教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二是引進國際化師資。一方面,西部職業院校應加強學校對外宣傳,深入國外專業人才對學校專業建設和發展戰略的了解,加大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力度,千方百計吸引國(境)外符合條件的人才到校任教。另一方面,西部職業院??梢猿浞掷脟夜膭钇髽I技術骨干到職業院校擔任兼職教師的政策,通過優化信息溝通機制和服務工作,吸引龍頭企業中具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的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
(三)整合校內外資源,夯實國際化實訓條件
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校內外資源,將國際先進工作流程、崗位標準和技能培養理念融入專業實訓條件建設,是西部職業院校夯實國際化實訓條件的重要路徑。如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國際先進技能標準對學生實訓教學條件建設的要求,新建和改進了一大批實訓基地。機電類專業按照“小班教學、定期輪換”教學要求及AHK職業考證需要,建設跨企業培訓中心,在企業內建設包括工藝教室、模擬生產加工島、工藝開發室等項目的培訓中心;汽車類專業根據中德汽車機電人才培養(SGAVE)項目要求,建設汽車維修專業實訓室,與企業共建共享型跨企業培訓中心——汽車“工匠學院”;工程機械類專業與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柳工-柳職院全球工程機械客戶體驗中心”,建立了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實訓教學平臺。
(四)引入先進管理模式,推進管理國際化
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職業院校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為人才培養提供有力的管理保障。西部職業院??梢胛諊H先進管理模式和標準,重構管理體制機制,優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的國際化水平。西部職業院??膳c校外管理咨詢機構合作,引入ISO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等先進管理手段,以實現師生滿意為目標,對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服務等管理過程展開深入梳理,不斷優化工作流程,完善各項管理服務質量標準,強化管理人員績效考核,有效提升管理服務效能,為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優質服務。
(五)開明開放,營造國際化校園文化
西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較為突出。如何實現地域文化與國外文化的和諧交融,從而形成既具有區域特色又彰顯國際化氣質的校園文化,是西部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課題。學??赏ㄟ^以下措施推進校園文化的國際化。一是推進學校物質文化的國際化。在學校建筑設計、教室裝修、文化產品設計等方面,在凸顯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時,主動融入國際化設計語言。二是推進學校制度文化的國際化。學校在制定和修訂教師發展、學生管理、國際交流等相關管理制度時,將國際通行規則、做法融入學校制度,提升學校管理模式對國際交流的適應性。三是推進學校精神文化的國際化。通過選派師生出國學習考察、開設跨文化通識課程、開展主題社團活動,增進中外文化交流,拓展師生的國際視野,促進其樹立開放包容的價值觀念,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曉敏.“冰山模型”理論在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應用[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5.
[2]何向彤.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6(1).
[3]周淼泉,康玉唐.論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的專業化[J].中國高等教育,2001(15-16).
[4]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化年度報告(2014年)[R].2015-08-07.